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 T 细胞体外刺激制备流程

1. 按照小鼠或人源CD4+ T 细胞分离kit (Thermo) 说明书分离得到CD4+ T 细胞。

2. 取所需体积的PBS,按照5 μg/ml的终浓度加入Anti-mouse CD3e和Anti-mouse CD28抗体,500 μl/孔包被 Non-Treated 24-well plate,室温放置4h,吸掉抗体悬液,加入500 μl 1% BSA(PBS配置)室温封闭30 min,封闭结束加入500 μl PBS洗孔一次。

注:请在分离细胞的同时准备好平板,包括后续感染所需的量。

3.将分离得到的CD4+ T按照浓度5´105 cell/ml重悬在完全T细胞培养基中(1640, 10% FBS, 1% penicillin-streptomycin, 50 mM β-mercaptoethanol, 100 U/ml IL-2),将细胞加入步骤2中包被处理好的平板,2 ml每孔(1´10cell/well),然后放入37℃ CO2培养箱刺激培养48h。细胞在刺激24h后体积略微增大,进入活化状态,刺激48h后可进行病毒感染。

四. CD4+ T细胞感染(以过表达GFP的病毒为例)

1. 收集活化好的CD4+ T细胞,400g离心5min。用T细胞培养基重悬计数备用,在收集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细胞会贴壁,此为正常现象,可反复吹打至贴壁的细胞也呈悬浮状态。

2. 另取一Anti-mouse CD3e和Anti-mouse CD28抗体包被好的24孔板,每孔加入2-5´105的细胞(若为96孔板,加入2´104细胞/孔)。若考虑长期表达目的基因,按MOI=50-100加入T细胞专用逆转录病毒mTRv-GFP或者hTRv-GFP,注意鼠源和人源原代T细胞所适合的逆转录病毒种类差别;若考虑瞬时(一周以内)表达目的基因,可按MOI=500-1000加入悬浮细胞专用腺病毒Ads-GFP。同时加入polybrene至终浓度6 ug/ml,最终感染体积为500 ul,加入病毒后轻轻吹打混匀。

注:具体MOI选择可在96孔板中预实验进行梯度摸索,对于逆转录病毒建议使用10,30,100的梯度进行,对于腺病毒建议使用500,1000,1500的梯度进行摸索。

3. 24-well plate于1000 g 室温离心感染90 min。离心结束后将平板放入37℃ CO2培养箱感染6 h。

注:离心结束观察细胞分散状态,除非细胞全聚集在一处,否则不建议吹散细胞。

4. 感染结束后取出培养板,小心吸掉感染孔中350ul的培养基(70%),加入1.85 ml的T细胞完全培养基补足体积为2 ml并吹打混匀。

5. 可选步骤:病毒感染24h后,小心吸掉培养基,在同一培养皿中按照2-4步进行病毒复感染操作。

6. 将细胞放入37℃ CO2培养箱继续培养,2-3天后可观察荧光,做流式检测感染效率。正常情况下,T细胞专用逆转录病毒(mTRv和hTRv)和悬浮细胞专用腺病毒(Ads)感染原代T细胞的效率大于50%。

注:感染后刺激的细胞增殖较快,请注意观察细胞密度并使其维持在1´106/ml左右。此外,如果需要让细胞增殖较长时间,为了防止其过度活化,可撤掉抗体的刺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