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湖最早称武林水。《汉书·地理志》:“钱塘,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孤山位于北侧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积约0.22平方公里,为栖霞岭的支脉,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处。”今山上林木葱蔚,多历代人文古迹留存。孤山东西分别以白堤和西泠桥与湖岸相连,且岛上名胜古迹甚多,因此杭州人将“孤山不孤”,与“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并称西湖三怪。

孤山上主要的景观包括中山公园、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西泠印社、放鹤亭、秋瑾墓、俞楼、慕才亭(苏小小墓)等。

中山公园原为清代行宫御花园,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公园命名“中山公园”。公园进门迎面石级上书有“孤山”两大字,其中孤字没有一点,人们猜测其意为“孤山不孤”。放鹤亭在孤山东北角,为纪念宋代以“梅妻鹤子”闻名的林逋而建。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山南麓,现有各类文物藏品10余万件,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对公众免费开放。文澜阁在浙江省博物馆内西北角,清乾隆年间,为存放《四库全书》,仿北京故宫文渊阁格式改建。西泠印社创办于1904年,因地近西泠桥而命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艺术团体。岛内还有杭城老字号饭店“楼外楼”,以在西湖活养的草鱼烹制“西湖醋鱼”闻名。

雷峰塔原名皇(黄)妃塔,又名

西关砖塔,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顶上,为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建。雷峰塔原是一座八角形、五层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后遇火只留下了砖体塔身。由于传说雷峰塔的塔砖可以用来驱病强身或安胎,长期有人从塔砖上磨取粉末、挖取砖块。1924年9月25日下午,几乎挖空的塔基再也不堪重负,突然全部崩塌。2002年10月25日,重建的雷峰塔落成,建在旧雷峰塔的原址之上,旧塔座部分成为遗址的展示厅,并有许多的文献资料供人参观。

保俶塔位于西湖北侧宝石山山顶,由元至明、清,保俶塔六次毁坏六次重建。现存的砖塔,为六面七级,是1933年按明末以后的原式样重建的,并在1996年更换了朽坏的塔刹构件。是西湖宝石流霞景观所在,与雷峰塔隔西湖相对,素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一湖映双塔”之说。

小瀛洲(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景区在外西湖西

南部水域,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三座葫芦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全岛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

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其园林建筑和景物布局,在18世纪初已基本形成。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从空中俯瞰,全岛如一个特大的田字,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岛上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期间,所在位置与当今不同。据清初文献记载,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间所建。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

湖心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 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湖山便览》 卷三:明“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 为层楼……。”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抗日战争后,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音大士殿。1980年在岛上刻置“虫(异体字,为繁体字“风”的中间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块,意指“风月无边”。

阮公墩

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清嘉庆五年(

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长期以来岛上无建筑,杂树荒草丛生,成为候鸟栖息地。1952~1958年间疏浚西湖时,岛四周加添乱石护岸,面积稍有拓宽。1977年,岛四周驳墈,再次扩大面积并加填客土。1981年,又在岛上添土1000余吨,建“环碧小筑”。岛上有忆芸亭(阮元号“芸台”)、云水居等建筑。1982年,岛上开辟西湖第一处垂钓区,游人可登岛品茗、垂钓。1984年起,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动中颇受欢迎。叫生态岛。

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长约1公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古时白堤以白沙铺地,后改为柏油路面,两侧广种碧桃翠柳,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最佳观赏点。

断桥(详见“断桥残雪”)位于白堤东首,民间

故事《白蛇传》中,断桥为白素贞许仙邂逅之处,因而在西湖诸桥中最享盛名。锦带桥位于断桥西,又称涵碧桥。清雍正《西湖志》卷八:“锦带桥旧架木为梁,圣祖仁皇帝(指康熙帝)临幸孤山,御舟由此转入里湖。”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1921年,与断桥同时改筑加设水泥混凝土拱券。为了保护断桥和锦带桥不受来往车辆重压和撞击,现自断桥至平湖秋月一段路面禁止机动车通行。所有来往孤山的车辆必须通过西泠桥出入。

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考证,疑为“束浦”之讹)、 跨虹。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三:“元祐中,东坡既奏开浚湖水,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起南讫北,横跨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行者便之……后十年郡守吕惠卿奏毁之。咸淳五年,朝廷给钱命守臣说友增筑。……高二丈,袤七百五十丈,广皆六十尺,堤旧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补植花木数百本。” 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二年与白沙堤同时修筑,五年同植花木。”《西湖新志》卷四:“今乃满植桑株所谓苏堤杨柳,斫伐都尽。”1950年,有关部 门加高加宽堤身,并修筑沿湖游步道,设置座椅。现苏堤禁止机动车(电动旅游车除外)通行。

杨公堤又称“西山路”,其走向基本平行于苏堤,从栖霞岭西侧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的长堤。杨公堤在西湖西进工程中,恢复了相对于苏堤的“里六桥”:环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和浚源。现杨公堤路面较宽,设有双向单车道,中间加以绿化隔离带,沿路主要为宾馆及疗养院等设施。主要景致有盖叫天墓、郭庄、刘庄、乌龟潭、茅家埠等。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至清代,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

“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此后当地官吏将康熙帝御笔所书,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

十景名称不仅用词贴切,亦对偶整齐(严格上并非对仗,对仗还须论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其中两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对。“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或是“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这些本身也是对偶句或词组,非常工整。

1984年,《杭州日报》等五家单位发起了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最后新十景确定为云栖竹径、九溪烟树等。新十景的特点在于其地理范围大于旧十景,其中大多数位于西湖周边群山之中。与传统的西湖十景一样,新十景名称也见对偶。譬如,“九溪烟树”对以“满陇桂雨”或“吴山天风”(其中“九”与“满”均为数词,较工);“玉皇飞云”与“宝石流霞”、“龙井问茶”与“虎跑梦泉”、“黄龙吐翠”与“阮墩环碧”等组合亦见工整。

2007年,杭州市政府进行“三评西湖十景”和名称征集,灵隐寺等一批景点入围,成为了新新西湖十景。景点中既有千年古刹灵隐寺、北宋名塔六和塔,也有恢复重建的文化景观钱王祠万松书院等。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因此在文学方面也留下了诸多名篇和典籍。《武林掌故丛编》、《西湖梦寻》、《西湖集览》与新旧《西湖志》、《湖山便览》等记载了大量关于西湖和古代杭州的史迹掌故。另外,近现代众多作家也与西湖结缘。在诗词方面,白居易、苏轼、柳永、杨万里、林逋、徐志摩胡适等诗人留下了无数佳句;在散文方面,张岱鲁迅俞平伯郁达夫、宗璞等名家则写下了众多名篇。以下例举部分与西湖紧密关联的文学作品。

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黄文中《孤山西湖天下景亭》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徐氏女《岳王庙》

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陈曾洛《西泠桥畔慕才亭》

我忆家风负梅鹤;天教处士领湖山。——林则徐《放鹤亭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俞樾《九溪十八涧》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董其昌《飞来峰下冷泉亭》

(0)

相关推荐

  • 徜徉在西湖,从黄昏到夜晚

    ★旅游地点:杭州西湖 西湖虽然已经去过了四次,但西湖的美总觉得百看不厌.这次是订了次日西溪湿地的门票,抵达的第一天打算从下午到晚上就在西湖边闲逛. 我们抵达杭州的时候是中午十二点,去酒店办理入住手续, ...

  • 闲逛西湖-《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一季第12集

    :自驾房车游 <自驾房车,环游中国>是我的梦想,希望走遍各地,浏览山海风光,体验风土人情,品尝风味美食,记录旅行点滴. ﹌﹌﹌﹌﹌﹌﹌﹌﹌﹌﹌﹌ 2015年12 月11日,星期五. 临时告 ...

  • 人间天堂---杭州西湖||田荣

      人间天堂---杭州西湖 望江县教育局  田荣 杭州西湖,她是我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的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园林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创造的中国山 ...

  • 程双红:《杭州西湖》

    文/程双红    图/程双红 杭州西湖 ◎程双红 苏堤八月柳如烟,薄雾轻笼秋意绵. 万缕千丝无尽意,飘飘洒洒醉流年. 魂梦江南诗意盈,翩翩西子美人心. 曾经湖畔浣纱女,丽影矫姿何处寻? 多情最是西湖柳 ...

  • 姚纯清:醉美西湖

    醉 美 西 湖 湖北荆州  姚纯清 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许仙和白娘子在西湖断桥相会,后来法海和尚从中作梗,把白蛇娘子压在了雷峰塔下,让人同情,也知道了西湖很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蜚声中外, ...

  • 「高脂」饮食延长寿命,薯条炸鸡可以愉快地吃了?快听听专家怎么说| 西湖大学营养学论坛专辑

    长久以来,对于碳水和脂肪在膳食中"最佳"占比,营养学界一直未有定论. 有些专家认为,高碳水化合物有益健康.因为可以增加菌群丰富度,促进肠道健康:同时还可以降低机体内毒素水平和炎症水 ...

  • 杨关庆 | 闲话辣椒

    我喜欢吃辣,但肠胃不配合,稍微多吃一点,肚子就闹毛病,许多时候,我只能望辣生叹.邱县县城有个巴庄火锅店,这是四川风味的,有鸳鸯锅,一边是菌汤或者清水的锅底,一边是麻辣的锅底.麻辣的锅底,是当着客人的面 ...

  • 夜语闲话炒股系列009-股票何时卖出

    从标题上看,大概是所有人都会关心的问题,股票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卖出? 在股票卖出这件事上,远比股票买入要难得多,卖出这件事情上,很容易患得患失,一卖就涨的现象比比皆是,好像主力就盯着手里这仨瓜俩枣的,只 ...

  • 杭州老照片:轿子快断了,岳王爷半遮颜面,西湖钓鱼很悠闲

    今天给大家带来几张浙江老照片,说说背后的故事. (杭州轿子) 这是杭州的轿子,抬起的那一顶,杠子都弯了. 尽管它们肯定是韧性很好的木头做的,但看着还是挺惊险的. 这要是断了,还得摔个狗啃泥啊. 再看远 ...

  • 西湖名人故事---西湖边的林徽因

    钱塘自古繁华,西湖素来风雅.西湖多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文墨笔迹众多,显露的才情也是随处可见, 有才子当然也少不了佳人,到杭州西湖游玩一定留意过这个镂空的女子像,她就是中国民国一代才女----林徽因. ...

  • 来看看宫廷画家笔下杭州西湖四季风光和宋代仙女的美吧

    南宋是一个对艺术家特别美好的时代,尤其是绘画方面.哪怕偏安一隅,皇家画院还是照开不误. 因此,南宋画坛也涌现出了不少名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号称"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

  • 西湖古今对比(多图)

    今天,带各位帝君看一下古人眼中的西湖,借助从乾隆.光绪时期保存至今的,曾经深藏于皇家库房,如今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珍贵古代"舆图",领略西湖在300年间的变化. 雷峰塔 清乾隆四 ...

  • 闲话读书

    闲话读书

  • 施一公:担任西湖大学校长,我的代价是发表文章创25年新低的“文章荒”,但我一定会将科研坚持下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财经国家周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 施一公:"担任西湖大学校长,当然会影响我的科学研究,但这种影响是我心甘情愿意付出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