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史记】崔鸿《十六国春秋》:已佚再现,真赝互见(上)
相关推荐
-
百度百科潜夫论
潜夫论 <潜夫论>是东汉思想家王符创作的政治著作,凡十卷三十六篇.其内容多数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广泛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教育.历史.思想.文化等多个领域,为后人了解 ...
-
虞世南《贤兄帖》肃府本淳化阁刻本/字库1.0版
虞世南<贤兄帖>(临乐毅论)肃府本淳化阁刻本.行书,八行,<绛帖>未收,容庚<丛帖目>列为伪帖. [始] [1]贤兄处见临乐毅论,便是青过于蓝,欣忭无已,数愿学耳. ...
-
黄永年:宋元明的文献学的发展
宋元明的文献学是古文献学的形成确立时期.这一时期,由于雕版印刷术的普遍使用,文献增长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了,随之而来,对文献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有以下标志. 1.私家目录的兴起与目录内容 ...
-
「觅史记」崔鸿《十六国春秋》:已佚再现,真赝互见(下)韦力撰
崔鸿家族原本居于河北清河郡,他的曾祖崔旷早年跟随南燕主慕容德南渡黄河,迁居于青州.崔鸿的祖父崔灵延在宋孝武帝时,任龙骧将军.长广太守,授封关内侯.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北魏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平定三齐,崔灵 ...
-
【觅史记】司马迁《史记》:贯穿古今,奠史学万祀之基,炜然有其永存之辉光,自古迄今(上)
司马迁所撰<史记>为我国第一部正史,同时<史记>一书又是中国史学的最高峰.虽然说在<史记>之前中国也有史书存在,然此前的这类撰述不属于后世所认定的正史,这正如内藤湖 ...
-
【觅史记】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下)
然而不少的人却更喜欢通史而反对断代史,宋郑樵在<通志·总序>中就本持这样的观念:"是致周秦不相因,古今成间隔,自高祖至武帝凡六世之前尽窃迁书,不以为惭.自昭帝至平帝凡六世资于贾逵 ...
-
【觅史记】魏收《魏书》:婉而有则,繁而不芜(上)
<魏书>凡一百三十卷,为二十四史之一,其内容记述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元年(386)到西魏恭帝拓跋廓二年(555),计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其中包括了东魏史.该书由平原王高隆署总临之名,其实总 ...
-
「觅史记」魏收《魏书》:婉而有则,繁而不芜(下)韦力撰
也许是皇帝的承诺使得魏收敢于放胆书写,在那时,史料留下来比较充分,使得魏收有三年时间就撰写出<魏书>一百三十卷.那么魏收在撰写魏史时是否真的那么狂妄,可以任意地褒贬他人呢?为此,<北 ...
-
「觅史记」马骕《绎史》:上古三代,创新体例(上)韦力撰
马骕字宛斯,一字聪御,山东邹平县孙镇人,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他专注研究夏.商.周三代史实,故王世贞在<池北偶谈>中赞誉马骕说:"书颇为精博,时人称马三代. 关于马骕年轻时的情况, ...
-
【觅史记】马骕《绎史》:上古三代,创新体例(上)
马骕字宛斯,一字聪御,山东邹平县孙镇人,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他专注研究夏.商.周三代史实,故王世贞在<池北偶谈>中赞誉马骕说:"书颇为精博,时人称马三代. 关于马骕年轻时的情况, ...
-
【觅史记】令狐德棻:《周书》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上)
令狐德棻是唐初著名的史学家,他不仅主修了<周书>,其实唐初所修八史都是在他的建议下得以实施者.而唐初朝廷对文献的搜集也同样是他提出的建议,此事见载于<旧唐书>中:"时 ...
-
【觅史记】谈迁《国榷》:六易其稿,两起炉灶(上)
谈迁的祖上是河南汴梁人,北宋末年迁徙到浙江临安,南宋末年转迁到盐官枣林村.谈迁的父亲谈于庭早年四处求学,明万历二年取得杭州府学诸生资格,后几次乡试不第,于是放弃科举之路. 谈迁生于明万历二十二年,他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