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想念着亲人的孩子----《爷爷变成了幽灵》导读

解析:封面为黑夜笼罩的画面,“幽灵”爷爷的穿墙,艾斯本的雀跃,都让人莞尔。爷爷是幽灵,身体笼罩在光圈中,如真如幻。艾斯本游走在现实和虚幻之间,表情茫然,如梦如醒。幽灵释义为幽魂,人死后的灵魂,以其生前的样貌再度现身于世间。通常指死者的幻影出现在与其有关的人的面前的一种现象。《爷爷变成了幽灵》讲述了死亡以及如何面对死亡。对成人而言,对孩子解释死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死亡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情啊,每一个人总是会面对的。而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就更加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孩子单纯的心灵,并不能理解“死亡”是什么。也许,他们还对鬼神之说有所畏惧。那么,试试这本有趣的绘本吧。当爷爷变成幽灵之后所发生的一切有趣的事,能让孩子对“死亡”,对“幽灵”有一个新的认识。【扉页

解析:这样一本带着生命与死亡的沉重主题的绘本,真的有一种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死亡”是个残酷的字眼,我们成人往往很忌讳、或者不知如何和年幼的孩子谈论与之相关的话题,我们担心孩子无法承受生离死别的沉重。可现实中,我们的孩子是无法避免接触“老、病、死”的,心爱的宠物死了,疼爱自己的长辈或亲人离世了,甚至朝夕相处的同学朋友遭遇不测。每当此时,成人或许会想办法安慰孩子,也或许因为方法不当而忽略了孩子内心深处的感受。虽然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化解悲伤的能力弱于成人,但孩子对生命的敏感强于成人,所以成人应该尽心关注孩子的心灵,别让孩子不知所措地面对悲伤、困惑恐惧。在教案的设计中我一直是抱着这样的出发点去设计各教学环节的。《爷爷变成了幽灵》呈现了难以言表的生死离别,蕴含了对死亡的解释,教给孩子的是面对死亡的态度。因为有爱和回忆,因为可以把爷爷放在心中想念,生死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生死两相安。【第1画面】

原文:有一个小男孩名叫艾斯本。艾斯本最喜欢的人就是爷爷霍尔格了。可是,他再也没有爷爷了。爷爷死了。他突然倒在了大街上,因为心脏病发作。艾斯本伤心极了,趴在桌上,哭个不停。解析:时间定格在晚上3点钟,艾斯本对着爷爷的相框忧伤抹着泪水,大约7、8岁的孩子,一定和爷爷感情至深才如此悲痛。爷爷心脏病突然倒在大街上就失去了性命,生命无常,人亦无常。人固有一死,重要的是经历生命中的重要过程。死是这么平常,重要的是珍存美好的情感记忆。【第2画面】

原文:那天晚上,妈妈坐在艾斯本的床头,轻声说:“爷爷去天堂了。”“天堂?”艾斯本努力想象着天堂的样子。“是的,爷爷变成了天使。”“天使?”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爷爷变成天使的样子。爷爷长着一对翅膀吗?爷爷穿着白色的长袍吗?“这样想,你会不会好过一点呢?”妈妈摸着他的脸问。“没有,一点都没有。”解析:妈妈告诉艾斯本爷爷去了天堂,变成了天使的模样,艾斯本脑海中天使是身负鸟的翅膀和白衣长袍的结合体,这是他小小年龄经验的幻觉,是美好的化身。妈妈的意愿让孩子从失去爷爷的悲伤中走出来,但好像一点也没有作用,艾斯本还沉寂在思念爷爷生平的回忆中。如何让孩子接受亲人的死亡,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是一件棘手的事。告诉孩子真实的死亡原因,带孩子参加告别仪式,让孩子充分宣泄悲伤并安抚孩子,一起回忆亡者人生经历中的美好时刻,重温彼此的情感,给孩子留下可以念想的物件如照片、书信、纪念品……走过这样的心路历程,相信孩子能够理解和面对死亡,不再有慌张、恐惧和放不下的悲恸。【第3画面】

原文:教堂里正在举行爷爷的葬礼。“霍尔格是一个非常非常爱家的人......”身穿黑色长袍的牧师讲了很长的一段话,可是一点意思都没有。爷爷睡在地上的棺材里,他的四周摆满了鲜花。“他们要把爷爷送到哪里去呢?”艾斯本小声的问。“爷爷要到地下去了,”爸爸搂着他说,“爷爷会变成泥土,然后就慢慢地消失了。”可是,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爷爷变成泥土的样子。解析:葬礼上,爷爷是如此的平静,平静得犹如一次远行。而在小艾斯本的心中,有着爷爷生前点点滴滴的心中有爱美好时光,并永远珍藏在小艾斯本的心中。妈妈说“爷爷变成了天使”,爸爸却告诉艾斯本“爷爷变成了泥土”,艾斯本同样也想象不出爷爷变成泥土的样子。对他来说,爷爷“既不会变成天使,也不会变成泥土”,爷爷还没有真正离开,不能割舍的,是对爷爷的依恋。在国外把死亡看的很平静、很释然,但孩子往往不能更好的理解,于是就出现这本《爷爷变成了幽灵》的理解的过程。但在我们身边,当家中有亲人去世,当孩子问起“人为什么要死亡?”“人死后会去哪里?”当孩子们忽闪着疑惑的眼睛,将这些叮当作响的问题摆在家长面前时,我们不是搪塞回避,就是胡乱作答:“他在睡觉”“他去旅行了”“他上天堂了”……解释的太直白怕伤害到了孩子的有效地心灵,解释的含糊,太飘渺,孩子又会抱着希望,结果让孩子对死亡产生了深深的疑惑和恐惧。不可避免,我们的孩子也会遇到身边的亲人离她们而去,而在她们幼小的心灵里会怎样面对死亡呢?是否能像艾斯本一样放下对爷爷的牵挂,开始用一颗平常心来怀念爷爷;是否能在尽情的宣泄之后,学会释然,学会说再见,也学会生活呢?【第4画面】

原文:艾斯本并不相信爸爸妈妈的话,他觉得:爷爷既不会变成天使,也不会变成泥土。这天晚上,爷爷回来了。爷爷突然就回来了。爷爷坐在艾斯本的橱柜上,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解析:孩子对于死亡的理解中有一部分是认为死去的人会变成另一种东西。小艾斯本并不相信父母所说的话,他总认为爷爷既不会变成天使,也不会变成泥土。因为他深爱着爷爷,他没法想象爷爷变成天使是什么样子,也没法想象爷爷变成泥土是什么样子,他脑海中爷爷还是原来的样子。终于一天晚上他见到了变成幽灵的爷爷。一天晚上,爷爷突然回来了。爷爷坐在艾斯本的橱柜上,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爷爷为什么是这样一幅神情呢,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明明知道不应该再回到这个世界,可是爷爷还是回来了,这是因为什么呢?艾斯本很高兴,因为他不相信爸妈的解释,可是爷爷却高兴不起来。爷爷说,“我本不该在这里,却又在这里,这种感觉真让人心神不定呢!”如果一个死去的人,却又突然回到了他的亲人的面前,回到了他原来生活的地方,他的亲人会觉得害怕,还是觉得高兴呢?会的,因为在中国人的文化和教育中,谈论死是忌讳的,也一直缺席“死亡”这一课。而死后的坟墓是远离人们视线而荒凉的,充满了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阴森气息。我们会认为人死后变成了鬼魂,见到鬼是一种可怕的事情,是一种鬼魂的附体。在国外的死亡文化中,欧美的墓园多建在城镇黄金地段,他们不怕鬼,愿意与死人朝夕相处。他们的墓园很美,有根的、无根的鲜花触目皆是;高大茁壮的苹果树结满了累累果实;苹果树下,是一条条原木长凳。去墓园祭奠时,还常带着书,坐在长凳上,为死者诵读美丽的诗文。“徜徉在这样的墓园里,当然没有恐惧感,相反,这里静谧安适的氛围,竟让我生出恋恋不舍之情。而在我们国内,没人愿在这里安放长凳,安放了也不会有人来坐;只有在那个法定假日里,大家才来意思一下:看重金钱,就送去面值大得吓人的冥币;看重美食,就送去画在纸上的满汉全席;看重奢华,就送去纸糊的别墅豪车。两者的巨大差异,彰显着我们“死亡教育”的重大缺失。白岩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死亡教育已在欧美发展得相当成熟。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教育的民族。我们惧怕死亡,因而妄想逃避死亡。但正如史铁生所说:死亡是一个必将到来的盛大节日。它终将到来,我们无从躲避。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出生是封面,死亡是封底。我们虽无法改变封面前和封底后的事情,面对死亡,我们都要补课。我有一个前卫的朋友,他说我到美国旅游,一是到市场接地气,二是到墓园看文化。我希望我们能够看到更超脱的自己。【第5画面】

原文:“爷爷?”艾斯本叫道,“你在干什么?你不是死了吗?”没有人告诉过他,爷爷会回来,会坐在他的橱柜上。“我也以为我死了。”爷爷说。“噢,我知道了,”艾斯本说,“你变成了幽灵!”“幽灵?不可能!”爷爷叫了起来。解析:艾斯本不相信会再次看到爷爷,半信半疑地质问爷爷,翘起的大母脚趾、五指分开的急促而紧张的手姿和目瞪口呆的表情印证了这一点。爷爷也不认为自己死了而变成了幽灵,为什么呢?【第6画面】

原文:“你要是不信,我们就来试一试!”艾斯本有一本介绍幽灵的书,书上说,只要幽灵愿意,他就可以随便穿过任何一堵墙。“好吧,那我就来试一试吧。”爷爷这么说着,也这么做了。解析:艾斯本说爷爷变成了幽灵,因为他在爷爷死后,着迷地看一本关于幽灵的书,书里面说如果人死了以后,还有一件事情忘在人间的家里,那么他就会回到家里。艾斯本前腿攻后腿蹬,身体重心前移,伸长脖子,瞪大眼睛,腋下抱着厚厚的书本,惊奇地验证了这一时刻。而爷爷在光环笼罩下,一只腿和一只手越过了墙面,头部也只露出一部分。【第7画面】

原文:他穿墙走了过去......解析:爷爷身体越过墙体来到酣睡爸妈的房间,画面紫中略带蓝色,显得错乱纷杂,有一种不可预测的静谧的味道。爷爷侧头紧盯着睡梦中的爸妈,他们相伴了几十年,大有再看一眼的味道存在,和他们也做最后一次道别。可爸妈悍然入睡,没有感觉到这一切,或许在梦中也遇到了爷爷的到来和存在。倒是爷爷看到了墙上爸妈的照片,照片中的爸妈也看到这突如其来的爷爷,也算是最后的道别吧!从艾斯本房间的暖意到爸妈房间的幽静,可以看出爷爷和孙子有太多的卷帘和不舍。【第8画面】

原文:......又穿墙走了回来。解析:道别后,爷爷释然地又穿墙回去。墙上爸妈的照片变得清晰了许多,一起和爷爷道别。画面上出现了爷爷穿墙走进爸爸的卧室,又走出来,画面上爷爷要么只露着身子,或者只有手伸出来,你看着有点害怕了吗?或许幽灵都这样吧!【第9画面】

原文:“哇塞,爷爷!”艾斯本说,“你真的变成了一个幽灵,这太好玩啦!”解析:又回到孙子的房间,爷爷高兴而急迫地张开双手扑向艾斯本,表现出对孙子的深沉而温暖的爱恋。艾斯本看到爷爷的行动验证了书中的说辞,高兴地迎接幽灵爷爷的光临。艾斯本把书由腋下转移到胸前,双手紧抱凸显此书给了他一个比爸妈更让他信服的关于爷爷死的解释而倍加依恋和感谢这本书。艾斯本没有害怕而是非常高兴,此时的幽灵爷爷也是一种存在,是一种更加超越时空的存在,自然艾斯本应该高兴了,想爷爷了,爷爷就能出现。人为这太好玩了,满足了孩子内心对爷爷的不舍依恋的渴望。【第10画面】

原文:“是吗?”爷爷摇了摇头,“我本不该在这里,却又在这里,这种感觉真是让人心神不定呢!”这天晚上,艾斯本根本就没有睡觉。天快亮的时候,爷爷消失了。他刚闭上眼睛,就被妈妈和爸爸给叫醒了。解析:可是爷爷一点儿也不快乐,他不想总是当一个幽灵啊!让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心神不定。这一页是本书唯一的黑白页,技法上采用铅笔素描的方式来体现爷孙俩心神不定的心情。【第11画面】

原文:“爷爷变成幽灵了,他整个晚上都和我在一起。”艾斯本说。“我也梦见爷爷了,”爸爸说,“我梦见他穿过墙壁,走进了我们的卧室。”“这不是梦!爷爷确实能穿过墙壁,因为他是一个幽灵!”“噢,宝贝儿,”爸爸和妈妈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发,担心地说,“你今天别去幼儿园了,就待在家里吧。”艾斯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他很乐意待在家里。解析:这个晚上,艾斯本根本就没有睡觉,天快亮的时候,爷爷消失了。艾斯本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变成幽灵了,爸爸妈妈觉得艾斯本肯定是没有睡好觉在说梦话呢,就让艾斯本不去幼儿园了,呆在家里吧。艾斯本的爸妈认为爷爷的幽灵还附着在儿子身上,让儿子失魂落魄,这样去幼儿园难免会出现不可预料的差错。显然,艾斯本并不理解爸妈的担心,而呆在家里更能回味爷爷,更能缓解对爷爷的一脸啊!艾斯本和爸爸在形体上的区别是更像是一个卡通人物,细细的脖子,大大的脑袋,更显得纯真、幼稚、可爱。【第12画面】

原文:到了晚上,爷爷又来了,就像事先约好了一样。“爷爷,你试着说一声‘呜啊啊啊啊啊啊......’好吗?”“为什么啊?”“电视上说,幽灵很擅长这个。”“呜啊啊啊啊啊啊......”爷爷说了一声,他确实很擅长这个,艾斯本的后背蹿起了一股凉气。“哇,好冷啊!”他叫了起来。解析:到了晚上,爷爷又来了,跟艾斯本玩得很开心呢!当爷爷“呜啊啊啊啊啊啊......”叫声验证了电视上的鉴别方式后,艾斯本后背蹿起了一股凉气。为什么呢!开始,艾斯本按照幽灵书上说:“只要幽灵愿意,他就可以随便穿过任何一堵墙。”已经验证了幽灵的存在而高兴。这次,采用电视上的验证法再一次验证爷爷已经变成了一个幽灵,为什么后背惊悚呢!看艾斯本的黄发都耸立了起来。他不愿意看到变成幽灵后的爷爷吗?艾斯本的房间被爷爷身体发出的光环笼罩着,侵蚀着艾斯本的单纯的内心,艾斯本不寒而栗了!【第13画面】

原文:“我一点都不快乐,我不能总是当一个幽灵。”爷爷说。爷爷一遍一遍地穿过墙壁,又一遍一遍地走回来。他入迷地读着那本关于幽灵的书,书上说,如果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忘了做一件事,他死后就会变成幽灵。“忘记了什么事呢?”艾斯本问。“我要是知道就好了!”爷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让艾斯本冷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那就把它找出来!”艾斯本说,“是不是忘记了爷爷家里的事?”解析:一本关于幽灵的书上说,如果一个人在世上忘记了做一件事情,他才会变成幽灵的,那么爷爷忘记了什么事情呢?现在你知道爷爷为什么回来了吗?原来爷爷回来是要做一件他忘记了的事才穿梭于阴阳之间,可是忘记了什么呢,爷爷也不知道。你知道吗?我也不知道。艾斯本要和爷爷一起把它找出来!【第14画面】

原文:艾斯本从窗口爬了出去。爷爷嘛,当然是从墙壁里穿出去的。他们一路踮着脚尖,走到了爷爷过去的家。门,当然是锁着的,可是他们都知道,钥匙就放在门边的花盆下面,这和过去一样。解析:于是爷爷和小艾斯本一起回到老家,回到熟悉的小镇,一起回忆那件被忘记的事情。这本故事很感人,绘图唯美,线条细腻,色彩柔和,与文章主题绝配,帮助孩子了解到什么是亲人的死亡,死亡并不可怕,并不意味着爱的消亡。只要心中存在美好的追忆,爱就一直在身旁不曾远走。【第15画面】

原文:“你想起来了吗?”他们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的时候,艾斯本问,“你想起来忘记了什么事吗?”爷爷看着墙上的照片说:“我想起来了很多事。”解析:看着墙上的照片,爷爷想起了很多事……瞧他这副笑眯眯的模样、很温馨的感觉,一定都是些美好的事呢!原来,死是平常,重要的是保存美好的情感记忆。【第16画面】

原文:“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是,哥哥把他的自行车送给了我。”“和你奶奶约会时得到的那个吻。”“我们有了你爸爸,他尿了我一身的尿。”“我们养了一只猫,可买的那辆车上,却有一股狗的味道。”解析:爷爷变成幽灵回来了!因为爷爷忘了做一件事,什么事呢?爷爷回忆小时候哥哥送他自行车、年轻时和奶奶约会亲吻、初为人父时手足无措。原来生命无常,重要的是经历生命的丰富过程。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爷爷充满浪漫的一生,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爷爷,那么幽默,那么热爱生活,又那么的爱他的孙子。在这回忆的过程中,仿佛我们都忘记了,这是在谈一个亡者,倒是像趴在爷爷膝上听他讲那过去的故事,有时兴奋,有时想笑,有时温暖。【第17画面】

原文:“我还想起了从院子里采来的的草莓的味道,在电视上看过的帆船的节目。”“这很好,”艾斯本说,“你还没想起来你忘记的事吗?”“没有。”爷爷说。“会不会是你的眼镜呢?”艾斯本提醒他。“不是。”“假牙?”“不是。”“要不就是你的牙刷?”“幽灵是不用这些东西的,”爷爷说,“幽灵只会不停地游荡,不停地叹息。”解析:爷爷还想起了他生前喜欢的味道和电视节目,可是怎么都想不起来自己忘记了是什么事情没有做。纯真的艾斯本帮爷爷想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爷爷贴身的物品,他认为这些可能才是爷爷忘记的事,诸不知幽灵是不用从这些东西的,而更多的是四处游荡和不停地叹息孤独的世界。爷爷临窗凝望深思,好像总感觉有一块心病压在心头。虽然爷爷想起了很多的事情,但是都不是爷爷忘记做的那一件事情,爷爷觉得很沮丧。他背对着艾斯本代表他离开的世界。【第18画面】

原文:第二天早上,艾斯本困得都睁不开眼睛了。“妈妈也没有睡好,”妈妈说,“我梦到爷爷在叫,吓得我连头发根都竖了起来。”“你不是在做梦,”艾斯本解释说,“爷爷的叫声是挺可怕的。”听他这么一说,爸爸和妈妈互相对视了一眼,他们认为艾斯本今天最好还是待在家里,不去幼儿园。这正是他希望的:“这样爷爷晚上来的时候,我就会更有精神了。”解析:第二天,艾斯本更困了,但是爸爸妈妈却并不相信艾斯本的话,认为这些只不过是艾斯本做的一个梦而已。妈妈和艾斯本都听到了可怕爷爷的叫声,吓得连头发根都竖了起来。妈妈认为是在做梦,可艾斯本却认为不是梦,他更愿意接受爷爷为现实中的爷爷。吃早饭的艾斯本,更困得睁不开眼睛了,爸爸妈妈很担心艾斯本的状态,他们认为艾斯本今天也不要去幼儿园了,应在家继续休息。斯本一听正合心意,这样爷爷晚上来的时候,他就会更有精神了。【第19画面】

原文:到了夜里,艾斯本和爷爷在镇子上转来转去,希望能想起点什么。“你现在想起来是什么事了吗?”艾斯本问。解析:幽灵就是喜欢转悠,来往于阴阳间,丢不下前世的情和怨。这不同样代表存世的人对失去人的思念和牵挂吗?孝顺的艾斯本为解除爷爷的心愿陪爷爷往来于爷爷的小镇并期望排解爷爷的心事。以此看出爷孙俩感情极为真挚和不舍的。【第20画面】

原文:“太多啦。”爷爷说。“我想起博物馆里有一个大象标本。在体育场看过一场激烈的拳击赛。有一回和好朋友卡尔喝醉了,头钻到了水桶里。和你奶奶坐出租车去机场,就为了飞到摩洛哥去看一眼单峰骆驼。在轧钢厂干过活。坐船去过北极圈。吃过青蛙腿,可是一点都不好吃。总是幻想着从飞机上跳伞,可是一次也没敢跳。为了听回声,对着山谷大喊大叫。把一封信放在了永远也不找到的瓶子里。”“真是太多了,”艾斯本说,“不过,这里面没有你忘记的那件事吧?”爷爷摇了摇头。解析:生前事一桩桩但没有爷爷忘记的那件事,爷爷又进行了一趟人生大回游,经历历历在目,却不是他要的主题。真的是忘记了那件事还是对世间的留恋?【第21画面】

原文:第三天早上吃早饭时,艾斯本更困了,趴在桌子上都快睡着了。爸爸妈妈只好又一次打消了送他去幼儿园的念头。“这样下去,爷爷只能一直当幽灵了……”他不停地打哈欠。“艾斯本,不要再说什么幽灵了!”“可是......”“噢,可怜的小傻瓜!”妈妈和爸爸把他送回到床上,“这不过是一个梦,因为你太想爷爷了。昨天晚上,我们也梦到你爷爷了,梦到你和他在镇子上转来转去。”艾斯本知道爸爸妈妈是不会相信的,他睡着了。解析:接连三个晚上,艾斯本身体已经承受不起。但一直把爷爷忘记的事牢记在心,他不忍心让爷爷如幽灵般游荡。可他爸妈始终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梦,情理之中对爷爷的思念。但为什么爸妈也和艾斯本有同样的经历和体验呢!只不过爸妈是在梦中,而艾斯本是真切的如实景般的体验呢?【第22画面】

原文:这天晚上,艾斯本一直在等着爷爷,可是爷爷没有来。他从窗户爬了出去,悄悄地围着房子找了一圈,呼唤道:“爷爷,爷爷,你在哪儿呢?”他又去了爷爷家,还去了镇子上,一边走一边喊,可是哪儿都没有爷爷。解析:这一天晚上,艾斯本在等着爷爷,可是爷爷并没有来,艾斯本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爷爷。神情有些茫然和失落,那猫和狗共同守卫者他,使他不在孤独。【第23画面】

原文:最后,他疲惫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想不到爷爷坐在橱柜上,正冲着他咯咯地笑呢。“有什么好笑的?”艾斯本问,他有点生气了。“那件事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爷爷说,“是和你有关的一件事。”“是吗?”“想想看,”爷爷说,“一切和你我都有关的事。”解析:当艾斯本疲惫地回到自己的房间的时候,却发现爷爷坐在橱柜上冲着自己笑呢,原来爷爷想起来了他忘记的事情了,他说是一件跟艾斯本有关的事情,事情越来越集中在爷孙俩身上,是什么事情呢?艾斯本也想起了很多跟爷爷一起玩的好玩的事情,可是是哪一件事情是爷爷忘记的呢?小眼睛细脖子的艾斯本和大鼻子短眉毛的爷爷就像我们身边的他和他,祖孙俩的故事,温馨又平常,就像我们的长辈为孩子付出的那样。爷爷的离去,生死别离是常事,但在孩子心中重于泰山。这如花开花落的故事,因为有爱和回忆,更显得不寻常。【第24画面】

原文:艾斯本想了想说:“我想起来好多事。你带我去游乐场,我坐过山车时差点吐了。我们在你的花园里挖了一个大坑种树。我踢球踢坏了你的郁金香,你冲我大吼大叫。我们在车展上看到了三辆漂亮的赛车。我们在看一场无聊的电影时打着呼噜睡着了。”解析:艾斯本想起了许多往事,去玩过山车、看赛车、爷爷冲他大吼大叫、爷爷也回忆起好多事:去游乐场,在花园里挖一个大坑种树,我们再看一场无聊的电影呼呼大睡。他们都沉浸在愉快的回忆中。亲人的离开有的时候,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当看了这本书以后,才发现:告别可以如此的平静,平静到只是在细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他们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永远活在了我们彼此的心中,他们只是穿越海洋到了世界的另一端。我们应给做的就是:好好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第25画面】

原文:“你总是把糖放在橱柜最上面的抽屉里。你帮我堆沙堡。奶奶烧猪肝时,我们在旁边扮鬼脸。我们在她听不到的地方讲粗话。我们去钓鱼,可是一条也没钓上来。你使劲儿挠我痒痒,我差点没被一根棒棒糖给憋死。有时候你身上会有一股烟草的味道,你还会唱一首好玩的关于屁股的歌。”解析:还有博物馆、拳击赛、醉酒的朋友和浪漫惊险的旅行。爷爷有过家人有过朋友有过爱,有过故事和经历,想到这些,艾斯本好过了一点。这些甜蜜的回忆冲淡了失去爷爷的痛苦和伤感。这个故事除了封皮是暗暗的蓝色,里面的图画大都是淡淡的彩色铅笔画,配合艾克松平静的文字叙述,营造出一种淡定的气氛。人物勾勒的诙谐幽默,丝毫没有那种死亡的沉重感,特别是回忆的这段,清新的画面,诙谐的人物造型,让读故事的人渐渐地把沉重放下,让人看着会完全忘记死亡这件事,一切仿佛那么平淡。死,如平静的道别。以平淡的语气表达浓浓的祖孙之情。书中朴实、淡彩的图画,不但感受不到死亡的可怕,反而从中找到了渲泻感情的出口。在感动之余,我们能感受到的是更多的对亲情的怀念与感悟。你和爷爷或者外公有什么故事吗?【第26画面】

原文:“啊,对了,”爷爷说,“是这件事。”“什么事?”“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我忘记什么事了。”爷爷说着,他不再笑了,“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爷爷和艾斯本都哭了。爷爷对艾斯本说,你要乖一点(但也不用太乖),他们还说好了要时不时地想着对方(不过,不用一直想着)。当艾斯本说要把爷爷的照片挂到墙上去时,爷爷开心极了,对着艾斯本的耳朵就吹了一口气,吹得他的脚尖都痒了起来。“也许,我又要见到你奶奶了,”他说,“我会代你向她问好。”解析:正当他们沉浸在愉快的回忆中,突然,爷爷不再笑了:“我忘记和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他俩都哭了,他们俩目视对方,仿佛在说再见。就这样爷爷和艾斯本呈现了难以言表的生死离别。原来爷爷匆匆忙忙地离开,没有来得及跟亲爱的小艾斯本说一声再见。爷爷的脸部表情,慈祥、失落也充满了爱。于是,爷爷让艾斯本靠近自己,捏住艾斯本的手,温和的目光好像要把艾斯本裹住:“再见,艾斯本。”“再见,爷爷。请代问奶奶好。”他们非常郑重地做完这件事,然后温情告别,爷爷走了。看完这本绘本,我想我们可以很坦然地和孩子谈论死亡,因为那并不可怕,也不沉重,只是,我们需要说“再见”,爷爷幽灵的出现就是为了能与艾斯本有一个告别。给儿童一个告别仪式,是对儿童的尊重,也是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可见,艾斯本的爷爷是一位极富责任感、极尊重儿童的老人,而“告别”对于一个孩子又是多么地重要。原来爷爷忘记的是对艾斯本说再见,这是让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此书通过巧妙的构思把艾斯本认识死亡的过程写得细腻极了,从艾斯本不接受爷爷的死,和爷爷重新相见,和爷爷充满温馨的回忆等。在如真如幻的现实和回忆中,向儿童讲述了死亡及如何面对死亡。从本书中孩子感受到的不再是恐惧和痛苦,更多的是充满温馨的回忆和感动。在我们中华文化中,一般都不对孩子讲述这种“死”“幽灵”的字眼,好多国家的绘本里面已经谈到了关于死亡关于生命的终结,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也该补上这一课。【第27画面】

原文:最后,爷爷穿过墙壁走了,走进花园,走到了马路上。艾斯本站在窗口挥着手。他目送着爷爷消失在了黑暗中,不见了。解析:《爷爷变成了幽灵》对死亡的书写,在死亡的残酷中所秉持的达观态度,以及以死亡去诠释爱和唯美的价值观,包含了人类内心对生命最为纯净淳朴的本能趋向和愿望。绘本告诉我们,成年人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与逝去的亲人,进行一个仪式性的告别,只是这个仪式更平静,更具有谈话的性质,更需要精心的设计,与死亡的仪式性告别也是儿童走向理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契机。每一个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总要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好像在告诉他的亲人,告诉这个世界“我来了!”当一个生命离开时,他也很想郑重地说一声“再见,我走了!”爸妈们可以好好给孩子讲这个故事,当我们小的时候,没有人教我们什么是死亡。所以即使今天,我们也会恐惧死亡。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正视这个轮回的过程,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第28画面】

原文:“好了。”他舒了口气,爬到了床上。“我想明天我可以去幼儿园了。”解析:祖孙俩郑重地互道再见之后,爷爷说可以去见奶奶了,而艾斯本可以去幼儿园了。他们各自获得了心理上的安慰与释然。艾斯本找到了和爷爷亲近的方式——在心中珍藏关于爷爷的记忆,可以时不时地想念爷爷。把爷爷的照片挂在墙上,可以经常看看爷爷。所以,他不再悲伤了。从此以后,艾斯本和爷爷生死两相安,生与死之间不再不可逾越,不再悲伤,充溢心中的是感动、思念和温暖。在我看来,艾斯本和爷爷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却又像真的一样。因为是外国故事,幽灵在他们的死亡故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个爷爷变成幽灵来访,并和孙子一同寻找继续着爷孙情,直到他们互相能接受这种死亡带来的断链,细节处处理的很好,让我们读者听着听着故事,沉迷进去,分不清哪是真哪是假。这样的故事不是悲痛,是感动。这样的故事不只是写分离,是为了今天活着的人更好地生活。每一个人在走完了他的一生,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可能都很想跟他的亲人,朋友,这个世界郑重地说一声“我走了,再见!”【封底】

原文:艾斯本也想起好多事:爷爷带他去游乐场、看赛车、看电影、钓鱼,爷爷冲他大吼大叫、和他一起扮鬼脸、挠他痒痒、把糖藏起来……他们沉浸在愉快的往事里。突然,爷爷不再笑了:“我忘记和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 他俩都哭了。于是,爷爷让艾斯本靠近自己,捏住艾斯本的手,温和的目光好像要把艾斯本裹住:“再见,艾斯本。”“再见,爷爷。请代问奶奶好。”他们非常郑重地做完这件事,然后,爷爷开心地走了。解析:死亡,对于生者而言,有伤心欲绝,有难舍难弃,也有阴森恐怖,尤其对于儿童而言,复杂,并且不可言说。区区几百字,短短三十页,让我对生命、死亡、悲情、挂牵、回忆、美好等等一系列的人间反复折磨文人的简单问题阐述的别样感觉。我喜欢这种方式向孩子讲述死亡,更对于作者用淡淡的西方式哲学手笔叙述艾斯本对于爷爷的突然死亡的接纳的巧妙之处赞叹不已。相信孩子们能够理解和面对死亡,比如,爷爷的死,艾斯本最终释然,他明白了,爷爷的离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平常得就像平静的道别,艾斯本不会再有慌张、恐惧或者难以言表的悲伤了。更重要的是艾斯本珍存了那些与爷爷有关的美好记忆,这些充满爱的回忆可以在心中唤回离去的爷爷,好像他依然在小艾斯本的身旁,爱他,伴随他一起快乐成长。幽灵这个词应该只有在西方才会有吧,因为在中国都会被称作鬼,我想这个故事就类似于中国的鬼故事吧。读完了故事,感觉挺不一样的,他里面没有那些让人觉得恐怖的事情,反而道出了祖孙俩之间的那份浓浓的爱。爷爷去世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可理解的东西,因为在孩子的内心他无法理解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看了这本书之后,孩子对于死亡就会能够坦然的面对了,就像是书中的小男孩,最后终于可以安心的睡觉了一样,虽然这本书带有一些诡异的色彩,但是并不可怕,这样来讲述死亡,我想孩子是可以接受的。虽然总有一天亲人会慢慢离开自己,但她不会从我们的心中消失,我们也不能太悲伤,因为他们会去一个更美好的地方。阅读本书,其实感受很多的是我们大人!孩子的感受停留在爷爷能够穿越墙壁,爷爷能够陪孩子做很多的事情!爷爷的爱,就跟爸爸妈妈给予他们的爱一样的多!四、作者信息金·弗珀兹·艾克松(Kim Fupz Aakenson),丹麦人,1958年生。除了为报章杂志画插画外,出版超过40本作品,包括漫画、童书、小说和短篇故事,作品屡得大奖,包括1990年丹麦文化部童书奖及1992年北欧最佳青少年小说奖。1996年毕业于电影学院后,近年成为丹麦最重要的电影编剧之一。伊娃·艾瑞克森(Eva Eriksson),瑞典人,1949年生于Halmstad。1979年起致力图文书创作,是瑞典最受喜爱的插画家之一,也是2004年安徒生绘本大奖的瑞典提名人。其作品多半以色铅笔作昼,画风幽默,人物表情相当细腻。国内可见的作品有《和钱宁共度的一天》,《爸爸带我看见宇宙》。“儿童生命教育”是爱娃艾瑞克松创作绘本的核心主题。她以色铅笔和水彩作画,色彩淡雅朴实,画面生动鲜活,人物表情细腻丰富。用朴实生动的画面描绘一个个视角独特的生命故事。1997年,出版《安德烈的愿望》,讲述了一个男孩执着寻找妈妈,追逐过往美好回忆的故事,让千万读者感动落泪。1998年,出版《爸爸带我看见宇宙》,用幽默和温情的父爱,将寻常的散步变成了一段充满诗意的旅程,在瑞典引起轰动。2002年,出版了描绘单亲家庭的故事《我的爸爸叫焦尼》,用朴实而细腻的情感,温暖了全世界读者的心灵。2004年,描绘死亡和缅怀的图画书《爷爷变成了幽灵》出版,又一次在儿童文学领域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