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游埠镇柴埠江村:村中有晚唐建筑石壁寺遗址
走进游埠镇柴埠江村:村中有晚唐建筑石壁寺遗址
柴埠江村位于兰溪市游埠镇政府驻地西南2000米。村民委员会驻地柴埠江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山地丘陵,区域面积0.8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750亩、耕地275亩。下辖柴埠江、花坟头、瓦灶脚、杉木垄和水库下5个自然村,有3个村民小组,128户,407人。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业。
柴埠江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世居江姓,其先祖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迁入定居。村落建在紧依柴埠头的岗上,原名柴埠岗,江姓入居后改名柴埠江。有村民小组1个,68户,205人,耕地160亩。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业。村中有晚唐建筑石壁寺遗址。
花坟头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南1000米。世居汪姓,清代由本镇迁入定居,村边原有古瓦窑,俗称瓦灶,故村名瓦灶脚。与花坟头自然村同1个村民小组,19户,64人,耕地38亩。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业。
杉木垄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南西300米。世居梅姓,清代迁入定居。因村处山岗垄,岗上盛产杉木,故村名杉木垄。有村民小组1个,15户,46人,耕地30亩。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业。长山岗即明堂山,属千里岗支脉游埠制高点,海拔68.6米。
水库下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南300米。世居廖姓,清乾隆年间迁来定居,因村处山塘水库下首,故村名水库下。与杉木垄自然村同为1个村民小组,4户,7人,耕地5亩。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业。
石壁寺遗址座落在游埠镇东南石壁上柴埠江村。唐咸通八年至十年(867-869),诗僧贯休建。寺庙建筑占地3庙(拥田200多亩),背负山岩,面临清流,古木参天,修篁蔽地,僧侣众多,香火繁盛,四周有眠牛石等八景。明嘉靖年间,因和尚行为不规,朝廷派少卿胡森带兵抄毁,现遗址尚存。
在柴埠江村,现仍流传着《抄灭石壁寺》的民间故事
古时,游埠镇南石壁山上有座石壁寺。背负山岩,面临衢江,古木参天,修篁蔽日,风景秀丽,善男信女前来进香拜佛者络绎不绝。但寺内长老是个好色之徒,在佛堂内暗设机关地窖,常有俊俏女子失踪,受其蹂躏。因找不到可靠依据,也就无法追究其罪行。
一日,有衢州考生乘船上京赶考,路过此地,停舟入寺,信步漫游,偶见林荫深处晒着女人衣服。随口说道:“佛门之中何以有女子衣服?难道寺僧有不轨行为?”此话恰被一个小和尚听见,急忙报告长老。长老听禀骤然吃惊,思忖:“考生如高中做官,知情寺中秘密,就有杀身灭门之罪。”于是杀心骤起,用缓兵之计谋害考生。当即吩咐小和尚把考生请进客堂,亲自殷勤接待。对考生说:“相公,天色将晚,前面滩多水急,又无村舍,夜航不安全。请在寺内安宿一晚,明天起行好吗?”考生听后,感到有理,便道:“谢谢长老,晚生打扰了。”长老见考生同意留宿,沾沾自喜。一面设斋招待;一面聚众暗地计议,约定在三更时分杀考生以灭口。这事却被隔壁的伙夫听见了。心想:长老要谋杀无辜考生太狠毒了,必须设法救他脱险。趁送晚斋之机,把情况告诉考生。考生恳求救命。伙夫说:“听我安排,自能逃脱。”
是夜,伸手不见五指,霎时雷雨交加,寺门早已关闭。这时候,伙夫急忙引路带考生从柴房角门逃出,冒风雨,绕密林,过小涧,离开是非之地。临别时,向伙夫再三道谢救命之恩。并说:“一旦我有出头之日,衔环相报,抄灭此寺,为民除害。届时请恩人头顶铁锅,手执火钳,以示识别。”
考生到了京都,果然得中。数年后,当了京都大官,向朝廷奏明石壁寺长老的恶劣罪行,奉旨领兵抄灭石壁寺。在嚣乱中,伙夫按当年约定的装戴出现。两人互相跪拜道谢。考生将寺中财产赠给伙夫。
据传伙夫是龙游县下童村人,离寺三华里。死后葬于寺旁,建了一座大坟墓。坟墓环砌雕砖花石,四周植以花木,后人称此地为“花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