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术,诚于道,斯可成也!
现在的人逐术者多,问道者少?何也?

何为术?简单理解,术就是做事的具体方法、方式。
术,可以帮助人们最便捷、最有效地解决某个问题,达成某个目的。
所以,术是“务实”的。
譬如,我们做短视频,就要学习如何选题、如何拍摄、如何做视频后期,这些内容属于术的部分。
术的部分,解决起来比较简单。我们只要选取相关的知识点,跟着学习操作就行。
在如今的 互联网时代,想要获得术的部分是相当容易的。想要做短视频,只要在网上搜索“如何做短视频”就会有成千上万个答案呈现在你的面前。
甚至有人会手把手教你选择何种拍摄工具,怎么布光、布置场景,选取何种角度,还可以一步一步教你完成视频剪辑,而学习的人基本不用动脑,只要跟着操作就能达到如期效果。
不难看出,获得术的过程很简单,不需要付出太多就可以实现。但是,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学不好具体的术,不是因为智商不够,而是学习的态度太过急躁,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去深入研究。

所以,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来做,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那些能把事情做好的人,在学习术的时候会注重每一个细节,吃透其中的技巧。
而那些做不好的人,只是流于表面,自以为掌握了正确的方式、方法,而然却没有掌握其中的精髓,不知变通,发现自己做不到如期效果的时候,不从自身找问题,而是抱怨别人教的不好,这类人想把事情做成真得很难。
世间之术千般万种,我们不可能穷尽每一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一种术来学习,并在事上磨炼,方可有所成就。
做事不贵多,而是要在专、精之上下功夫,方可“精于术”。这个术不仅是我们的生存之本,而且还是我们认知世界与自我的手段。
“精于术”方可形成自己是术,有了自己的术,则离自己的“道”更进一步。

何为道?在我看来,道就是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内部联系。
道不能为你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但是却可以让你看清问题,知晓事物运行的法则和规律。
如果说术注重的是务实,那么道一定是务虚的。
道,往往是站在具体事件之外,来看待事物的发展,解决的是认知和思维领域的问题。
还是以拍短视频为例,术解决的是如何拍摄、如何剪辑、如何做后期。
那么道呢?它要解决的就是如何看待短视频这件事,要让人们明白的是自己是不是适合去做短视频,以及想要通过短视频去表达什么。
这些问题是没有现成答案的,也不可能存在统一的标准答案。

互联网上也存在这类问题的探讨,但是这种探讨都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别人领悟到的,并不能让他人直接拿去用,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的维度。
譬如,抖音大咖杜子建认为做短视频很好,认为5G时代是短视频为主的传播时代。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思考,而是直接盲从他的观点,可能很多人都会在短视频上栽跟头。
认为短视频好做,未来属于短视频的时代,这是杜子建的观点,是他的道。由他的道衍生出他做事的术,如果我们不理解他的道,或者他的道不适合我们自己,即便我们学习了他做短视频的所有的术,我们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杜子建。
如果我们理解了他的道,并吸取其精华形成自己的道,且能通过有效的做事之术去磨炼,那么你就不会想着成为杜子建,而是成为你自己。成为你自己,才有可能超越别人。此可谓“诚于道”。

逐于术,疏于道,何也?
上文已经简单地介绍了术和道,不难看出,术易得道难求。
术只需要通过学习和模仿即可获得,而道却是在人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术,在短期内即可见到效果,甚至是即学即用即见效。道,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综合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认识世界、认知自我的法门。
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更愿意把有限的精力用来学习术的东西,以期最快实现自己的目的,但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急功近利地学习术,也只是浅尝即止,学艺不精往往就是这类人最直接的表现。
另外,在这个碎片化认知的时代,人们很难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学习,导致人们醉心于即学即用的术。

道,本来是不可语的,说出来的也只是一时一地一家之言,并不能对具体的事或人给予最直接的帮助。所以,很多人对于道的内容的评价往往就三个字“瞎扯淡”,真的是“瞎扯淡”嘛,我想往往是这部分人不理解、看不懂这种道罢了。
人们不求于道,因为求道的过程太辛苦、太麻烦了,而且不能在具体的事上带来最直接的效果。所以,不少人不愿在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上下功夫。
当然,我并不是说不重视术的学习,或者只重视道的理解。实际上,术和道是一样重要的,道可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术,也需要术来作为支撑;术是道的具体体现,通过术可感悟出自己的道。
所以,我的观点是:精于术,诚于道,斯可成也!

我是洪门三少,感谢您的阅读、收藏和转发,如果你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在文末给我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