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桑寄生治中风经验

多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肝肾不足、腰膝酸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等。临床常用量为9~15 g。

孔伯华重用桑寄生治中风

桑寄生用于中风的治疗,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先生经验最为丰富。孔氏认为:“中风发病颇急,盖早有前因,致口眼蜗斜……皆乃其果。前贤论之甚详,尤以朱丹溪火气痰郁之说立论更当。闭者宜开,此病宜开者最多,宜于固气以回阳救逆而欲脱者甚鲜。”因此,常用桑寄生为主,豁痰开窍,通络涤痰,少者15~18 g,多者用至30 g,且配伍天竺黄、蝉蜕、竹茹、莲子心等,大多一二剂取效,迅速改善中风症状。如阴分大伤,经络失养,四肢抽搐不安,或肝、胆、胃三经湿邪盛,筋络失养,用桑寄生清平抑化、柔肝豁痰,加磁朱丸最为适宜。

杜雨茂重用桑寄生治中风

著名中医学家杜雨茂教授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桑寄生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且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加强,至30 g 时最佳。况该药又有祛湿解毒之功,是以各种水肿,尤其是肾病水肿,用之尤良。因本品补而不留邪,攻而不伤正,加之性平无偏,无论阴虚阳虚,夹寒夹热,用之咸宜。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合五苓散、五皮饮;急性肾盂肾炎,每配八正散;有表邪者,又当合越婢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化裁。慢性肾炎(包括肾盂肾炎),当首辨阴阳,阳虚者合真武汤化裁,阴虚者伍六味丸加减。病至后期,阴阳俱损,毒浊内蕴,成为关格(肾功能不全)者,本品性平无偏,解毒降浊,用之合拍,结合灌肠,收效满意。

(0)

相关推荐

  • 张镜人用参苓白术散的独到经验一一国医大师临证经验实录之十八

    张镜人(1923年~2009年)中医学家.首届国医大师. 张镜人教授60年的医学生涯,恪守 茹古涵今,兼收并蓄,立足临床,重在创新 的治学思想.临床上张教授重视脾胃学说,以培后天育先天,最喜用参苓白术 ...

  • 任应秋重用豨莶草治中风经验

    多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疮痈.湿热黄疸等.临床常用量为9~12 g. 任应秋重用豨莶草治中风 任氏结合多年治验,明确提出:"阴虚与阳虚,实为中风辨证的两大关键." ...

  • 中医张志远重用山药治腹泻经验

    山东名老中医张志远教授善用山药理脾止泻.张老称,山药为四大补益药之性味甘平,搓圆打光后入药,主要补益脾.肺.肾三脏.张锡纯根据<黄帝内经>理论重点掌握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qu ...

  • 周光英重用木香治失眠经验医案

    木香,为气药,功长理气和胃.木香疗失眠似新悟,<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然胃病发无不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木郁化火,木火刑金则魄不宁,火扰于心则神失守,皆与气息息 ...

  • 中医朱良春重用白芥子治结节病经验!

    养生之家导读:白芥子最早载于<新修本草>.其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其基本功效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多用于寒痰喘咳.悬饮.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中风.胃脘痞满等.临床常用量 ...

  • 沈仲理重用贯众治子宫肌瘤经验

    妇科专家沈仲理教授,长期从事治疗妇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对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每有独到之处,常常以重用贯众取效. 沈老治疗子宫肌瘤,取其既能化瘀消肿,又有止血之功,故常用之.贯众凉血止血,世所 ...

  • 陈湘君重用青蒿治红斑狼疮经验

    陈湘君教授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时候,常用重剂祛邪.例如,青蒿功能清热解暑,退虚热而不伤阴,一般每剂用15~30 g 已属大剂.陈氏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热不退,面见红斑,在清热解毒凉血诸品应用的 ...

  • 关思友重用仙鹤草治盗汗经验医案

    多用于出血证.腹泻.痢疾.疟疾寒热.敛津止汗等.临床常用量为3~10 g. 关思友重用仙鹤草治盗汗 一般来说,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然细析之,盗汗并非皆属阴虚,明·张景岳谓:"自汗.盗汗亦各有 ...

  • 重用白芥子治结节病经验!

    养生之家导读:白芥子最早载于<新修本草>.其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其基本功效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多用于寒痰喘咳.悬饮.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中风.胃脘痞满等.临床常用量 ...

  • 中医卢尚岭重用麦冬治心力衰竭经验

    山东名老中医卢尚岭善用麦冬配伍葶苈子治疗各种心力衰竭.卢氏根据<灵枢·经脉>"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认为,血瘀于肺,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则水停而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