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纪行|番茄熟了
相关推荐
-
69岁老人一年毛收入12万,水果萝卜一个重3斤,被老顾客抢光
周末的集市,每条街道被熙熙攘攘的路人围的水泄不通,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习惯来集市购买瓜果蔬菜,原因有三,其一是老农们现摘现卖,新鲜:其二是卖价不高,还可以砍价:其三是货品齐全.量大,可以随心所欲的 ...
-
它叫“地萝卜”,剥皮能当水果吃,1斤2元亩产万斤,却很少人种植
导读:它叫地萝卜,剥皮能当水果吃,1斤2元亩产超万斤,却很少人种植 马上就要进入四月份了,气温回升以后,在农村的集市上也能看到很多售卖种子.树苗和菜苗的商贩,因为老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
-
【亩产3万斤,“#AI#种番茄”首次走出...
[亩产3万斤,"#AI#种番茄"首次走出实验室,落地江苏高邮#智慧农业#基地] 前不久,在江苏高邮的一个高度智能化温室当中,种植人员收获了亩产3万斤的高品质番茄,众人尝过后纷纷 ...
-
一个活得明白通透的农村老头儿
清明节,单位的每位同志都被排班分别到各乡村防火检查站,配合乡镇进行防火值守,和我一起值守的有镇里的一名干部和村里的一位老大爷. 闲聊中得知老人已经八十岁了,可看起来也就像七十岁左右,老人耳聪目明,身体 ...
-
种植500多亩玉米,总产量110多万斤,是高产还是算错了?
500多亩玉米,产量110多万斤,每亩产量大概多少斤?如果按照500亩整,每亩产量2200多斤,如果按照500多亩,每亩大概在2000斤左右,这个产量对于大部分种植户来说,都非常高,也可以说,一亩地和 ...
-
川滇纪行:大风吹过葫芦口
黑水河流经大凉山,汇入雄浑金沙江,两江交汇的地方,叫做葫芦口.其上游不远处的金沙江上,架设有高低两桥,均叫葫芦口大桥.下桥为老桥,为钢筋混凝土单拱跨江桥,因地势较低,将要被白鹤滩电站水库淹没,退出历史 ...
-
川滇纪行:走过华弹
华弹是金沙江畔的一个小镇,属于凉山州宁南县,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江相望. 从萌芦口往金沙江上游走,不远处就是华弹.我去过华弹两次,第一次大约是七年前,到过一个桑田环绕中的水 ...
-
川滇纪行:踏雪爬药山
每天看着对面巍峨险峻的大药山脉,一直心里痒痒的,想去爬一下,并登上顶峰.今天周日休息,终于成行.上午八点半,随一众爬山爱好者,坐了两小时车,抵达海拔2900多米的大药山脚下.这儿有个小村落,名字很有意 ...
-
川滇纪行:守望古渡
傍晚时分,陪宁南史志办的朱正英老师一行来到华弹采风,挖掘点历史文化故事.她刚刚退休,离开了奋战20多年的地方史志编写工作,又被借调到州里从事其它史志的编写.这次能请来,也是机缘巧合,她刚好回到宁南,并 ...
-
川滇纪行:古法制糖
巧家.宁南所属的金沙江干热河谷一带,盛产甘蔗.这甘蔗并非原产物种,据说是在清朝中期的时候,从云南弥勒引种过来的,结果发现在这里长得特别好,糖分含量高,可用来制作红糖.于是诞生了制糖业,绵延数百年.蔗糖 ...
-
川滇纪行:石匠房古栈道
乌蒙大山中,有一个地方叫石匠房,过去因石匠在此长期居住而得名.石匠房位于巧家蒙姑镇,有一条古道通往会泽的娜姑古镇.娜姑是过去东川所产铜物的集散地,铜物经巧家沿金沙江运往京城.这条古道又为铜运古道,也是 ...
-
川滇纪行:六城坝
在西南横断山区,易于生产生活的平地太少,人们爱把这种稀缺资源称做坝,又叫坝子.这种坝跟水电站的"坝"不是一回事,前者为水边平缓坡地或山间平坦土地,后者为挡水的高陡石墙. 在 ...
-
川滇纪行|尼罗哈的雪
庚子年的冬天有点冷,所以雪比较多.蜀南滇北一向气温暖和,雪总体上较少.今年很奇怪,这儿比以往冷得多,山上的雪不时光顾.从昨天晚上开始,又下起了一场雪,这至少是2021年的第二场雪了.早上起来,看到窗外 ...
-
川滇纪行|泡野温泉
冬天里总想起大邑花水湾的温泉,寒冬腊月里令人暖暖的如坠温柔之乡.听说宁南也有,于是抽空去感受了一下. 宁南位于四川大凉山之南,产温泉的地方在一个叫松新的地方,属于一个集镇,温泉在镇子山谷深处.逆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