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话说春节名称的历史演变过程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古今中外】

话说春节名称的历史演变过程
文/乐  奀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这是我国汉族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由于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所以,春节的名称在不同的年代也就自然而然有着不同的叫法。下面就对春节的名称的历史演变的过程做简单的介绍:
    一,先秦时代:上日、元日、改岁、献岁
    先秦文献中并没有出现春节的名称,但是已经出现了蕴涵春节意义的词语。我们可以从先秦的文献典籍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尚书·舜典》中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尚书正义·孔安国传》曰:“上日,朔日也……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舜典》的意思是说,正月初一这天舜在祖庙里接受了尧的禅让;《孔安国传》意思是说,正月初一舜到祖庙祭祀祖先。这是有关春节起源的最早的文字痕迹。从仅有的一些文献我们无法判断先秦时期,春节的通用名称是什么,但是“上日”和“元日”似乎被后世继承的要多一些。特别是“元日”,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在沿用。
    另外,《诗·豳风·七月》中记载:“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楚辞·招魂》中记载:“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改岁”“献岁”都有有旧岁进入新年的意思。
    二,秦汉时期: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清代黄生曾考证认为“正月”之“正”的读音并非源于秦始皇讳“政”,而《释文》也有:“正音征。”因此,正月之正读平声是很古的事了。
    汉代对春节的叫法比先秦时期要多了。《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颜师古注曰:“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这是把春节称为“三朝”。也有把春节称为“三始”的,《汉书·鲍宣传》:“今日蚀于三始,诚可畏也。”有的叫“岁旦”,《东观汉记·吴良传》:“岁旦,与掾吏入贺。”也有叫“正旦”的,《东观汉记·戴凭传》:“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在《四民月令》中有:“正月一日,是谓正日。”“正日”的说法应该比较正式,因为《四民月令》是东汉时代的农家月令书,相对而言比较权威。这时,先秦时期的“元日”也有使用。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元辰、元正、元首、岁朝、履端
    这一时期,春节的名称又有新的创造。象“元辰”“元正”“元首”“岁朝”“履端”,另外还有模仿汉代的“三朝”“三始”而创造的“三正”“三元”。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
    而且现在比较流行的“元旦”“新年”的说法也是这一时期的创造。“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在《玉烛宝典》卷一中有“肇惟岁首,正月元旦……”梁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出今朝。”而在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但是这两个现在比较流行的名字,当时并没有通行,人们还是惯常用“元日”“正旦”和“正朝”等。
    四,隋唐宋元明时期::元日、岁日、新正、新元
    隋唐宋元明时期,可以说是“元日”一统天下的时代。《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卷二十三共收录了隋唐宋元明时期有关春节的诗歌120首,其中题目中用了“元日”的有69首,有些诗虽然题目中没有,但是很多在诗句中出现了。今天我们常用的“年”也是出现在这个时期,但是当时并不常用。
    唐代有刘长卿、包佶、顾况等的《岁日作》,即在新年第一天歌咏的诗作;较全面收录岁日作品的有宋·蒲积中汇编的《古今岁时杂咏》一书。
    唐·白居易《岁假内命酒赠周判官萧协律》诗:“共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频。”宋·赵长卿《探春令·寻春》词:“新元纔过,渐融和气。”这里的“新正”“新元”就是指新年第一天喽!
    五,清代至近代:元旦、元日
    清代至1948年春节的名称基本上固定在“元旦”上。同样以《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为例,清代已经把“元旦”作为类目名。而且在《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有90%以上的地方志中使用了“元旦”一词。
    “元旦”作为春节的名称,并不是仅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好几天,这和“元日”只代表新年初一一天不同。
    六,“春节”名称的由来和盛行
    “春节”一词最早源于东汉时期的文献。但当时并不是指新年,和今天我们所说的春节并不是一个意思。《后汉书·杨震传》有:“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燋心。”这里的“春节”是春季的意思。南宋著名诗人文天祥在《文山集》卷二十中有《二十四日》一诗:“春节前三日,江南正小年。”根据考证,诗中“春节”应是“立春”而不是正月初一。
    直到清代一些地方才将夏历的新年称为“春节”,但是清代影响最大还是“元旦”,“春节”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影响。“春节”的普遍使用是在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
    1912年1月2日,孙中山通电全国,宣告“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旦”。于是旧历的元旦也就改为了“春节”,虽然民国禁止阴历节令的娱乐活动,但是由于民国四分五裂,人们还是习惯于过传统的“元旦”——“春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12月23日通过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规定了“新年”(公历元旦)、“春节”(传统的年节“元旦”)、劳动节、国庆节等为法定节日。从此,“春节”才替代了流行了三百多年的“元旦”,沿用至今,而“元旦”则成了公历新年的节日名。
(0)

相关推荐

  • “宋代”如今已不再只是朝代的名称,而演变...

    "宋代"如今已不再只是朝代的名称, 而演变成了艺术史中一个独特的美学符号.#绘画# #艺术#

  • 《宋元明诗》清.朱梓.冷昌言编辑.清道光时期南京状元阁刊印本

    《宋元明诗》清.朱梓.冷昌言编辑.清道光时期南京状元阁刊印本

  • 正旦使

    ​官名.宋.辽与宋.金间向对方皇太后.皇帝或皇后祝贺正旦(春节)的使臣.简称正旦使或贺正使.

  • 宋元时期部分经典器型

    宋元时期部分经典器型

  •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在没有电子设备的年代,人们都是使用日历记时间,将厚厚的日历薄做成台历.挂历,日复一日,随手翻转. 正如唐代太上隐者所言: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山居书事> ...

  • 世界上62个国家名称的历史由来,你知道几个

          日本 公元7世纪以前,日本以大和朝廷代表国家,称大和国.公元607年(即中国隋炀帝大业三年,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日本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向隋朝递交了国书,国书上称"日出处天子致 ...

  • 解密日本历史演变过程

    解密日本历史演变过程

  • 从汉到清朝,印钮的历史演变过程

    主要介绍印钮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先秦.秦汉.元明.清 四个时期介绍:先秦及秦汉时期因各类社会条件的限制,印钮的功能更多以实用为主:到了元明清,因印章石料.文人等的介入,印钮的工艺美术性更加突出. 起初以 ...

  • 【原创】(散文)话说春节正月初一

    据记载,中国人们过春节的习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这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他的部下要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为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 ...

  • 齐鲁儒小贤|这座综合实力百强的县市,名称和历史可能知道的不多

    我是儒小贤 来自齐文化发祥地淄博 关注wo,我有话对你说 今天聊的这座百强县市就位于烟台.烟台古称芝罘,建城600多年,依偎黄海.渤海,城在海边,海映山色,是个仙气十足的地方.徐福东渡.仙山蓬莱.八仙 ...

  • 春节名称的历代变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之一,由于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所以春节的名称在不同的年代也就自然而然有着不同的叫法.下面就对春节的名称的历史演变的过程做简单的介绍: 一.先秦时代 先秦文献中 ...

  • 古代官员名称的历史变迁

    导语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千百年来,中国的历史上有几十个封建王朝.我们在读历史古籍中都能看到诸如丞相.仆射.尚书等等官阶名称,这些眼花缭乱的官阶名称到底属于什么级别?中国古代又有多少官 ...

  • 大理地区自然村(行政村)的白语名称以及历史和传说(序文)

    编者按: 这篇序文提到的大理村庄顺口溜,"三溪八塝十六村,禾黄绿红白青黑",在大理地区流传很广,只是90岁以下人基本说不全,说不好.光老喜洲,喜脸十六村,知道的人都越来越少.一个村 ...

  • 盘点中国常见古建筑名称的历史由来

    每天读国学 01-02 15:53 "祸起萧墙"的"萧墙"指什么? 萧墙用于院落.宫苑屏蔽视线隔分空间之用,古代宫廷室内当门处有一小墙.一道小小的萧墙却将内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