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完了公粮小麦,准备回家,会计却要他们将船放到县物资局仓库,上了满满一船砌房材料,有尺五左右的大毛竹,什棍,门窗料,水泥等等。忙了半天。才趁着日色赶路。原来,这些计划物资,都是上面计划分给知青砌房用的材料。砖瓦则由公社轮窑厂负责供应。二子不管这些,只要干活有工分就行。就这样,拖拖拉拉地,比原计划迟回来两天。大花见二子回来,忙用面桶打来洗脸水,乡下人,大多用不起搪瓷脸盆,用碎头碎脑的杉木,做成小小的木桶,用来洗脸,称为面桶。看到二子风尘仆仆,但很高兴,无一点疲惫之感,大花不由得怀孕的身子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大花把面桶放在小桌上,拧了把毛巾,掀开二子上衣,为他擦擦后背。问这问那的,小俩口儿十分亲热。久别胜新婚,一点不假。二子见大花脸上的妊娠斑,淡淡的,细细的汗珠儿一动一动的,那眼神仍是那样的多情。二子禁不住转过身来,上来就亲。没几天时间,二子直觉得大花的奶子比以前坚挺了许多,还胀鼓鼓的。大花说道:“这几天突然觉得奶子胀人,像有奶水在里面隐隐的流淌,老人说,怕是这两天要生了,宝宝在肚里,也不太安分,翻跟斗竖天心的。”二子听了,一阵欢喜,双手离开奶子,说道:这下子,我真要做爷了,真要做爸了,得意忘形,似个小玩童。大花见他高兴,到口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心想,自己能克服的,还是自己来。头胎生宝宝,大花当然什么也不懂。但听老人说,再怎么日子难过,肚子一疼,羊水一破,赶紧请来老娘婆。乡下人称接生的为老娘婆,一是做这行当的,大多为五十以上的妇女,几乎无一例外。他们所从事的接生事儿,一般都有实际经验,经历多些,顺产顺胎,至多废的时间,不会出什么意外,就怕胎位不正,俗说横在母体内,有经验的老娘婆,胆大心细,会用手伸进去,凭感觉,将胎儿顺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尤难。贫穷落后阻塞的农村孕妇,大多在妊娠后,顺其自然,没有什么孕妇产前定期检查,验血,查胎位,做B超之说。那时,也没听说过什么B超。地靠天收,人靠天活。产妇见红,方才去请老娘婆。头胎如此,二胎三胎就没这么费事,自己晓得,临盆待产,爬上铺,摸把剪刀,拿块旧布。宝宝一生,脐带一剪,抱下来,温水澡一洗,如是冷天,柴把子引个火,洗掉血水,粘稠之物,旧衣服一裹,朝产妇怀内一送,奶头子嘴里一衔,感觉婴儿在吃奶,便万事大吉,一切归零,从头开始。
大花自知头胎,心里有点担心,以自己的体会,宝宝生下来,吃奶当无问题,因为自觉奶子胀人有点难受,她让二子悄悄地就着左右两个奶子吮了几吮,直到二子嘴里自感有了奶水,二子刚一丟嘴,奶水湧喷如泉,一直飙到旁间的白蓬上,二子成了大花脸,奶渍斑斑。笑得前仰后合。宝宝吃的奶,不成个事儿,小两口子,一块石头落了地,是不是与二子常弄点这鱼那鱼的鱼汤给大花喝有无关系,这也无关紧要,无需考证,只要宝宝一出世有奶吃,不饿肚子,就谢天谢地了。二子和大花,都被饥饿弄怕了。所以更怕自己的宝宝忍饿。 肚子问题解决了,就是穿的问题。头胎宝宝出世,一是要做毛衫子,红的白的,不用钮子不用扣子,让刚出世的婴儿贴身穿。布料要软而柔,宝宝的皮肤嫩。还要做棉袄棉裤。宝宝用的尿布,不可忽视,大尿布至少两块,三尺见方,用几层布缝起,摊在床上,宝宝就睡在大尿布上。这大尿布,讲究些,里外必用新布,大都由女方娘家负责。小尿布若干,且随时可根据天气情况增添。奶水足,婴儿肯吃,必定尿多便多,要勤洗勤换,换下来的,洗净晾晒,最好是太阳曝晒,老人说这是最好的办法。没太阳,阴天,没办法。一是临时新撕,二是火烤。总之一切为了宝宝。二子得意忘形,竟忘了为大花买的雪花膏子痱子粉和有机玻璃发夹。现在一拿出来,大花见了,似乎内心并未起啥波澜,除了为宝宝带的痱子粉,大花有点兴奋,对二子所说的什么牡丹牌雪花膏,和新潮发夹,兴趣索然。回想自己,去年还曾是个黄花大闺女,而今已是怀孕待产之身。昨天,她碰到了几个女知青,才懂得了二十左右的少女,是妙龄女郎,芳华正茂的时段。他们一个个青春靓丽,穿着时髦,那个洁白如雪的的确凉衬衫,不仅白得耀眼,且式样新潮。袖短领低,露似不露,掩似不掩。下身的裤子,还有那个样式的,飘飘的,抖抖的不说,如风摆杨柳,且只有一个无大不大的裤脚管,洁白细腻的双腿,竟在一个裤管之内,走起来也不觉得难过,反而怎么看怎么舒服,养眼。后来,才听说,这叫裙子不叫裤子。而自己,却在那个风雨交加之夜,半愿不愿地被二子睡了,自己知道,就这一风雨之夜,贞操尽失,身价骤低,少女之身永不再来。这还罢了,这拒而不能,迎而不愿的日子,一发不收,竟导致未婚先孕。大花也常想到坠胎,坠胎不成,一死了之,可一想到父母,妹妹,二子,更关键的,是自己肚内的骨肉。大花心软了,只有认命,这辈子,只要二子一如既往,不嫌不弃,愿意随着二子过日子。直到天长地久。
【作者简介】乔永星,1949年出生在上海,10岁随母亲下放回到盐城新兴公社。1966年盐城中学初中毕业回到农村,在农村生活二十余年后,随知青妻子返城。喜欢写些散文,小说之类,大多是农村生活题材。已完成《串场河畔》、《串场故事》两部系列小说和《学书》中篇小说以及几十篇短篇小说。累计近七十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