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行散记123-127

(图片源自网络)

题在前面:今天读到的一个句子:完整的慈悲,是既要慈悲地观照众生,也要慈悲地观照自己。而至于慈悲,作者则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合理的欲望给予人的尊重。诸位亲,你怎么看?
——彭荣辉
(一二三)
“大多数父母并不想听到孩子的声音,他们只想向孩子传递自己的意志。”今天读到的句子,深以为意。没有虚夸,现实总是超越想象。一如女儿还小的时候,曾说过的那句话:你们成人总是想自己早睡,然后哄着我们小孩子早早睡觉。童言无忌,却常常一语中的。天在做,人在看;父母在做,孩子在看。久而久之,便成习惯。什么的习惯呢?至少,孩子因为如此父母不会很容易养成专注倾听的习惯。2021.03.16
(一二四)
读熊培云《慈悲与玫瑰》。一不小心,被一个句子击中:当一个人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的事业抱有一份责任心,他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他以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二战时期在集中营侥幸生还为例。于是,很自然想到当下越来越多青少年轻生之现象。这么一说,基本就是责任感的问题。那么,为防微杜渐,年轻的父母们赶紧行动起来,努力将孩子的责任感培养起来。咋办?两个途径,任你选:其一,坚持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第二,要习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并非二选一,两管齐全当然更善。2021.03.16
(一二五)
樱花开了。似乎顺理成章,闻名遐迩的鸡鸣寺路便被临时管控,一切机动车辆禁止入内。你问为啥?因为妇孺皆知,这条路还有另一个别致精美的名字:樱花大道。管控的原因,自然是人多。真的是人多。怎么人多,你尽可以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并搬出词典,穷尽一切描摹人多的词汇来形容。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熙来攘往,络绎不绝……好在,花比人高。要不然,指不定让许多人伤了脑筋:到底是看人,还是看花?没做过统计,但就人流量来说,从早到晚,怕真个儿就把这些樱花给PK下去。女儿问:其实,有樱花的地界多了去了,大家何苦尽往这儿跑?能咋说?只能说闻名。然后,就是“呵呵”。这都什么时代了,出门或观光,先做个攻略啥的,很难吗?2021.03.16
(一二六)
朋友弟弟大病做水滴筹。想起自己曾经经历,不由心伤。这时期,对于多数家庭,基本状况是:大病生不起。是的,这时节确乎已然全民医保。但殊不知,进了医院,一旦大病,估摸着半数以上医保无法保障。于是,结局倾家荡产则是轻的。重者,只怕还要负债累累。更有甚者,钱花尽了,债台高筑,结果人也没了。这么一算,便忍不住在想:有没有可能建立一个机构——当然,前提是社会或是国家已经发展至一定境界——眼看病人家庭无力承受,而病人又坐等治疗并且可以治疗,那么由院方与该机构申请,由专项资金来做公益支持。若能果真如此,岂不真正太平盛世、共产主义?熊培云说,人要保存希望。诸位亲,一起加油。2021.03.17
(一二七)
晚间对正读三年级的孩子做了一个相关上学期间每天平均睡眠时间的问卷调查。参与调查40人,其中能够保证8.5个小时以上的孩子18人,而不能保证每天8.5个小时睡眠时间的有22人,占调查对象总数55%。这一结果,显然令人堪忧。实不相瞒,这只是三年级,据观察所得,事实将是:年级越是往上,现在孩子的睡眠时间将会越来越少。甚至,孩子所在年级与其睡眠时间完全成反比例。女儿正读高一,每个晚上睡眠时间有多少呢?差不多6-6.5小时。不能不说,孩子的睡眠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大事件。问题是,这事儿谁来关心?谁又会来过问?2021.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