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50)极高境界都是审美

孙子(50)生万物的审美境界

大家说孙子是兵家,但你看孙子的书,文章却包含着极高的道家之审美。事实上这人世界上,兵家用血与火去征服,道家用美与爱去征服,而宗教只不过拾了道家的牙惠,装神弄鬼罢了。

孙子讲的正奇,什么是正,什么是奇?不就是道家的阴阳相生,三生万物的道理吗?

曹操是兵法大家,他带百万大军去攻江东,孙权的兵马只有10万多人,但是一把大火烧赤壁就把他给烧回去了。若不是关羽放他一马,就死那儿了!

刘备呢,不信邪也去了,70万大军,同样是压倒性的优势,怎么样呢?陆逊是个书生,一把火烧连营,烧得兵败身死。

孙权的手里有奇兵,有奇才,人数虽少,但用得却得当!反过来,曹操和刘备两次虽然人数众多,都是压倒性的优势,却没有做好正奇之分。

刘备不用说,本来就是一个总打败仗的。

曹操却是常打胜仗的谋略大家,而且曹操对于正奇这个点上感受挺深,同样一把火就把他给烧没有了。

曹操写过不少诗,比如《度三关》里的“天地间,人为贵!”这是道家的思想。

《短歌行》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显出其审美不过关的短处。拿主席的诗与曹操的诗作对比,一看高下立分。

刘备呢?压根就没有留下一首什么诗,当了一辈子的双面间谍。

孙子原文: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道家讲的境界,是一种高度,比如范宽的画。

百度随便搜一幅,高低错落,远近无穷!

其中是有人物的,在天地之间,人物放大可以看到,而那山的就如同今天航拍的感觉,仰之高,府之深。

即使一个不会审美的人,也会被其大的境界所感染。

与西方那些暴发户拿自己的脸像充当圣母供人崇拜差别太大,很多崇拜洋人的把达芬奇当成所谓的大师。

蒙娜丽莎的画给范宽提鞋都不够,一个贵族女人的像,相当于中国的仕女图,崇洋的精神矮人们都说那个美,美哪里?没有人说得上,能说都是瞎胡说!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就如同一幅画,高低远近的错落,你会看到无穷无尽的东西,也有无穷无尽的美的感受。

如同一个有道行的人,动静有味,味在何处,在一言一行,衣裳拂动的细节之间,在眉眼闪动,甚至指间。

所以一个真正的兵法大师一样要理解人性,极静之处的美,就是极动之处的美!兵法也是道,兵法要求指挥者要静极,能动则动极!

如此,只要那兵在你的手上,不管多少,都是行云流水,让敌人感觉到源源不断的压力。

顶级,境界都是一样的,白起一生没有后代,没有影响感官的恶习。除了兵法,再无别的!粟裕也是。

所以我们去思考那些创业者,贪懒散庸,就只想弄个东西捞一票走人的,可能会有第一次投资人去给了投资,第二次就难了!

曹操的境界是在刘备之上,这一点肯定的,但曹操的境界高低间就差了,“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

而同样是写外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就超过曹操多了去了,从远到近,从高到低那胸境大几倍于曹操。

曹操输得其所!虽其注孙子一直被后人当成最重要的参考,但没有注出孙子的大境界,只注出极浅一层,以为用!

对于上面这一段:操曰:自“无穷如天地”已下,皆以喻奇正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