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场人家(二十)

串场人家(二十)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历来为世人公论,是最幸福,最惬意的事。人人必欲得之而后快。金榜题名,与二子大花无半点关系。唯洞房花烛夜在即。日子已定,布也买了,未婚先孕的大花,似是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应该说,自己的男人二子,与自己虽非青梅竹马,却胜似竹马青梅,自有记忆力时起,二人就在一起,稍长,更是经常在一起挑菜拾草,冬天雪地里跋涉,捉鸟,找兔子。堆雪人,滚雪球,炸黄豆,棒头花花。
夏天,屋后的小河更是他们的嬉戏之所。二子教她狗爬式,仰泳,侧泳,还有一手高举衣服,一手划水游向彼岸。东大河里河蚌、蚬子特多,二子总是澡桶斜背,拎个篮子,跑上董家墩子,先学上几声鸟叫,大花听得出,那是在叫她。于是瘦小伶仃的大花,穿上褂裤,光着脚,绕过午睡的娘和二凤、三妹。蹑手蹑脚地寻着鸟声而来。同二子一起,扑通一声,箭也似地直向河中射来,碧波荡漾的河中,如两条穿浪破波的鱼儿,在水里尽情把疯,尽情地撒欢。时间不长,盆满桶满篮子满,战利品一分,各自归家。二子总是多分的给大花,把她送到墩子边。
大花的记忆中,二子是她的卫士,护着她,让着她,文文静静,腼腆的大花,有时也会在二子面前撒个娇,耍个小性子。记得有一次,上树掏鸟蛋,二子三窜两跳地上了树,大花在下面眼馋,也嚷着要上树。二子拗不过她,只好下来,让大花站在自已肩上,硬用一双手,把大花送了上去。上树容易,下树难。大花眼睛朝下一望,吓得闭眼,两腿发软。不敢下来。好个二子,左哄右教地,大花不敢下来。后来二子佯装生气,滋溜一下,一人从丈把高的树上滑了下来。大花又气又急,以为二子生气不理她了,一脚落空,如石坠地。说时迟,那时快。二子猛地张开双臂,大花一下子跌入二子怀里,毫发无损。可二子筋被拉伤,疼得冷汗直流,未敢吱声。
大花在家是老大,老大有老大的担当。十岁时就已当锅摸灶,人矮灶台高,锅盖大而重。大花灶下一把草,灶上一锅粥。早早搬个凳子,站在凳子上掀锅盖。再穷再缺粮少米。家家也得养个猪。挑猪莱,把猪食,打扫猪圈,也由大花一手承担。做不完的家务,忙不尽的田头。岁月不饶人,岁月也成全人,如春风吹碧草,春雨洒柳枝。似一夜之间,大花渐长渐大。早就担起了操持家中内内外外之事。成了娘家的顶梁柱。烧煮洗涮,针黹女红,栽菜浇水,施肥布种,家内家外。无一能少得了她。
城里人结婚,有个婚假,有的还度个什么蜜月。小两口子勾肩搭背,整顿行装,旅游娱乐。一度人生最美好,最销魂的时刻。家内双方父母,多多少少,还资助些钱财。至少这蜜月成了一生中最美的印记。
二子和大花没有,农村所有已婚男女都没有。结婚停工误工,虽可得到生产队领导批准同意,人情风俗所理解,但停工期间,无收入,无工分。不但无收入,更有如山的支出。譬如,男婚女嫁,必须要办个几桌酒席,必定要买点香烟水果糖,还要备好几个封子。那怕小鞭、火油、罩子灯、床上的席子、枕头,蚊帐,压床的栆子,喜糖,角子,城里人看似说不上嘴的事情,乡里农民实在是无来处。二子成年到头,除了田里生活,没一分钱经济来源。唯有时中午不睡觉,鱼叉一把,叉点甲鱼,下河绕着桥桩转转摸摸,能弄个斤把二斤伙头沙鱼。随时大步流星赶时间,拿到街上卖了,得两个活套钱。
时间长了,二子所弄的鱼,定点送到街上小饭店,能有现票子理理,有时瞒着老娘,尅下个三角二角的,买两块糖,戥点散装雪花膏子,悄悄地把大花喊出来,把一股香气,塞到大花怀里,要她省着点用。大花拿回家,二凤子、三姑娘闻见香味,围着姐姐,问这问那,偷偷地用手指头抹上点,往脸上搽。三下五除二,一小瓶雪花膏,禁不起她搽你抹的。没多长时间瓶子就空了。大花有时想着,不好意思问二子。二子闻惯了大花身上的香味。一下子闻不到了,就问大花,咋用起来这么凶。大花苦着脸,净是委屈。二子三追两问,才知实情。后来上街,要么不买,要买就是一大瓶,大花见了,除十分满足外,也十分感激二子。
一日不出门,是董家的姑娘,一旦出了门,成了冯家的媳妇。大花在娘家老大不好做,到了婆家,做媳妇尤难。新婚第二天早上,来了冯家的本家三嫂宋仁芹。初时大花不知,这三嫂宋仁芹平时不太串门,怎的今天一早来此,必定有什么事儿。大花猜得不错,大花起得早,这三嫂来得更早。见大花从房内走出,满脸堆笑,迎上前去,拉着大花的手,眼睛眯成一条缝,说道:“这不,昨日大姑娘,今朝新媳妇。弟妹,坐下脸,让嫂子给你绞脸。今日起,你就是冯家媳妇了。”说着,拿出粉饼,线儿,乡风民俗,新娘子婚后,必定要绞脸,绞脸是姑娘与新媳妇的分水岭。这脸一绞,从此就告别了姑娘时代,为他人妇了。
这线,在大花脸上左右上下,耳边,脑门,凡脸上能到之处,无处不到,一忽儿,扑上点粉儿,一会儿线走跳跃。边说边做。“弟妹,做姑娘时,是个俊俏妹子,嫁到冯家,定是个好媳妇,旺夫命,不日必生贵子。今我一大早来,为妹子绞脸,讨个喜钱。”大花方如梦初醒,事先无任何准备,听到宋仁芹说到不日必生贵子,羞得满脸通红,脑门沁出密密一层汗珠。唯恐她再说下去,把未婚先孕的事儿再拿出来抖抖,巴不得打发她早点回转家门。跑到房里,找了一角红纸,包上五角钱,递了上来,说道:借三嫂吉言,有劳三嫂。唐守芹见钱眼开,收拾好粉饼、绞线等物,一个哈巴两个笑的,告辞而去。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乔永星,1949年出生在上海,10岁随母亲下放回到盐城新兴公社。1966年初中毕业回到农村,在农村生活二十余年后,随知青妻子返城。喜欢写些散文,小说之类,大多是农村生活题材。已完成《串场河畔》、《串场故事》两部系列小说和《学书》中篇小说以及几十篇短篇小说。累计近七十万字。
(0)

相关推荐

  • “那你不出声,我做。”

    凌霜降原创小说<那些花儿> 作者|凌霜降  校对|坚持   图|贝贝 上集内容回顾:给你说说刚才老子有多快活--哎呀痛 第68集 284 肖洋光着上身倚在门边,眼睁睁地看着杨桃拍门,看着她 ...

  • 乡野唢呐情话 || 金矿

    作者:金矿 在旧时代的白马湖乡野,唢呐是民间从事婚丧喜庆演奏的主要乐器.这种乐器在这里有几种称法:小孩子叫它"呜的打",成年人叫它"嘴子",而内行人说它是&qu ...

  • 儿时的听房趣闻

    本文作者:高喜林 说起听房,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农村人都很熟悉,再往后的年轻人就不一定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其实,听房是古时候就已经有的习俗,也叫听门,起源于汉朝.听房,就是指新婚夫妻洞房花烛之夜,派人蹲在 ...

  • 黑土地上一枝花,娶个媳妇会当家《东北姑娘火辣辣》

    黑土地上一枝花,娶个媳妇会当家《东北姑娘火辣辣》

  • 卞阿根 | 开脸

    [往期回读] 蒋勋说唐诗12集全 蒋勋说宋词9集全 康震品读古诗词80集全 <唐之韵>合集20集全 蒋勋细说红楼梦80回合集 开  脸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 ...

  • 串场人家(十二)

    串场人家(十二)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当时农村有个说法:春遥夏摆秋遛寒不见.大人是这样,小孩更是这样.造成这样状况的,主要是少穿,无御寒之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地气回暖 ...

  • 串场人家(十)

    串场人家(十)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二子所在的生产队,在全公社最东北处,不仅地势偏僻,交通闭塞.成年到头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精神生活.偶尔那年丰收,年初一早上,在本队场头上 ...

  • 串场人家(十五)

    串场人家(十五)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大表哥结婚.分家.生子.一路艰辛走来.亏得有大表嫂倾心相亲相爱,互帮互苦.他在队里用牛,已有十几春秋.自有记忆始,就从未见过他离开牛一 ...

  • 串场人家(十六)

    串场人家(十六)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从栽秧到秧苗成活.发棵,一瞬间的事儿.二子为大花家挑粪.挑灰,薅秧草,个把月的时间.二子一盆猪油倒在心里,油润润的,像变了个人,生活 ...

  • 串场人家(十八) ​

    串场人家(十八)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常言道:姑娘是菜籽命,雪花身.穷姑娘有一嫁.迫于当时的经济状况.二子同大花一起到街上买结婚所需之物.正儿八经地说,这是二子与大花有生以 ...

  • 串场人家(十九)

    串场人家(十九)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二子带着大花,来到棉布柜台.大花一下子被眼前一匹匹整齐显眼的花布惊呆了.大花出生出世,从未见过这么多琳琅满目,花色品种齐全的布.看了,也叫不 ...

  • 串场人家(二十二)

    串场人家(二十二)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婚后的新娘子,受到多方面陈规陋习的约束.非但没有新婚的幸福与快乐,小夫妻的恩爱甜蜜.尤其大花,洞房之日已非处女,而是带孕之身.当然, ...

  • 串场人家(二十四)

    串场人家(二十四)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农村全面推行农业学大寨.怎么个学法?似没有统一的硬行规定.大致上,每生产队为独立核算单位.基层三级组织 ...

  • 串场人家(二十五)

    串场人家(二十五)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诸多男劳力的眼中,场头上的生活,是半养半做,养人的地方,老弱病残的聚散地,无非是翻翻麦子,稻子,晒晒草,最重的生活,就是脱粒,进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