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大流派

在中医学5000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著名医家。他们在学术上各领风骚、独树一帜,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相互之间的争鸣与渗透,又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使中医理论不断完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中医学“一源多流”的学术及文化特色,使中医学好似一枝与众不同而又争奇斗艳的奇葩,绽放在偌大的世界医苑之中。

【一、医经学派】

以研究古代医学的基础理论为主,古代记载的医经有七家,但是仅有《黄帝内经》流传下来,对《黄帝内经》的研究也就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医经学派的著名人物和代表作品有扁鹊和《难经》、华佗和《中藏经》、皇甫谧和《针灸甲乙经》、全元起和《内经训解》、杨上善和《太素》、王冰和《素问注释》、吴琨和《素问吴注》、张介宾和《类经》等。

【二、经方学派】

“经方”即经验方,宋代以后因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尊为经典著作,所以“经方”就用来专指《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经典方”。经方学派明清最盛,代表人物有方有执、柯琴、徐大椿、喻嘉言、张锡驹等。主要典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古今录验》、《近效方》、《崔氏方》、葛洪《肘后方》、孙思邈《千金方》、《外台秘要》等。

【三、伤寒学派】

专门研究张仲景的《伤寒论》和《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伤寒论的一部分,形成于晋代,绵延至清代,著名人物有王叔和、孙思邈、巢元方、王焘、庞安时、常器之、郭雍等。主要典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庞安时撰《伤寒总病论》、许叔微《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伤寒发微论》、郭雍《伤寒补亡论》等。

【四、河间学派】

亦称寒凉派,由“金元四大家之首”金代河间著名医家刘完素开创,以阐发火热病机为中心内容,擅长运用寒凉的治疗手法。河间学派在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攻邪学派和丹溪学派,又是温病学派产生的先导,是中医学术史上颇具影响的学派之一。河间学派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师承授受关系,自刘完素创火热论之后,承袭其术者不乏其人。据史料记载,亲炙其学者,有穆大黄、穆子昭、董系、马宗素、荆山浮屠等。主要典籍:《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保童秘要》、《素问药注》、《刘河间医学》。

【五、攻邪学派】

亦称攻下派,以“金元四大家”金代张从正为代表,强调“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学术思想,在继承了河间学派善用寒凉的特点之外,又发展出了用汗、吐、下来驱邪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影响到后来的温病学派。主要典籍:《张子和心镜》(又名《伤寒心镜》)。

【六、滋阴学派】

亦称养阴派、丹溪学派,以元代朱震亨为代表,因其家乡有一条溪流叫作丹溪,所以人们称之为丹溪先生。朱震亨是河间学派刘完素的第三代弟子,继承河间学派的同时,在医学理论上把外感火热引向内伤火热,主在阐发滋阴降火。朱震亨之后,丹溪学派中最有成就的人物为戴思恭、王履、王纶和徐彦纯。主要典籍:《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等。

【七、易水学派】

创始人为金代易州人张元素,以研究脏腑病机为中心,在诊断和治疗脏腑病症方面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也为温补学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张元素的弟子李杲和王好古继之成为易水学派的中坚人物。

附:补土学派

也称脾胃派。该派由”金元四大家”李东垣(李杲)创立。李东恒创立《脾胃论》学说,认为脾胃是水谷气血之海,后天之本,虚则百病丛生,主张疾病由补脾胃,从脾胃着手论治。其代表人物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李杲以各种致病因素最易耗伤人体元气,提出了“内伤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他根据《内经》关于四时皆以养胃气为本的理论,治疗上强调调理脾胃、升提中气,自制补中益气汤等新方剂。由于他善于用温补的方法调理脾胃,后世称以他为代表的学术流派为补土派。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等。

【八、温补学派】

形成于明代,薛已(薛立斋)是此派的先导,主要人物有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等。这一学派以研究脾肾及命门水火的生理特性及其病理变化为中心内容,进一步发展了易水学派的脏腑病机学说。主要典籍:薛已《外科枢要》、《内科摘要》、《女科撮要》、《疠疡机要》、《正体类要》、《口齿类要》等。

【九、温病学派】

创始人吴有性,又称为“瘟疫学派”,为吴门医派主流,它是由伤寒学派与河间学派所派生,以研究和治疗温热病而著称。清代中晚期,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等温热学派的代表人物创建了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理论,为中医学理论的丰富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典籍:吴有性著《瘟疫论》(1642)、叶天士著《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薛生白著《湿热条辨》

【十、汇通学派】

明末清初开始出现,持中西医会合融通的观点,代表者有汪昂、金正希、王学权、朱沛文、唐宗海、张锡纯等,这一学派开启了现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主要典籍:唐宗海著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1884),邓玉函编译的《人身说概》、《人身图说》等。

(0)

相关推荐

  • 中医流派分而不和,是中医混乱之根源

    中医流派分而不和,是中医混乱之根源 原创2021-06-04 10:28·周医生v深度解中医 导读:中华民族步入伟大时代,"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随之被提上日程,而蕴含中华文明 ...

  • 中医流派文化温病派

    中医流派文化温病派

  • 中医的十大流派(上)

    中医的十大流派(上) 华山剑客2021-06-08 13:55 中医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其中主要有10个派别. 一是医经学派.其以研究古代医学经典的基础理论为主,古代记载的 ...

  • 中医的十大流派

    中医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其中主要有10个派别. 医经学派:以研究古代医学经典的基础理论为主,古代记载的医经有七家,但是仅有<黄帝内经>流传下来,对<黄帝内 ...

  • 常见的10种病最怕的中成用药,中医医师医...

    常见的10种病最怕的中成用药,中医医师医师都在用,建议收藏备用! 1.子宫肌瘤--"最怕"--宫瘤消颗粒 2.口疮--"最怕"--知柏地黄丸 3.颈椎病--&q ...

  • 一物降一物,老中医最喜欢用的20种中成药,好用不贵,家庭常备!

    一物降一物,老中医最喜欢用的20种中成药,好用不贵,家庭常备!   1. 风寒感冒--老中医喜用--荆防冲剂   2. 口臭--老中医喜用--复方双花口服液   3. 肾阳虚--老中医喜用--参雄温阳 ...

  • 76岁老中医:5种中药泡水喝,缓解肺结节...

    76岁老中医:5种中药泡水喝,缓解肺结节,记得收藏备用 1.连翘 摘自 |<中药大辞典> 药理|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适用|温热,斑疹,丹毒,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2.壁虎 摘自 ...

  • 【中医育儿】胎毒的产生及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彭鑫博士中医育儿课堂

    本文作者:彭鑫 文章摘自:<中医古法 婴幼养生> 胎毒产生的原因有三种,都与妈妈有关系. 一.妈妈饮食不当. 妈妈在怀孕的时候经常吃辛辣.肥甘食品.肥甘是什么意思?就是特别油腻的,如大鱼大 ...

  • 永生经方中医问诊单

    永生经方中医问诊单 性别:   年纪:    姓名: 联系方式:        婚否: 主诉(当下最难受的症状!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只准填一个!) 答: 症状群:(请在横线之后,用文字清楚回答或如实描述 ...

  • 中医医生总结:6种常见病.对症使用的中成...

    中医医生总结:6种常见病.对症使用的中成药,便宜好用,建议保存备用   ▄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所致的盆腔炎--对症使用--坤复康胶囊  组成成分:女贞子.南刘寄奴.赤芍.苦参.香附.猪苓.乌药.粉萆解. ...

  • 植物神经紊乱中医叫什么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气血亏虚,情志内伤,肝气抑郁,条达疏泄失司,气机不调,升降失司,脾失健运,生化健运不足,渐进气血亏虚,心神失主,痰瘀内阻,胆虚决断失职,气郁化火,久则伤心,扰乱心神,心神不宁,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