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场人家(二)

(0)

相关推荐

  • 山芋情结

    山芋情结 郭文华 元旦晚上,与友人吃完晚饭,一起溜达在如皋中山路上.夜晚的皋城灯光旖旎,车水马龙.头顶明镜般的月光映照着眼前雪白路灯,显得分外的耀眼. 两人漫无目的的走着,突然,一阵扑鼻的烤山芋香味窜 ...

  • 60年前华县下庙人的饥饿岁月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县:一段关于饥饿的记忆 作者 吉建军 前言:渭河南岸的陕西华县曾是渭河平原最富庶的农业区,然而与农业的富庶相对的是,旱灾.水患和丰年交替出现,构成了这里&q ...

  • 有关"外公"那篇文章的随想

    年轻时,唯恐文章写得不美,华词丽语用得多,难免会矫情.年纪大了,唯恐文章写得不真,尽量去掉多余的词藻, 想质朴了再质朴. 以前发的<想起外公>那文,现在又看,这段是不太真的: " ...

  • 徐良观:难忘那饥饿的岁月

    难忘那饥饿的岁月 作者:徐良观 之所以想起那饥饿的岁月这个话题,是因为如今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识愁滋味,衣食无忧,很少知道祖父辈们当年那愁吃愁穿的滋味. 上世纪50.60后可是尝尽了饥饿的味道,顿顿吃 ...

  • 1958!吃大食堂的日子!

    回忆过去,只是要珍惜现在.也要看到老一辈为了美好未来.进行的大胆探索和尝试! 五八年夏秋之际,各地如火如荼,跑步前进.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只争朝夕,胜利似乎唾手可得. 那时,农村各地陆续办起了大食堂. ...

  • 串场人家(十二)

    串场人家(十二)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当时农村有个说法:春遥夏摆秋遛寒不见.大人是这样,小孩更是这样.造成这样状况的,主要是少穿,无御寒之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地气回暖 ...

  • 串场人家(二十)

    串场人家(二十)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历来为世人公论,是最幸福,最惬意的事.人人必欲得之而后快.金榜题名,与二子大花无半点关系.唯洞房花烛夜在即.日 ...

  • 串场人家(二十一)

    串场人家(二十一)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身在曹营心在汉.婚后的大花,牵肠挂肚的,是生病的老娘,劳碌不息的老父,还有就是年纪尚小的妹妹二凤.三姑娘.一夜之间,如隔千年.娘婆二 ...

  • 串场人家(二十二)

    串场人家(二十二)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婚后的新娘子,受到多方面陈规陋习的约束.非但没有新婚的幸福与快乐,小夫妻的恩爱甜蜜.尤其大花,洞房之日已非处女,而是带孕之身.当然, ...

  • 串场人家(二十三)

    串场人家(二十三)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开门六件事,油盐酱醋柴米.后被城里人加上了茶.成了七件事.生活水平提高,茶成了普通人家生活之必需,且成了茶文化.据说茶为生活之必需, ...

  • 串场人家(二十四)

    串场人家(二十四)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农村全面推行农业学大寨.怎么个学法?似没有统一的硬行规定.大致上,每生产队为独立核算单位.基层三级组织 ...

  • 串场人家(二十五)

    串场人家(二十五)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诸多男劳力的眼中,场头上的生活,是半养半做,养人的地方,老弱病残的聚散地,无非是翻翻麦子,稻子,晒晒草,最重的生活,就是脱粒,进仓. ...

  • 串场人家(二十六)

    串场人家(二十六)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生产队场头上,竹箩是易耗易损品.一年下来,推陈出新,至少得添个三十只二十只的.细帐算起来,是笔不小的开支.生产队长见了柳神的柳器家什 ...

  • 串场人家(二十七)

    串场人家(二十七)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一年两次完公粮,是必不可少的.夏季卖小麦,秋季完水稻.至于棉花.队里的生猪,无一例外,都分别由供销社和食品站收购.   夏季完公粮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