【小小说】曹学林/风过垛上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五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曹学林
月儿出来了,庄子后头的圩岸边,静悄悄的。
“咕咕咕,咕咕咕……”
几声鹁鸪叫声从巷子口传来。
躲在苇丛里的王石刚知道,是三儿来了。他也学着鹁鸪叫起来:
“咕咕咕,咕咕咕……”
立即,巷子口出现一个人影,站在那儿,向圩岸边张望。王石刚从苇丛里蹦出来,跑过去,轻轻喊了一声“三儿”,三儿也轻轻喊了一声“石刚”,然后两人就紧紧抱在一起。
抱了一会儿,三儿推开石刚,说:“快走吧,让人看见不好,传到妈耳朵边又要骂我了!”
“我们到垛上去吧。”王石刚说。
“去垛上?哪有船呢?”三儿说。
“我都准备好了,船就在圩岸边呢。”王石刚说。
他们上了船,三儿坐在船舱里,王石刚拿起篙子,往垛上撑去。
他们去的垛上,是由若干的垛子组成的一片垛田区。离庄子有三四里远,先要经过一片大泊,然后就进入垛田区。这些垛子,被弯弯曲曲的水流环绕着,像一个个小岛漂浮在水上。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方垛儿、圆垛儿、三角垛儿,有长岸、短岸、狭岸,有的像钓鱼钩子、有的像麻雀笼儿。怎样确定这些垛子的大小也很有趣,以几缸水来计算,根据大小,有一缸水,也有几缸水、十缸水、十几缸水、二十缸水。当年王石刚的妈妈生养他,正好他爸刚从十缸水的垛子上干活回来,妈妈问孩子叫什么名字,他随口说了个“十缸水”,这个名字就这样叫下来了。后来上学取大名,干脆就叫了个“王十缸”,再后来因有同学笑,也嫌“十缸”太土,才改成了“石刚”。
月下的大泊,波光点点,如洒下一湖碎银。王石刚慢悠悠的撑着船,边撑边跟三儿说话。
“这次回来,我想不走了。”石刚说。
“不走,干什么呢?”三儿问。
“我想在垛田上做点文章。”石刚说。
“垛田做文章?垛田能做出什么文章?除了种点油菜、水瓜、芋头之外,能干什么?难道你想回来种田?”三儿有点不解。
“是啊,我就想回来种田。大学里我学的是农业,你说我能干什么?再在城里晃下去,真的要一事无成了!”石刚说。
“我妈要你考公务员,才同意我嫁给你,现在要是你回来种田,恐怕更不可能了!”三儿说。
三儿跟石刚高中同学,三儿考上了师范学院,毕业后在镇上学校里做教师。石刚考上了农大,学的农业专业,毕业后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在城里打工。他们俩从高中时就好上了,可三儿的母亲一直没松口。眼看年纪都不小了,三儿妈找人介绍了个人,正逼着女儿去相亲呢。
“三儿,这垛田是祖上留给我们的独特资源,现在春天来看油菜花的人越来越多,乡村旅游业渐渐带动起来了,最近我看到网上报道,联合国还将垛田列入了重要农业遗产名录呢。可是,我总感觉,垛田的开发还大有文章可做!我学的是农业,我可以在这上面发挥作用呢!”石刚滔滔不绝地说着,都忘了撑船了。
“你的这个想法很好,但不知有没有人支持……”三儿说。
“有人支持!我的一个策划方案已经得到镇上书记的肯定,这次回来,就是书记要跟我见面呢!”石刚说。
“真的?”三儿有点吃惊了。
“我还敢骗你?”石刚猛地撑了一下篙子,小船快速地向前驶去。
进入垛田间弯弯的小河,看到垛田上密密匝匝的油菜花,闻到一阵阵扑鼻的清香,石刚撑得更快了。他准备把船撑到十缸水那个垛子上。那是他们小时候经常来玩的地方,也是他们后来为了避开大人经常来约会的地方。
“咕咕咕,咕咕咕……”
忽然,传来一阵鹁鸪叫声。石刚以为是三儿叫的,三儿以为是石刚叫的,待到发现是垛子上一棵树上的鹁鸪叫的时,两人都禁不住笑起来。学鹁鸪叫,是他们两人约会的暗号,也是他们两人之间的秘密。当他们第一次确定这个暗号时,就是在十缸水,那是他们第一次拥抱,在他们忘情地拥抱在一起的时候,突然树上传来一阵“咕咕咕”的叫声,吓得他们急忙分开,以为来了什么人。等到确定没有人,是鹁鸪叫时,他们两人便都学着叫起来:
“咕咕咕,咕咕咕……”
“咕咕咕,咕咕咕……”
到了十缸水了,石刚停下船,搀着三儿跨上岸来。他们走到垛子最高处,放眼四望,月光下,一座座垛田,朦朦胧胧的,静卧在水面上。除了鹁鸪的鸣叫,不时还有别的水鸟在扑腾,在飞动。
风儿从垛上吹过,凉爽极了,舒心极了。三儿张开双臂,仰望着碧蓝如洗的夜空,大声地叫起来:
“咕咕咕,咕咕咕……”
石刚也把双手举起来,伸向夜空,大声叫起来:
“咕咕咕,咕咕咕……”
风过垛上,发出回声:
“咕咕咕,咕咕咕……”

作者简介


曹学林,男,1961年1月生,江苏泰州姜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著有长篇小说《船之魅》,中篇小说集《杨柳叶子青》,散文集《泥土与月光》《一条游向老家的鱼》《寻踪与倾听》等。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阅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1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本刊订户稿件同等质量优先发表。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周一至周五更新
投稿邮箱:
散文:hnwxsanwen@126.com
小说:hnwxxiaoshuo@126.com
诗歌:hnwxshige@126.com
评论:hnwxpinglun@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