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史记】魏收《魏书》:婉而有则,繁而不芜(上)
相关推荐
-
温拓|多重层累历史与双重正统建构:宇文部、北周与契丹先世史叙述的考察
摘要:宇文部到北周先世传说层累过程,体现了北周统治者为建构自身正统性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其不仅模仿<魏书·序纪>编纂了宇文氏的先世传说,同时亦将十六国时代有关宇文部政权的文本一并进行修改,使 ...
-
作为二十四史之一的魏书,为何当时被骂成秽史?
在煌煌二十六史(含<清史稿>和<新元史>)中,有几部的评价是不高的. 比如记载契丹人所建辽朝的史书<辽史>,简直就是一部耶律家传,<元史>创作仓促,笔法 ...
-
「觅史记」魏收《魏书》:婉而有则,繁而不芜(下)韦力撰
也许是皇帝的承诺使得魏收敢于放胆书写,在那时,史料留下来比较充分,使得魏收有三年时间就撰写出<魏书>一百三十卷.那么魏收在撰写魏史时是否真的那么狂妄,可以任意地褒贬他人呢?为此,<北 ...
-
史记·隐士沈魏列传
沈魏,沪上人也,少爱文史,其父恶之,令学会计,魏强从之,及太学毕业,旋为沪上小吏. 魏性俭,府衙用纸靡费,弃者多,皆拾而藏之.癸酉,有吏谄于上司:魏好拾废纸,有失体面!不可留.上司乃召魏曰:尔脑有疾, ...
-
【觅史记】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下)
然而不少的人却更喜欢通史而反对断代史,宋郑樵在<通志·总序>中就本持这样的观念:"是致周秦不相因,古今成间隔,自高祖至武帝凡六世之前尽窃迁书,不以为惭.自昭帝至平帝凡六世资于贾逵 ...
-
【觅史记】令狐德棻:《周书》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上)
令狐德棻是唐初著名的史学家,他不仅主修了<周书>,其实唐初所修八史都是在他的建议下得以实施者.而唐初朝廷对文献的搜集也同样是他提出的建议,此事见载于<旧唐书>中:"时 ...
-
【觅史记】马端临《文献通考》:隐居著书,宋、元史皆不为立传,他著述亦无闻,而是书特足千古(上)
马端临的代表作<文献通考>与唐杜佑所撰<通典>及宋郑樵所撰<通志>,被后世并称为"三通".到了清代,又出了三部续此三书之作:<续通典> ...
-
【觅史记】沈约《宋书》:言辞典雅,颇具别裁,抑亦范氏之亚匹也(上)
沈约是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有成就的史学家,<南史·武商纪上>中称:"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quo ...
-
「觅史记」沈约《宋书》:言辞典雅,颇具别裁(上)韦力撰
沈约是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有成就的史学家,<南史·武商纪上>中称:"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quo ...
-
【觅史记】司马迁《史记》:贯穿古今,奠史学万祀之基,炜然有其永存之辉光,自古迄今(上)
司马迁所撰<史记>为我国第一部正史,同时<史记>一书又是中国史学的最高峰.虽然说在<史记>之前中国也有史书存在,然此前的这类撰述不属于后世所认定的正史,这正如内藤湖 ...
-
「觅史记」崔鸿《十六国春秋》:已佚再现,真赝互见(下)韦力撰
崔鸿家族原本居于河北清河郡,他的曾祖崔旷早年跟随南燕主慕容德南渡黄河,迁居于青州.崔鸿的祖父崔灵延在宋孝武帝时,任龙骧将军.长广太守,授封关内侯.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北魏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平定三齐,崔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