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场人家(十二)

串场人家(十二)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当时农村有个说法:春遥夏摆秋遛寒不见。大人是这样,小孩更是这样。造成这样状况的,主要是少穿,无御寒之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地气回暖。气温逐步上升。俗说,大了春赤脚奔。清明一过,就有人下河洗澡。只要天好,有太阳。春风裂石头。晒个衣服什么的,很容易干。因此上,春夏之交,是最舒服的季节。可下河洗澡,摸鱼。也能光着身子,赤着脚,满地乱奔。高兴了,还能上树掏个鸟蛋,田里摘个香瓜,小瓜,实在不行,茄子、灯笼椒,也可充饥。那灯笼椒,一条一条的撕下来,甜津津的。也能吃个半饱。还有早些的番茄,更是酸酸的,甜甜的。
秋天来临,虽天高云淡,瓜果飘香。但一夜秋风起,落叶满地黄。再加上秋雨霏霏。脚下路滑,身上衣湿。水中捞稻,雨中抢收。斗篷,蓑衣着身。一篙在手,任船头浪浪开花,也欲在斜风秋雨中抗争前行。一身衣,棉夹单,尽在其中,春时,为夹,为单,夏时,大多男子汉光头赤脚,一件三折腰的短裤,立夏上身到霜露既降,日穿夜脱。别无他衣可换。女子则一短裤,一无领无袖衫。上工下工,天天如此。人人如此,青年妇女衣服常被胸脯顶得高高的,有的还奶渍斑斑。农村妇女喂奶,一般不避人,孩子一哭,管你什么场合,捧起奶子,送到宝宝嘴里算数。她该谈笑嬉闹的,依然如旧。
西北风一吼。拿出夹裤夹袄。再冷些,铺上棉花,便成棉袄、棉裤。里无衬,外无罩。更无换身衣。棉裤棉袄上身,直到来年清明后,小孩前襟、袖口,磨得发亮,乡里人的话,能打铁。晚上睡觉,棉袄棉裤一脱,就是个肉鸡羚子。人人大抵亦如此。大人,小人,不生虱子的少,生虱子的多。太阳一晒,墙脚下,面朝南,棉袄头子一脱,捉虱子,好象是一大享受,一道风景。捉到了,往嘴里一放,咬得嘎吱嘎吱地响。待过足了瘾,再套起来。常接触小鱼船上的小孩。北风呼啸时,船在河上颠,人在船头站。大多小孩,下身裸而无裤。上身着一长可抵膝之衣,人要蹲下,方能稍遮光腿御寒。冰天雪地,鹅毛大雪,唯如此。为生存,光着脚板,跋涉于没膝之雪。见而不奇。
那年冬天,北风呼呼,滴水成冰。晚上,二子大哥的牛屋,成了绝佳的御寒栖身之所。两间土墙草盖。专为牛过冬而设。耕田耙地,打场拉滚的牛,是大型农具,居生产队三大农具之首。其次则为农船、风车。后风车车水功能,逐步为机灌所替代。而牛仍是活宝。忙时,牛低头干活,任劳任怨。日晒夜露。为防蚊虫叮咬。各生产队都建有专门牛汪。牛下到牛汪,浑身泥浆水,免受蚊蝇之苦。到深秋,秋收秋种结束,耕田耙地完工,则是牛一年中最安逸享福的时候。
牛进屋,每日牛头放草,牛肚垫草,牛背披个草结的蓑衣。以御寒。特冷的天,得烧热水让牛喝。不使出门,吃喝拉撒,全由二子大哥,即我的大表哥照顾着,日夜不离,内搁置一小床。铺满厚厚的稻草。大表哥的职责,就是全方位照顾牛。尤其夜里,要端牛尿,等牛粪。不使牛尿尿在地上。凡用牛户,都备有端牛尿的大舀子。称之为端尿舀。这端尿舀虽也出自圆匠之手。同舀粪、水的舀子大不一样。它不仅大,能容几十斤水,且呈圆形,上下一样大,为的是稳重。等粪则当牛起来,两条后腿呈向后弯曲状,则是牛要屙屎之兆。这时,大表哥总是眼疾手快,虬起一把草,瞅准位置,在牛屁眼下方,一滩老大的牛粪,就被他捧着,送到牛粪堆上去。牛粪是个宝,日积月累。一寒下来,堆积如山。到了春天,做成牛屎饼子,是上好的燃料。熬火。锅膛里炖猪食,最容易熟。大表哥掌握了牛拉屎尿尿的规律。总是把个牛屋整理得干干松松的。
牛屋里有草帘子挂着保温,加上牛身上热气大。牛屋特暖和,初时,觉有牛臊气,时间一长,习惯了反而闻不到了。我同表哥,挤在一齐,暖和和的,外面冻死人,屋后的小河里上的冻,用大城砖砸,都纹丝不动。小屋里却温暖如春,很快就进了梦乡。
当然,人在夜里小便,乡里人称解溲,也在牛屋。现成的端舀。大表哥是个过日子的人,每晨起,必将几十斤重的尿盆,端到十几丈外的菜田边,舍不得一下子倒进田里,总是再回家拿来粪桶和小舀子,先将人牛合一的尿倒进粪桶,然后再用小舀子轻轻地,泼洒在菜田里。因为天气寒冷,菜上面家家都要铺上一层草,稻草更好,无稻草的细茅草夹细柴的也是不错的选择。那尿就这样轻轻地泼在上面,每天都轮流着泼浇半方左右大的菜地。
青菜是农民的命根子之一,它不但可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也能当菜上桌。充饥填肚。那家门口有一块不错的菜地,就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由于基肥水份皆足。大表哥门前的菜长得一片黛绿。一棵就有斤把。大表嫂会过日子,每日的用粮,用菜,都安排得妥妥贴贴。千忙不乱。大表哥的菜地旁,还有一畦韭菜。冬前,则用干牛粪雍根,一是保水份,二是保温。一到惊蛰后,大表嫂就会用干牛粪补壅起了韭菜根,再适时施肥。保证清明吃到头刀韭菜。人人皆知,韭菜吃的头和尾。是指这两个时段的韭菜最好。
乡里人炒韭菜,大灶上,锅烧开了,放点棉清油,下锅一搂,即出锅,若有个卜页、茶干,甚至肉丝,就成了上等菜。城里人就好这一口。可在连饭也吃不饱的年代,那无疑是奢侈品。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乔永星,1949年出生在上海,10岁随母亲下放回到盐城新兴公社。在农村生活二十余年后,随知青妻子返城。喜欢写些散文,小说之类,大多是农村生活题材。已完成《串场河畔》、《串场故事》两部系列小说和《学书》中篇小说以及几十篇短篇小说。累计近七十万字。

(0)

相关推荐

  • 炸牛粪 _刘博恒

    炸牛粪 鄂州市明塘小学五(2)班 刘博恒 今年过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炸牛粪了. 大年初一,我和表哥在老家看见了三坨牛粪,于是我跟表哥说:"我们用鞭炮炸牛粪吧!"表哥满分赞成. 很快 ...

  • 印度3亿头流浪牛泛滥,连牛粪牛尿都成了宝贝,印度人真不吃牛?

    印度3亿头流浪牛泛滥,连牛粪牛尿都成了宝贝,印度人真不吃牛?

  • 串场人家(二十)

    串场人家(二十)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历来为世人公论,是最幸福,最惬意的事.人人必欲得之而后快.金榜题名,与二子大花无半点关系.唯洞房花烛夜在即.日 ...

  • 串场人家(二十二)

    串场人家(二十二)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婚后的新娘子,受到多方面陈规陋习的约束.非但没有新婚的幸福与快乐,小夫妻的恩爱甜蜜.尤其大花,洞房之日已非处女,而是带孕之身.当然, ...

  • 串场人家(二十四)

    串场人家(二十四)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农村全面推行农业学大寨.怎么个学法?似没有统一的硬行规定.大致上,每生产队为独立核算单位.基层三级组织 ...

  • 串场人家(二十五)

    串场人家(二十五)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诸多男劳力的眼中,场头上的生活,是半养半做,养人的地方,老弱病残的聚散地,无非是翻翻麦子,稻子,晒晒草,最重的生活,就是脱粒,进仓. ...

  • 串场人家(二十六)

    串场人家(二十六)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生产队场头上,竹箩是易耗易损品.一年下来,推陈出新,至少得添个三十只二十只的.细帐算起来,是笔不小的开支.生产队长见了柳神的柳器家什 ...

  • 串场人家(二十八)

    串场人家(二十八)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知青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育,很有必要.伟人挥手,号召一发.老三届变革命小将为修地球之工匠.咸城的学生,无上山奔兵团的,少基层工矿 ...

  • 串场人家(二十九)

    串场人家(二十九)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二子完了公粮小麦,准备回家,会计却要他们将船放到县物资局仓库,上了满满一船砌房材料,有尺五左右的大毛竹,什棍,门窗料,水泥等等.忙了 ...

  • 烟波钓叟歌串解(十二)

               奇门判断综述(续)    (四)杂占百事.类具法门: 奇门占断,除以上三大原则(总纲)之外,在具体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尚有取'用神'. 1.人物类象,专取年月日时天干: 人物有尊 ...

  • 串场人家(二)

    串场人家(二)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四季更迭,岁月轮回.故乡当然很美,且不言到处一片绿色,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家一墩子,一家一茅屋,一家一烟囱.雄鸡报晓,炊烟袅袅,扶摇直上.家 ...

  • 职场:十二种瞬间打开陌生人心扉的社交方法...

    职场:十二种瞬间打开陌生人心扉的社交方法. ​​​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