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唐诗(189)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公五首其三
相关推荐
-
【方志四川•春节特辑】余广琪 ‖ 牛年初一乐游浣花溪
牛年初一乐游浣花溪余广琪当写下"除夕鼠退,牛转乾坤--祝亲朋好友除夕开心!新春快乐!--给大家拜年了!愿大家牛气冲天,牛年大吉!"还特别复制添加6条壮牛,心中想到的是父母享90与9 ...
-
杜甫这首诗有两个版本,江村的夏天,久违的安定
安史之乱于755年爆发,长达八年之久.杜甫在战乱中流亡转徙,终于在759年来到成都,得到了久违的安定,并在朋友严武等人的资助下,在浣花溪畔盖起了一间草堂. 一家人疲于奔命,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杜 ...
-
朱墙深巷无故人(何有德)
朱墙深巷无故人 文 何有德 我站在杜甫草堂外的朱色围墙下,时值冬至,成都的气候是湿冷湿冷的,浣花溪的河水吹在脸上颇有几分寒意,溪畔但见时有几只白鹭贴着水面翻飞.也许是受新冠疫情影响,路上少行人,此时 ...
-
四川:成都浣花溪
浣花溪因为诗人杜甫而闻名. 浣花溪景区由杜甫草堂.草堂之春.浣花溪公园.百花潭公园连成一片. 百花潭公园被浣花溪公园所包围,隔着一道矮墙,一扇门,大园子套着小园子.走着走着,从一个园 ...
-
杜诗七律赏(68)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
安史之乱人口大流亡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 锦官城西生事微,我在锦官城西的家当不值一提, 乌皮几在还思归.最爱的乌皮几在身边还是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过去离开是忧虑叛军入城乱杀 ...
-
杜诗七律赏(67)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新松 恶竹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常担心沙岸崩塌 ...
-
杜诗七律赏(66)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三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三 竹寒沙碧浣花溪,竹林寒风吹沙地长青苔菱刺横生藤梢伸展, 菱刺藤梢咫尺迷.浣花溪畔也咫尺之间便因草木茂路易迷失. 过客径须愁出入,过往行人必定担心如何出入, ...
-
杜诗七律赏(65)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二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二 处处青江带白蘋,即将见到青绿江水四处飘着白色浮蘋, 故园犹得见残春.抵达成都草堂这个故园还能看到晚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往雪山侦察已不见入侵兵马, 锦里逢 ...
-
杜诗七律赏(64)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 得归茅屋赴成都,我于南游途中折回草堂改赴成都, 直为文翁再剖符.直接因为严武再次接 ...
-
189 唐诗解读——杜甫之《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二)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 注: 清江:形容江水清澈. 白蘋:一种水生植物. 故园:指成都草 ...
-
188 唐诗解读——杜甫之《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注: 严郑公:即严武.广德元年,严武封郑国公,故称. 直:只. ...
-
190 唐诗解读——杜甫之《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三)
竹寒沙碧浣花溪,橘刺藤梢咫尺迷.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注: 浣花溪: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杜甫成都草堂位于其畔,在今 ...
-
191 唐诗解读——杜甫之《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 药栏:指种植草药的地边栏杆. 江槛:临江的水槛. 新松:杜 ...
-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审美赏析
在<杜甫传>中记载,由于成都少尹兼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在成都叛乱,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避难于梓州.阆州等地.广德二年(764)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二月,听说朋友严武再度任成都尹兼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