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種脈象歌诀

​一學就會:24 種脈象歌訣 經方

一、浮脈

【體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舉之有餘,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脈為陽,其病在表。寸浮傷風,頭疼鼻塞;左關浮者,風在中焦;右關浮者,風痰在膈;尺脈得之,下焦風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澀。

【兼脈歌】無力表虛,有力表實。浮緊風寒,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緩風濕。浮芤失血,浮短氣病;浮洪虛熱,浮虛暑憊;浮澀血傷,浮濡氣敗。

二、沈脈

【體象歌】沈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餘,舉之不足。

【主病歌】沈脈為陰,其病在里。寸沈短氣,胸痛引脅;或為痰飲。或水與血。關主中寒,因而痛結;或為滿悶,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陰下濕癢。淋濁痢洩。

【兼脈歌】無力里虛,有力里實。沈遲痼冷,沈數內熱;沈滑痰飲,沈澀血結;沈弱虛衰,沈牢堅積;沈緊冷疼,沈緩寒濕。

三、遲脈

【體象歌】遲脈屬陰,象為不及;往來遲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 遲脈主髒,其病為寒。寸遲上寒,心痛停凝;關遲中寒,癥結攣筋;尺遲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牽陰。

【兼脈歌】 有力積冷,無力虛寒。浮遲表冷,沈遲里寒;遲澀血少,遲緩濕寒;遲滑脹滿,遲微難安。

四、數脈

【體象歌】數脈屬陽,象為太過;一息六至,往來越度。

【主病歌】 數脈主腑,其病為熱。寸數喘咳,口瘡肺;關數胃熱,邪火上攻;尺數相火,遺濁淋癃。

【兼脈歌】 有力實火,無力虛火。浮數表熱,沈數里熱。陽數君火,陰數相火。右數火亢,左數陰戕。

五、滑脈

【體象歌】 滑脈替替,往來流利;盤珠之形,荷露之義。

【主病歌】 滑脈為陽,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滿吐逆;關滑胃熱,壅氣傷食;尺滑病淋,或為痢積,男子溺血,婦人經郁。

【兼脈歌】 浮滑風痰,沈滑痰食。滑數痰火,滑短氣塞。滑而浮大,尿則陰痛。滑而浮散,中風癱瘓。滑而衝和,娠孕可決。

六、澀脈

【體象歌】澀脈蹇滯,如刀刮竹;遲細而短,三象懼足。

【主病歌】澀為血少,亦主精傷。寸澀心痛,或為怔忡。關澀陰虛,因而中熱;右關土虛,左關脅脹。尺澀遺淋,血利可決;孕為胎病,無孕血竭。

【兼脈歌】 澀而堅大,為有實熱;澀而虛軟,虛火炎灼。

七、虛脈

【體象歌】虛合四形,浮大遲軟;及乎尋按,幾不可見。

【主病歌】虛主血虛。又主傷暑。左寸心虧,驚悸怔忡;右寸肺虧,自汗氣怯。左關肝傷,血不營筋;右關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證蜂起。

八、實脈

【體象歌】實脈有力,長大而堅;應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血實脈實,火熱壅結。左寸心勞,舌強氣湧;右寸肺病,嘔逆咽疼。左關見實,肝火脅痛;右關見實,中滿氣疼。左尺見之,便閉腹疼;右尺見之,相火亢逆。

【兼脈歌】 實而且緊,寒積稽留。實而且滑,痰凝為祟。

九、長脈

【體象歌】長脈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長竿。

【主病歌】長主有餘,氣逆火盛。左寸見長,君火為病;右寸見長,滿逆為定。左關見長,木實之殃;右關見長,土郁脹悶。左尺見之,奔豚衝兢;右尺見長,相火專令。

十、短脈

【體象歌】短脈澀小,首尾俱俯;中間突起,不能滿部。

【主病歌】短主不及,為氣虛證。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見右寸,肺虛頭痛。短在左關,肝氣有傷;短在右關,膈間為殃。左尺短時,少腹必疼;右尺短時,真火不隆。

十一、洪脈

【體象歌】洪脈極大,狀如洪水;來盛去表,滔滔滿指。

【主病歌】洪為盛滿,氣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煩舌破;右寸洪大,胸滿氣逆。左關見洪,肝木太過;右關見洪,脾土脹熱。左尺洪兮,水枯便難;右尺洪兮,龍火燔灼。

十二、微脈

【體象歌】微脈極細,而又極軟;似有若無,欲絕非絕。

【主病歌】 微脈模糊,氣血大衰。左寸驚怯,右寸氣促。左關寒攣。右關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陽衰命絕。

十三、細脈

【體象歌】 細直而軟,累累縈縈;狀如絲線,較顯於微。

【主病歌】細主氣衰,諸虛勞損。細居左寸,怔忡不寐;細在右寸,嘔吐氣怯。細入左關,肝陰枯竭;細入右關,胃虛脹滿。左尺若細,洩痢遺精;右尺若細,下元冷憊。

十四、濡脈

【體象歌】濡脈細軟,見於浮分;舉之乃見,按之即空。

【主病歌】濡主陰虛,髓絕精傷。左寸見濡,健忘驚悸;右寸見濡,腠虛自汗。左關逢之,血不營筋;右關逢之,脾虛濕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損;右尺得之,火敗命乖。

十五、弱脈

【體象歌】 弱脈細小,見於沈分;舉之則無,按之乃得。

【主病歌】弱為陽陷,真氣衰弱。左寸心虛,驚悸健忘;右寸肺虛,自汗短氣。左關木枯,必苦攣急;右關土寒,水谷之痾。左尺弱形,涸流可徵;右尺弱見,陽陷可驗。

十六、緊脈

【體象歌】 緊脈有力,左右彈指;如絞轉索,如切緊繩。

【主病歌】緊主寒邪,又主諸痛。左寸逢緊,心滿急痛;右寸逢緊,傷寒喘嗽。左關人迎,浮緊傷寒;右關氣口,沈緊傷食。左尺見之,臍下痛極;右尺見之,奔豚疝疾。

十七、緩脈

【體象歌】緩脈四至,來往和勻;微風輕颭,初春楊柳。

【主病兼脈歌】緩為胃氣,不主於病;取其兼見,方可斷證。浮緩風傷,沈緩寒濕。緩大風虛,緩細濕痹。緩澀脾薄,緩弱氣虛。右寸浮緩,風邪所居;左寸澀緩,少陰血虛。左關浮緩,肝風內鼓;右關沈緩。士弱濕侵。左尺緩澀,精宮不及;右尺緩細,真陽衰極。

十八、弦脈

【體象歌】弦如琴弦,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指下挺然。

【主病歌】弦為肝風,主痛主瘧,主痰主飲。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頭疼。左關弦兮,痰瘧癥瘕;右關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飲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攣疝痛。

【兼脈歌】 浮弦支飲,沈弦懸飲。弦數多熱,弦遲多寒。弦大主虛,弦細拘急。陽弦頭痛,陰弦腹痛。單弦飲癖,雙弦寒痼。

十九、動脈

【體象歌】動無頭尾,其動如豆;厥厥動搖,必兼滑數。

【主病歌】動脈主痛,亦主於驚。左寸得動,驚悸可斷;右寸得動,自汗無疑。左關若動,驚及拘攣;右關若動,心脾疼痛。左尺見之,亡精為病;右尺見之,龍火奮迅。

二十、促脈

【體象歌】促為急促,數時一止;如趨而蹶,進則必死。

【主病歌】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見促,心火炎炎;右寸見促,肺鳴咯咯。促見左關,血滯為殃;促居右關,脾宮食滯。左尺逢之,遺滑堪憂;右尺逢之,灼熱為災。

二十一、結脈

【體象歌】 結為凝結,緩時一止;徐行而怠,頗得其旨。

【主病歌】結屬陰寒,亦由凝積。左寸心寒,疼痛可決;右寸肺虛,氣寒凝結;左關結見,疝瘕必現;右關結形,痰滯食停。左尺結兮,痿躄之痾;右尺結兮,陰寒為楚。

二十二、代脈

【體象歌】代為禪代,止有常數;不能自還,良久復動。

【主病歌】代主髒衰,危惡之候。脾土敗壞,吐利為咎;中寒不食,腹疼難救。兩動一止,三四日死;四動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經旨。

二十三、革脈

【體象歌】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渾如鼓革。

【主病歌】革主表寒,亦屬中虛。左寸之革,心血虛痛;右寸之革,金衰氣壅。左關遇之,疝瘕為祟;右關遇之,土虛為疼。左尺診革,精空可必;右尺診革,殞命為憂。女人得之,半產漏下。

二十四、牢脈

【體象歌】牢在沈分,大而弦實;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主病歌】牢主堅積。病在於內。左寸之牢,伏梁為病;右寸之牢,息賁可定。左關見牢,肝家血積;右關見牢,陰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0)

相关推荐

  •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收藏)

    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 ...

  • 24脉和汤头歌诀的完美结合!(临床用)

    24脉和汤头歌诀的完美结合!(临床用)

  • 魚油的24種功效及副作用(12點使用禁忌請留意)

    魚油是 omega-3的常見動物來源,由於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必須脂肪酸DHA及EPA,且相較於植物來源的omega-3容易被人體轉換利用(如亞麻籽油中的ALA在人體中約只有5%至15%能轉換為DHA+E ...

  • 非常详细的24种手诊疾病高清图谱,附手诊歌诀,一看就懂简单明了

    非常详细的24种手诊疾病高清图谱,附手诊歌诀,一看就懂简单明了

  • 24 种脉象歌诀

    一.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 ...

  • 24个一学就会的把脉歌诀

    一.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 ...

  • 24山阴阳夫妇相配歌诀

    乾午坤卯造化宫,艮酉巽子一样同.寅辛申乙各有合,巳癸亥丁正相通.甲未庚丑真正宝,丙戌壬辰妙无穷.分明指出夫与妇,不识之家未许逢.阴阳分两路,八卦先后通. 二十四山挨星大作法: 甲癸申贪狼一路行,坤壬乙 ...

  • 截至5月7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5月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2例,天津1例,浙江1例,湖南1例,重庆1例,陕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4例, ...

  • 24户中产集资1.5亿打造“桃花源”,一起抱团养老

    在台湾北部的大山里,有一座"现代桃花源".24户中产,因为不喜欢住传统豪宅,集资1.5亿人民币,买下8000平米的荒地,打造了一座特殊的村落. 建筑师何传新以"节气&qu ...

  • 世界读书日|为什么要读书?这24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7亿,人均电子书年接触量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