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快药“按响”港股门铃,59岁创始人有何底气?

文 / 晴天
出品 / 节点财经

6月8日,叮当快药完成了最新一轮的2.2亿美元融资,这是叮当快药上市前在公开市场的最后一轮融资。在此十几天后,叮当快药所属公司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如成功上市,叮当快药将成为继阿里健康、平安健康、京东健康后的又一家互联网大健康上市公司。

递交招股书的一个月前,叮当快药的股东结构和高管发生了一次人事地震。

包括泰康人寿等18名机构股东集体退出,徐军、俞雷、罗萌、于庆龙、冯钢等11名董事/监事从主要人员中退出,其中,俞雷此前担任的职务为叮当快药CEO,冯钢为东南事业部总经理,其他人员则主要为机构股东代表。不仅如此,叮当快药注册资本减半。

当时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这是叮当快药在筹备上市,而另一种则认为,叮当快药可能因为业绩没有达到预期和现金流出现了问题。

叮当快药的业绩受到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过去3年,叮当快药共计亏了近13亿元,而反观也以卖药为生的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都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的盈利。资本市场从疫情后开始关注互联网健康平台,但叮当快药健康吗?

/ 01 /

52岁传奇人物再创业

从一车一车卖药,到一盒一盒卖药

1982年,年仅20岁的杨文龙在“千年药都”江西省樟树市起航,当时,他在江西一家国营医药公司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山区收购中药材。从早上8点一直走到晚上10点,收回来的药材,他要亲自晾晒,加工炮制。

经过几年与药为伍的生活,杨文龙在6年后与香港客商合资创建了仁和药业的第一家生产企业——江西康美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康美在他的带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2001年,他组建了仁和集团。

在业务上,仁和集团的经营模式从卖药材转型成为卖药。杨文龙带领团队研制开发了市场销售经久不衰的“妇炎洁”系列产品,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此后仁和可立克、优卡丹、闪亮滴眼液等知名品牌开始登上电视广告,奠定了仁和在业内的地位。

事实证明,杨文龙懂生产、也懂市场。仁和集团成立不到1个月,就完成了对原樟树市齐灵制药厂的成功收购,在此后几年时间里,仁和又分别兼并、收购了原铜鼓威鑫制药厂、峡江三力制药厂,仁和集团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基地至此成型。除了资本上长袖善舞,在他的管理之下,仁和大手笔投入,对所属工业企业实施了全面的GMP改造。

双管齐下,仁和药业飞速成长的同时,也让杨文龙财富暴增。2019年,杨文龙以100亿身家登上胡润富豪榜。

2014年O2O爆发,杨文龙抓住这一机会,拿着仁和集团的5000万天使投资,创办了叮当快药。当年,杨文龙已经52岁。

纵观市场,快方送药、药给力近百家企业都在同一时期起跑,除此之外,美团从百团大战中存活下来,本地生活业务也做得如火如荼。互联网基因不足的杨文龙能从一车一车卖药,转变一盒一盒卖药的过程中,再次创造仁和的辉煌吗?

至今为止,叮当快药经过了数次迭代。最初,叮当快药选择与药店合作,叮当快药只是一个下单的平台,药品分发给药店后,由药店配送。站在当时的角度,走这条路,能够让业务模式更轻,投入也更少。但很快,杨文龙发现,药店的配合度并不高,尤其平台分发的一些低价订单,药店会出现不予配送的情况。

除了轻资产模式行不通,叮当快药打出的“28分钟送药上门”承诺也难以达成。当时,杨文龙认为依靠合作的30万家药店,短时间内送达是可以实现的。事实上,要在不足半小时后将药品送达,要求了企业叮当快药合作药店的密度和规模。

行业普遍认知,没有线下支持的送药O2O就是在耍流氓。2016年,药立给、药好快先后宣布停止1小时送药和电商送药服务。

杨文龙也决定,自建药店以及药品配送系统和物流团队,正式从送药平台转变成自营模式。据招股书显示,截止3月31日,叮当快药已设立286家智慧药房,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14个城市。

凭借这一模式,叮当快药得以在行业中稳住脚跟,如今O2O送药平台“死伤无数”,只有叮当快药留存至今。但这并不代表叮当快药可以当老大了,毕竟,线下药房和线上电商平台几乎把所有需求垄断了,即便是配送这个中间过程,还有美团在侧。业内相关企业纷纷关停的同时,杨文龙也积极转型,试图在互联网医疗的风口分一杯羹。

/ 02 /

卖药翁想做互联网医疗?

“快药”没有“快医”基因

2019年3月,叮当快药宣布完成6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就是在这一年,叮当快药宣布着手打造“医、药、保、养”健康新生态,围绕“用户用药、慢病复诊、未病养护、家庭健康”提供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

杨文龙的野心不仅仅是做一家卖药平台,7年前,借助O2O的风口走上送药之路,如今,再次踩住互联网医疗的热潮,开始进行健康管理平台的转身。

2020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因疫情而扶摇直上,京东健康去年在港股上市,市值如今已经过3000亿,一举赶超阿里健康和最早上市的平安好医生。

业内相关项目也心痒难耐,微医、微脉、好大夫在线纷纷传出上市的声音,意在趁着二级市场的热度还在,赶上这波资本看好的红利。

从业务看,互联网医疗大致的路数都是一样的,在线问诊、开药、送药,然后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再往后是保险。就像是一整套煎饼果子一样,这就是所有互联网医疗的标配。

再看叮当快药,也万变不离其宗的想要打造健康管理服务。在快药业务做了四年后,杨文龙正式推出快医业务。发布这一业务时,官宣是“通过打通互联网医院、诊所、药房,构建医+检+药健康新服务模式,实现1分钟找到医生、28分钟送药上门、28分钟医护到家。”

杨文龙曾表示,“未来将围绕大健康这一核心,不断提升服务内容和服务品质,在夯实 '快医’、'快药’服务基础上,通过建立个人健康大数据,结合AI等高科技手段推出'快检’、'快险’以及慢病健康管理等创新服务,与股东泰康等多家保险公司构建'医+药+检+险’健康生态,更好的为数亿中国百姓服务。”这一整套话术,他说过,其他平台也曾说过。

但纵观整个市场,尚未有一家通过健康管理挣到大钱,也没有通过“医+药+检+险”生态挣钱的玩家。最早宣布盈利的京东健康,超过8成营收都来自电商卖药,阿里健康亦是如此。

头部尚且如此,叮当快药从线上卖药起家,才踏入互联网医疗领域不久,能在短期内建立自己的壁垒?

2018 年-2020 年,叮当快药的收入分别为5.85 亿元、12.76 亿元、22.29 亿元,其中,医药及医疗业务收入分别为 5.62 亿元、12.51 亿元、22.04 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 96.2%、98.1%、98.9%。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医药及医疗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超过 95%。

也就是说,叮当快药是个“卖药翁”。卖药无罪,但想赚钱,很难。为此,杨文龙只好不断的融资,以补贴家用。

/ 03 /

3 年巨亏 13亿

履约、销售、推广成拖累

借着O2O的东风,叮当快药吸引了大批投资人的关注。2016年开始,叮当快药先后拿到了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同道资本、软银中国、国药中金、泰康人寿、海尔医疗、横琴投资、招银国际资本、天壹资本等众多机构。

多次融资加速网点布局、力推公司战略项目“千城万店”的城市布局,叮当快药始终没有实现盈利,只能依靠外部输血。

招股书显示,2018 年-2021 年Q1,叮当快药的净亏损则分别为1.03 亿元、2.74 亿元、9.20 亿元和 7.67 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是 6955.2 万元、1.23 亿元、1.49 亿元和 8821.2 万元。

2020年,疫情的加剧,让无接触配送药品成为刚需,但叮当快药的亏损反而加剧,为此这一年,叮当快药进行了2轮融资,无论是扩展业务线还是拓展城市,叮当快药对资金的需求是极大的。卖药不挣钱吗?

2018年-2020年,叮当快药平均单店销售额分别是642.85万元、580万元和860.61万元。老百姓平均单店销售额为285万元,益丰药房平均每家店收入也有213万元。叮当快药的单店销售额高于传统零售药店,但仍然亏损,其一是门店数量,其二是成本高昂。

从门店规模看:

从门店数量看,老百姓拥有4892家线下门店。而益丰药房也拥有5991家。但叮当快药只有286家智慧药房,远远不足线下传统零售店铺的规模。

从成本看:

招股书显示,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叮当快药成本费用高企,履约开支、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是叮当快药的成本大头。

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Q1,叮当快药在履约上付出的成本分别是9750万元、2亿、2.83亿、9600万,占营收比重分别为16.7%、15.7%、12.7%和12.4%,同期,叮当快药在销售及市场推广层面的投入分别为1.4亿、2.8亿、4.41亿、1.75亿,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4.1%、21.8%、19.8%和22.5%。

将两项相加,几乎占了营收的3成还多。

这使得叮当快药陷入一种迷局:要扩大营收就要持续开店,但开店又会让成本上升。更值得一提的是,传统药房动辄5000家门店的密集程度,让患者可以在家附近几公里就找到。为何还要在叮当快药上购买?如果只一味求快,那么美团也可以送,如果追求更快,还有闪送、UU跑腿这样的同城速递企业提供代买服务。

叮当快药的站位有些尴尬,与传统药店比,规模上很难媲美。

与京东健康这样的线上平台比,2020年,京东健康总收入达194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9年的108亿元,增长了78.8%。京东健康表示,总收入的增长主要是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所得商品收入由2019年的94亿元上涨77.8%至2020年的168亿元。在这一点上,叮当快药也没有优势。

与互联网医疗对比,据招股书显示,叮当快药的医疗团队主要包括16名全职及58名兼职医生、通过与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的800多名外部医生,以及包括397名药剂师的其他医疗专业人员。

目前,已经提交招股书的微医,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连接了中国超过7800家医院,包括95%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平台注册的医生超过27万名,累计注册用户有2.22亿名,平均月付费用户数达2540万名。叮当快药也很难短期内超越。

相比于生鲜、外卖等品类,药品销售属于低频需求,叮当快药还要不断扩大规模,自建配送团队,面临高昂的运营成本。曾有业内人士称,每获得一个有效客人,医药电商企业可能要付出300元左右的成本,每成交一笔订单,企业可能要亏损200多元。

高昂的成本之下,叮当快药想要扩展至全国,过程势必非常难,卖药频次低、客单价低、成本压力都无法快速解决。外部竞争看,叮当快药不敌传统零售药房、更难与电商媲美。内部造血看,叮当快药短期内无法扭亏为盈。

杨文龙曾提到未来的布局设想是,线上做叮当快药,线下做智慧药房,并通过家庭医生做好社区服务。但从目前看,无论线上、线下,再或者是家庭医生,其要走的路都充满挑战。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节点研报拆解
1.拆解贝壳找房:数字化重构房产交易,ACN经纪人网络让天下没有难卖的房子
2.拆解拉卡拉:“支付+”步入数字化经济轨道,距千亿市值还需要多久?
3.拆解拼多多:成立5年硬刚阿里,互联网史上最强“造富神话”
4.拆解小米:不要低估了雷军,也别高看了小米
5.拆解蒙牛:现在牛吗?(上)
6.拆解蒙牛(下):未来会牛吗?
7.三一重工:“挖掘机背后的挖掘机”是如何炼成的?
8.伊利的梦想是什么?
9.中国支付往事
10.中国牛奶的新战争
11.A股酱油故事:卖酱油的市值为何能超过卖石油的?
12.猪,啥时候掉下来?
13.新东方26年:俞敏洪的生意经
14.“肿瘤神药”PD-1红海中,恒瑞、百济、信达、君实四小龙谁拔头筹?
15.教培整顿,资本盛宴已到散席时?
节点六看公司 
1.六看平安好医生:连亏六年,管理层震荡,市值为何突破千亿?
2.六看好未来:净利润同比下降超300%,还有“好未来”吗?
3.六看三只松鼠:“国民零食第一股”的成长性分析
4.六看片仔癀:怎么把一粒中药做成2000亿的奢侈品?
5.六看悦刻:告别“暴利”的电子烟品牌
6.六看B站:越亏越多,市值为何一年暴涨5倍?
7.六看绝味食品:靠一根鸭脖如何支撑600亿市值?
8.六看国美:黄光裕归来,重回千亿时代还有可能吗?
9.六看迈瑞医疗:股东减持忙,成长性是否已被5000亿估值透支?
10.六看柔宇科技IPO:商业化迟迟不落地,是“PPT公司”还是创新先锋?
11.六看药明康德:帮助创新药企吹出华丽泡泡的“卖水人”
12.六看B站:亏损31亿,市值为何一年却暴涨5倍?
13.知乎和盈利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目前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14.理想:李想押注后半生
节点热点观察
1.低价玩不转资本市场,亏了16亿的名创优品杀入潮玩盲盒领域
2.这个千亿市值的泡泡玛特有多野?
3.营收增速逐年放缓,4500亿市值的海康威视已经增长见顶了吗?
4.海康威视4500亿安防一哥之路,加冠之年生变
5.上市2年股价涨了10倍,宁德时代的天花板在哪里?
6.双十一,5000亿比亚迪股价“打折”逼近跌停!
7.55亿元!唐探3、李焕英能否拯救影视股?
8.长跑八年,元宵过后达能、蒙牛各奔西东
9.高瓴资本大幅减持良品铺子,昔日宠儿为何不香了?
10.“红档”变“黄档”,融创就安全了吗?
11.史上最强监管来袭,电子烟行业何去何从?
12.三安光电,和苹果还“来电”吗?
13.万达商业放弃回A!“轻装”上阵书写新故事?
上市公司“角斗场”PK专题
1.2000亿!片仔癀VS云南白药,谁是中药一哥?
2.美的VS格力,相爱相杀何时了?| 角斗场
3.爱美客VS华熙生物,“看脸时代”谁是老大?| 角斗场
4.良品铺子VS三只松鼠,财报PK中的“面子和里子”
5.天齐锂业VS赣锋锂业:亏钱的老大,赚钱的老二?| 角斗场
节点财经招聘
节点财经正在招聘副主编/财经编辑/商务运营
坐标北京
(0)

相关推荐

  • 上线三年营收近5亿,跻身医药电商全网前十,泉源堂成功秘诀何在?

    泉源堂可能是医药电商里成长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 上线不到三年,营收接近5亿,增长25倍:净利润增长近25倍,是医药电商里极少数盈利的公司之一:总资产增加33倍,不仅线上做到全国前十,更积极拓展线下,进 ...

  • 叮当快药没有护城河

    有消息称,叮当快药很有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上市,值得注意的是,叮当快药的第一选择是美股市场,其次才是港股市场. 逐渐加快上市步伐的叮当快药,真的准备好登陆资本市场了吗? 1 杨文龙的二次创业 杨文龙的第 ...

  • 亚马逊推出线上药房服务:医疗+保险能否“1+1>2”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近日,据Coverager的报道,借助于线上药房PillPack的基础构建,亚马逊推出药房服务,客户可通过亚马逊网站或是应用进行药品交易,客户可在结帐前添加保险信息.管理处方并 ...

  • 2.2亿美元融资,没有“背景”的叮当快药加快升级迭代

    导读 THECAPITAL 此轮融资,是和京东或者美团医药电商在这个行业的进一步分野,也就是要明确我是谁. 本文共2533字,约3.4分钟 作者 | 吾人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 ...

  • 210119 京东健康

    这个标的,在它没上市之前,所长就瞄着了,一直盼望着这货能进港股通,没想到,这么快,就进来了. 虽然公司目前的两大主营业务是:在线医疗健康平台和在线零售药房,但是,目前的主要看点其实还是在线药房.在线医 ...

  • 把脉泰康投资逻辑:稳住基本盘,准确寻找业务协同,狠赚一把超额收益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泰康的投资之道,稳准狠! 6月22日,"叮当快药"上市主体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叮当快 ...

  • 2016年医药B2C往何处去?三大趋势最显著

    未来,医药电商还会出现更多被并购的案例,单纯线上卖药的时代结束,医药电商进入到比拼服务阶段,医药电商+医疗/医疗+医药电商模式不断涌现.. 动脉网(ID:vcbeat) 作者:卜艳 在过去的两年,健一 ...

  • 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硬碰硬,叮当健康能赢吗?

    近日,"叮当快药"母公司叮当健康递交的港股IPO申请材料,在港交所官网披露.若叮当健康成功上市,其也将成为继1药网.阿里健康.平安健康(前身为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后,又一家数字大 ...

  • 医药电商最新排行榜:多数实现盈利,最高营收13.69亿,净利润3190万元

    日前,国务院发布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到可在线上开具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 同时探索医疗卫生机构处 ...

  • 冲击IPO的叮当快药仍有硬仗要打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一直以来互联网医疗赛道都备受资本看好,随着国家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医疗赛道在容量扩大的同时也迎来了洗牌期.为避免落于人后,丁香园.微医等独角兽也开始纷纷谋划融资上市的事宜, ...

  • IPO观察哨|叮当快药赴港上市:3年亏损20亿毛利率连降 如何从夹击中突围?

    文/丸子 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 京东健康上市带来的港股打新热潮还历历在目,港股市场又将迎来一个大健康新成员.不久前,叮当快药所属公司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这 ...

  • 叮当快药复获2.2亿美元融资,巨头之下先靠上市突出重围?

    当下,叮当快药只有尽快上市才能有办法握住一些优势. 撰文/郜融莲 出品/每日财报 近日,成立于2014年的叮当快药宣布获得来自奥博资本.鸿为资本.TPG亚洲资本等机构的2.2亿美元战略投资.这距离其股 ...

  • ★★★★3800亿市值京东健康,来看看10万亿的亚马逊如何布局医药健康!

    亚马逊的发展路径告诉业内玩家的是,得处方者得天下!得B端者能称雄!因此,此时布局争夺处方资源就是最佳时机!争夺处方资源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通过建立互联网医院等线上医疗机构或者处方流转平台,有效承 ...

  • 从模式变化,看药品零售进化

    从B2C到O2O到新零售,医药零售模式在不断地更新迭代,不断地延续和进化. 纵观医药新零售发展格局,发轫于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如泉源堂.叮当快药.康爱多等,在医药新零售赛道上赢得领先身位.而植根于传统零售 ...

  • 叮当快药难寻属于自己的解药

    奔跑了7个年头的叮当快药在近日终于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给自己一路风雨兼程打上了一个句号. 作为互联网大健康领域的一员,叮当快药是继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之后,又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互联网医疗企 ...

  • 江西百亿富豪遇阻新战场

    作者丨华宇 王一涵 编辑丨韩忠强 2014年11月的一个傍晚,杨文龙与冯钢在办公室讨论公司的O2O模式.秘书察觉二人过了饭点,便到办公室门口按响了门铃. 没成想,就是这一声"叮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