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创造的内涵

​​“人们在埋头于浩如烟海的数据时,却很容易忘掉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一家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和公司增长的能力。其他考虑的因素---毛利率、现金税率、应收账款周期和库存周转率---都只是细节的问题”这是麦肯锡董事蒂姆·科勒在其著作《价值评估》中的一段话。

我们在寻找股票,一直想找到核心的因素。在读了很多大师的著作,研究了很多企业,发现最后决定股价的就是资本回报率和业绩增长力。比如最近上市的东鹏饮料,还有大家一直追捧的片仔癀,和他们业绩相当的养元,股票的估值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原因就是东鹏饮料每年有40%以上的增长,片仔癀有30%以上的增长,而且投资回报率都很高。

养元饮品去年44亿营收,虽然有15亿的净利润,可谓现金奶牛,但是最近几年成长很差,现在PE也就20多倍,股价30不到。而片仔癀股价已经突破400,东鹏饮料即将突破200,先暂且不说市场疯狂不疯狂。资本回报率和企业业绩成长力无疑是评估企业重要的指标。

那资本回报率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主要有资产回报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有点多,有点绕哈,常用的是ROE和ROIC,ROIC的分子是“税后净营业利润”,是单纯从盈利的角度看我投资多少钱,真正赚到了多少钱。而ROE是净利润没有扣除税费利息等等。

ROIC计算比较复杂,要讲总资产中“不参与业务活动的多余现金甚至多余资产”扣除,还需要减去不附带利息的流动负债。我们在分析企业运作中,ROE被经常运用到。一般ROE我们会有几个常识:

1.    企业维持比较高的ROE表明企业有强大的护城河,巴菲特说过高ROE意味着该企业有报表没有记载的隐秘资产。ROE也是我们筛选行业,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5年或者10年ROE来筛选,低于8%的企业基本不用关注了,后面讲为什么。

我们来看看国内各个行业最近十年平均ROE(数据为2009-2018年前十大市值企业平均),基础行业:石油4.7%,煤炭10.2%,钢铁0.4%,电力行业10.2%,化工15%。工业制造:建筑12.2%,建材13.8%,轻工制造20.5%,机械12.6%,电力设备19.8%,军工5.6%,农林牧业11.7%。

消费制造:汽车16.1%,家电25.6%,服装18.4%,医疗17.1%,食品饮料24.3%,商业零售11.5%,餐饮旅游11.2%。金融地产:银行16.2%,房地产15.9%,交通运输10%。科技网络:计算机14.3%,通讯14.8%,电子19.6%,网络传媒13.1%。

在A股高ROE前20排名,茅台第一30.35%,双汇30%,格力30%,洋河28.3%,华夏幸福28.21%,泸州老窖27.59%,华东医药,万华化学,海尔,正泰电器,信力泰,大华股份,金螳螂,伊利股份分别排在后面,最低的云南和五粮液都有20%以上。

从这些数据,我们首先要选行业,行业ROE最高的就在消费品里面。排名前二十的也多是消费医疗,茅台、双汇、格力、洋河、华东医药、云南白药等等。我预测即便是20年后大的牛股也会在消费、医疗上,大家可以多关注研究这个板块。

2.    轻资产企业的ROE要高于重资产企业的ROE。美国1978年—1996年工业企业平均ROE大致排名,化妆品、医药品、软饮料排在最前面,美国的牛股也多在这几个行业,ROE在15%--18%之间。接下来食品加工、家用电器、电器设备、金融服务在第二梯队,ROE均值在6%--12%之间。排名最后是负值的分别为钢铁、航空运输、纸品林产品、汽车、机械等等。

从排名靠前的多为轻资产模式,消费品最大的投资就是工厂,十多亿工厂的固定资产一年可以创造几十亿或者上百亿的销售。西格尔教授所著的《投资者的未来》中,对1957—2003年不同资本支出企业的投资回报的研究分析,得出一个值得关注的结果:资本支出/销售收入最高的企业组在46年的复合收益率为9.59%。资本支出/销售收入比率低的企业组46年复合收益率为14.78%。

这个就是巴菲特说的,我喜欢每年盈利12%的企业,而且第二年不需要再投入就持续获得更多收益。厌恶为了维持现有收益还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生意。比如食品饮料,第二年基本不需要更大的资本投入,即便是产能扩张再建一个厂占总销售的占比也很小。汽车、钢铁、飞机这些行业不一样,要扩张就需要更多重资产的投入。做实体不可避免,我们做投资却可以避开这些企业。

3.    芒格提出一个观点:从长期来看一只股票的回报率跟企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一家企业的ROE是6%,那长期持有40年后你的年化收益也是6%,即使当初你买的时候捡的便宜货。

但对ROE投资也有误区,因为芒格说过你投资最终的收益和企业ROE差不多,不管你买的贵还是便宜。这个也诞生了一句投资名言,任何时候任何价格买入优质企业都是对的,所以很多人去追高买入高ROE的企业。

芒格说的是长期,这个是40年,我们现在的投资体系基本都在5年10年。人们用“长期持有茅台一定是赚钱的”来解释高估值买进优质公司股票的合理性。马哲在《估值的标尺》对高价买入茅台做了演算。2007年末,茅台收盘市值2095.24亿对应当年29.66亿元的静态市盈率高达70.64倍,投资者用这么高价买入贵州茅台的代价是:

十年复合收益率损失了8.83%,2007年—2017年贵州茅台利润从29.66亿增长到270.79亿,复合增长24.75%。但是2007年付出70.64倍的市盈率,十年复合收益率下降到15.92%,每年少赚了8.83个百分点。

投资者付出了六年多的时间成本:在考虑税前分红的情况下,2008年当年亏损50.8%,至2009年末两年亏损22.5%,2012年末三年亏损15.7%,2011年末亏损1.7%,直到2012年五年盈利才到8%,到2014年末,七年盈利13.10%。关键是这六年没有多少人能坚持,如果你是重仓,一直亏损,你会不会怀疑茅台,怀疑你的操作系统?所以ROE不是绝对,在5-10年的投资年度里,还是要考虑安全边际,不便宜不下手。

那我们选高ROE的,在比较低的价格买入,那我们收益最后会和ROE持平?如果这样投资就简单了,答案还是否定的。举例一个露露,一个养元,都是高ROE,分别为23%和37%,净利率也是15%和23%,赚钱多高ROE,最后股价不涨,露露几个点收益,养元还是亏损。

这种就是高ROE陷阱,二级市场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价格上。而股价的变动来自两个方面:每股收益*每股单价=公司业绩*估值。那如果股价要持续成长,公司的盈利就要持续增长。如果是高ROE,但是不成长,最后的收益就是一只债券而已。

比如美国好时糖果的收入增长率长期保持3%-4%,但他依然获得20倍左右估值超过了美国70%的非金融公司。由于估值稳定,如果5年间他的业绩增长只保持在5%左右增速,这期间的收益率仅有5%,只相当于债券收益。像养元露露这种业绩不成长、市盈率不变,高分红的企业最后收益也和债券相当。

用ROE和成长来衡量企业,有下面几种情况:

高价值均衡导向:较好的增长,较高的ROE和比较低的融资频度。这是最值得关注的导向,这种也容易被市场追捧获得一个比较高的估值。比如东鹏、片仔癀、海天这种基本面比较好,被市场给与很高的估值。但它出现阶段性的负面因素股价就容易受到打压。

盲目增长导向:高速成长,低ROE,高融资频度。增长很快,但资本回报弱,盈利需要大量资本投入,这种生意模式就比较脆弱。

低增长高ROE导向的企业更容易出现低估,市场总是偏爱利润表上的高增长而忽略资本回报率。只要配合增长高可持续性和确定性,即便是比较低的增速长期看来也是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回报。一方面是长期复利修复,另一方面是极低估值的修复。如果露露和养元这种企业业绩只要稍微稳定成长,也可以得到比较不错的回报。养元这只现金奶牛37%的ROE,23倍市盈率,只要业绩稍微恢复,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个人看法,不做投资建议)

最后就是价值毁灭型,无增长或者负增长,极低的资本回报率,很高的融资频度。即便是当前股价很低,我们也很难判断它的价值底线在哪里。这种企业我们任何时间都应该坚决回避!

综上所述,通过两个章节简单分享了如何判断企业的价值。企业的估值不是一个机械的公式,是通过DCF方法去判断生意的好坏。通过ROE和企业成长的研究确定企业商业模式的好坏,从而帮助我们做决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