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庞带您看京剧(七)追忆一代武丑大家张春华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老庞带您看京剧(一)从摄影角度看戏剧舞台艺术摄影

老庞带您看京剧(二)马三立反串京剧《打面缸》

老庞带您看京剧(三)厉慧良为田汉塑像集资演“二高”

老庞带您看京剧(四)86岁谭元寿磕头为9旬华诞王则昭祝寿

老庞带您看京剧(五)探秘《三盗九龙杯》绝技背后

老庞带您看京剧(六)晚年再返舞台的钱浩樑

《记忆并未老去——老庞带您看京剧》系列之七

出神入化见真功

追忆一代武丑大家张春华

庞剑

1990年11月24日晚,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华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推出“张春华舞台生活五十五周年祝贺演出”,率先上演的《九龙杯》,但见春华先生动作轻如飞燕,疾速如风,白口清晰,快而不乱,尤其出场,“几笔”便勾勒出了一个侠肝义胆绿林老英雄杨香武的生动形象,不愧为一代名武丑!当年张春华先生已经66岁高龄,武功不减当年。演出结束后,剧场气氛热烈,观众蜂拥到台前,长时间和张春华握手。之后数十名老观众等着排完戏卸完妆,又把张春华送到住地才依依惜别。

本文作者收藏的“张春华舞台生活五十五周年祝贺演出”节目单

多年后,一次我在天津青年京剧团采访张先生时,张先生还激动地谈起了这一难忘的场面,他说:“观众这么抬爱我,我太兴奋了。我是喝海河水长大的天津娃娃,在天津坐科稽古社,首次登台就在天华景,因为我是在天津成长起来的,对天津有特殊感情。当时有人跟我说,你这次去天津演出要谨慎,要小心。我说我是要谨慎、小心,但在台上要全力以赴,让老乡看看我的精神劲儿。我演出时真把劲头儿都使上了。”张春华还告诉我,演出那天特别让他高兴的是年已古稀的老搭档张云溪先生也去剧场看了他的戏。

我知道张春华这个名字的时候还系着红领巾了,80年代初期学校组织观看电影《风筝》,这是1957年由中法合拍的电影,我对其中的孙悟空喜爱尤佳,印象颇深,后来知道了,扮演孙悟空的演员叫张春华。后来又听了许多张先生传奇的故事,解放前飞机出事,据传全飞机的人除了张先生全部遇难,当时的“四小名旦”之一李世芳也在同一飞机遇难了,由于张先生身怀绝技,有轻功,一个筋斗落到地面,平安无事……反正传说的神乎其神,孩童时期大多喜欢武侠英雄,听到这么传奇的故事便对张先生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后来和张先生接触多了,我特意问了张先生这件传奇经历,张先生说外边传的都是胡说八道,轻功?再有功夫那也是飞机,“首先我和李世芳不在同一架飞机上,他走前我还去看了他,说天气不好,劝他过过再回去,他因要处理一些事,便执意要走,不想成为永别。之后我自汉口飞赴上海,我那时个头儿小,飞机上一男工作人员冲我喊'小孩儿,快把安全带系上!’我对他很反感,我就不系,于是用帽子盖住脸呼呼大睡,当时我座位的位置在尾部,飞机出事时我正睡着了,又没系安全带,被弹抛在机尾舱面,又被一块铁板挡住,正睡得迷迷糊糊,被雨水浇醒,看见周围机头燃烧的火苗一闪一闪的,这才明白飞机出事了!捡回了一条命!”

叶盛章、张春华两代老版《三岔口》中的刘利华

后来在电视中看了先生很多戏,《连环套》、《秋江》、《三打祝家庄》、《小放牛》、《打瓜园》,但我对先生印象最深的一次现场演出还是1990年举办的“张春华舞台生活五十五周年祝贺演出”,尤其是那出老版《三岔口》。之前一天是先生演出《九龙杯》,剧场火爆的不得了,谢幕后大家簇拥着已经舔了头的先生回化妆间,突然先生返回舞台,叫人去喊转天要在《三岔口》中扮演任堂惠的武生名家董文华,先生要在台上对下戏。有人赶忙招呼正开自行车锁准备回家了的董文华,来到舞台上,穿着防寒服的董文华以为只是走走位置了,不想先生是执工指令的走,董文华赶忙脱下外衣,像正式演出那样和先生对起戏来,“单蛇腰”(后空翻)、“蹬桌”、“打瓦”这几个绝技每个都要练上两三遍才收工。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后台想给张先生拍片,在主演化妆间,先生正在参照镜台旁一张老照片勾脸,前一天还是乌黑浓密的头发,为演这戏已将头皮刮的锃亮。突然一声:“(谁谁),褶子呢?给我拿过来”声音跟小铜锣儿一样清脆。此戏和我们日常见到的《三岔口》从剧情到扮相都有所不同,剧中的店主刘利华是一个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的强盗。为了图财害命,他深夜潜入任堂惠所住的房中,两人在黑夜中展开殊死博斗,最后任堂惠和焦赞把刘氏夫妻双双杀死。因为刘是这样一个奸狡狠毒的恶棍,所以扮相也是又丑又恶。他画一副歪脸,歪鼻歪眼,既恶心难看又狰狞恐怖;脚穿鱼鳞洒鞋,显得利落彪悍,可是道白、动作、表情则处处露出凶相,令人胆颤,剧中一些特殊的表演如刘利华被任堂惠用瓦片击中光头,当然是个“手彩儿”,手中有个“血包”,“打瓦”后“血”立刻流了出来,记得当时站在我旁边候场的闫巍(剧中扮演刘利华妻子)已深深沉浸在张先生的表演中,看到刘利华头被“开瓢儿”时都哭了,这些高难动作都令当时的我一边拍片一边感到无比新奇和兴奋。

张春华、董文华表演老版《三岔口》

后来我到报社工作后为先生拍了很多在天津青年京剧团教戏排戏的照片,也逐渐和张先生熟了起来,每次见到我,先生总会对旁人指着我说:“这是老朋友了,他对咱们帮助可大。”2005年1月26日,天津青年京剧团晋京在全国政协礼堂演出,利用演出之余,正在中戏研究生班上学的武旦演员闫巍准备参加每年春节前央视《空中剧院》的封箱戏《戏迷之家》,由于要反串武丑,我陪她来到了先生家“临阵磨枪”,进入并不宽绰的客厅,先生正在练功,客厅正面就是叶盛章先生的巨幅剧照,还有张先生的《九龙杯》、《盗甲》等照片,听说闫巍要来,先生早早便把客厅收拾停当,拉出场子准备排戏,每个造型、每个动作都反复示范,说戏后先生还将自己舞台用的行头,从头上到脚下,全堂的服装借给闫巍演出,还亲自用手调整倒八字形“二挑髯”的弯度,供闫巍舞台使用。

张春华为学生闫巍辅导

张春华亲自调整髯口的弯度,供学生闫巍舞台使用

先生说:戏好学,基功难练。当年,他为练好矮子功,上下楼梯练了两年。如今他教戏,也始终从严入手:“我们演戏,就武丑学武丑不行,你要喊嗓子、吊嗓子,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样样都得能来。武丑不仅要会武,还要有文,武丑没有文丑功夫,白口就难过关,武丑的武,比武生动作还要快,跟我学戏,我要求要有好基功。”先生为石晓亮教戏,总是言传身教,一招一式认真抠,石晓亮走一遍,先生得走十遍,90年代一次在青年团给演员排戏,一套把子下来,一群三十多岁的演员已然累的坐在台毯上呼呼喘着粗气,先生确脸不变色心不跳,武行演员们说“先生的速度太快了,跟不上!”先生教戏要求腿是腿,腰是腰,该怎么站、怎么走,从不马虎,说一定要先练好基功,再谈刻划人物。

张春华为石晓亮、张悦排《秋江》

有一年青年团要去南美演出,其中的一折是刘树军和张悦的《秋江》,当时是夏天,先生在排练场光着膀子为刘树军做示范,其中有一个虚拟动作——剧中老艄翁要将船从岸上推到河中,用后背靠住船帮,双手托住船底,嗨!嗨!喊着号子,排练场无不为先生逼真的无实物表演而喝彩。先生说:“我教戏,讲究示范动作,不然,我说武丑动作要快、要轻,青年演员不知怎么快、怎么轻,就难于掌握真功,我一表演,他就有矩可循了,这也锻炼了我,否则,我今天也演不了戏了。”

张春华在家练功

还记起和先生的一件趣事,一次在先生驻地凯悦饭店,完成了先生教戏的拍摄采访后,先生对我说,走,咱们吃饭去!团里学戏的演员说:“小庞爱吃西餐。”“好啊,咱们去起士林!”我忙说“这点儿起士林可能订不到座儿了,有个地儿不错。”先生说好,跟你走。之后我开着当年我的那辆两厢夏利,载着先生来到黄埔南路的“佳园西餐厅”,先生点菜那叫一个内行,餐前汤、开胃菜、主菜、餐后甜点,对于西餐的吃法、如何配菜、西餐的用餐规矩如数家珍,还给我讲述了很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和李少春、叶盛兰在天津吃西餐时的轶事趣闻,这惊人的记忆力哪像一位80多岁的老人。我问先生:经常听老人讲《酒丐》这个戏很神,三几年那时就有空中飞人,没见过,这是怎么回事?先生告诉我:“就是一个机关,吊个人空中飞过去,其实没什么,这个戏放现在演不行,剧本有很多问题,但那时观众见着新鲜啊,现在要恢复上演得改。”

张春华与刘淑云在《小放牛》中的精彩表演

张春华在《打瓜园》中的精彩表演

可惜的是,2019年3月5日,昔日在舞台上光芒四射、浑身都是戏的张春华追随他的恩师武丑泰斗叶盛章去了,享年95岁。京剧一代武丑大家张春华走了,舞台上那个活灵活现的老汉“陶洪”走了……再也不会在菊坛舞台和排练场上看到先生了,从10岁到95岁,整整的85年,张春华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京剧艺术,他的一生都在为发展京剧武丑艺术而奔走,95岁的张春华先生离开了,但是叶派武丑艺术留下了,石晓亮等众多先生弟子正在沿着先生的足迹,在京剧舞台上继续默默的耕耘着。

张春华与本文作者合影

本期图片均为庞剑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