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隶非楷,两头不靠,书法史上作用无可替代
相关推荐
-
金农“会稽内史负俗姿,字学荒疏笑骋驰”中的碑帖变迁
秦的"书同文字"在短暂的秦王朝未能得以显现,而在"汉承秦制"的政策延续中得以辉煌,但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形成了小篆.隶书的官体,也出现了用于不同场合的古今 ...
-
郑板桥书法自成一格,非隶非楷“六分半书”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 ...
-
郑板桥非隶非楷“六分半书”
2020-02-11 20:57:35·书法密码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读音xieˋ,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 ...
-
非隶非楷,非古非今 —— 难得一见的郑板桥楷书
秋天的落叶 音乐: Bandari - 我的健康音乐 改善睡眠 打开音乐 体验不一样的观赏感受! ... 郑板桥(1693-1765),别名郑燮,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 ...
-
1400年前的刻经书法,非楷非隶“杂糅体”,却写出一片雍容之气
将佛经镌刻于摩崖之上,以视觉艺术形式参与宗教环境的建构,这是中国佛教环境艺术的特色.虽说佛教产生于印度,后遍及其他国家,但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国家的摩崖刻经. 散落山间的摩崖刻石 在北朝时期,佛教昌 ...
-
似楷非楷,似隶非隶,敦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嘱累品》
似楷非楷,似隶非隶,敦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嘱累品》
-
好大王碑,似隶非隶,似楷非楷,古意十足
<好大王碑>是东晋时期的一个记功碑,出土于清光绪年间,现在吉林集安市.东晋时期,书法各书体演变逐渐趋于成熟,楷书.行书.草书在这个时期都有经典的作品.也有一些作品,处于书体的演变阶段,&l ...
-
郑板桥书法:非楷非隶,“六分半书”。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
非楷非行非篆非隶的8个大字,究竟有啥妙处?竟摘第五届兰亭奖
被称之为"书坛奥林匹克"的中国书法兰亭奖,是诸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终极目标,为此,也辛勤耕耘在书法第一线,无论是取法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力争创新,以便能够斩获中国书法兰亭奖,不过 ...
-
非篆、非隶、非楷,这字少见
它是六朝墓志书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书体介于隶楷之间,横画虽有波挑,但波挑收敛,体势明显具有一定楷书的特点:其中有的字隶意浓厚,与汉隶十分相近:又有个别字具有明显仿古的篆书遗意,极富有装饰性,实属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