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统绪,绝不断线,但历代帝王庙中秦始皇、隋文帝均不在其列

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代用于祭祀历代帝王和功臣的地方,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修建,至乾隆时期最终确定祭祀的帝王为188位。

北京历代帝王庙

朱元璋时期,最初的祭祀名单只有16位:

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高辛、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

至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朱元璋将隋文帝从祭祀之列撤出。

之后,入选的历代帝王不断增加。

关于历代帝王庙中帝王的入选标准,康熙帝曾下旨:“凡帝王曾在位者,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此外尽应入朝,即一、二年者亦应崇祀”。

“中华统绪,绝不断线”,这是乾隆提出的观点,所以入选的帝王从伏羲、神农、黄帝开始,直至明朝的崇祯帝止,名单如下:

三皇时代: 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

五帝时代: 少 昊、颛 顼、帝 喾、尧、舜

夏: 禹王、启、仲康、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

商: 商烈祖成汤、太宗、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 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太丁、帝乙

周: 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宣王、平王、桓王、庄王、僖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

西汉: 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

东汉: 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

三国: 昭烈帝

东晋: 晋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文帝、哀帝、简文帝

南北朝: 宋文帝、孝武帝、明帝、齐武帝、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陈文帝、宣帝

唐: 唐高祖、太宗、高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

后唐: 明宗

后周: 世宗

辽: 太祖、太宗、景宗、圣宗、兴宗、道宗

宋: 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端宗

金: 太祖、太宗、世宗、章宗、宣宗、哀宗

元: 太祖、太宗、定宗、宪宗、世祖、成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宁宗

明: 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愍帝

应当说,入选的标准并不高,甚至说标准低也不为过,比如每个朝代的末代帝王都入选了,但这个名单仍然缺少了几位影响力巨大的帝王:

  • 秦始皇嬴政
  • 晋武帝司马炎
  • 隋文帝杨坚
  • 女皇武则天

为什么?可以参考康熙所定的标准: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

1、四人之中,武则天是女人,古代祭祀不会出现女人,并非歧视女性,事实如此。再者武则天的帝位与王莽相似,且去世前去帝号,以皇后与高宗李治合葬,自然不会在名单之列。

武则天

2、秦始皇,在古代是无道暴君的代表,秦朝因暴政二代而亡在历代都是反面教材。

秦始皇

古人以“儒家”王道治国,肯定不会接受秦始皇。

3、司马炎一统三国,第二次一统天下,并开创了“太康之治”,为什么不能入选?

司马炎

我们看一下名单,三国时期只有昭烈帝刘备入选。

对于三国,明清依然是以刘备的蜀汉为正统,所以没有曹丕,也没有孙权。(PS:曹操没有称帝,更不会有)

看来,《三国演义》以刘备为正统并非罗贯中一家之言,这是当时的主流观点。

谁是正统?

曹魏不能入选,那么夺取曹魏帝位的司马氏自然也无法入选了。

不过,东晋元帝司马睿却入选了,原因应当是当时北方五胡乱华,司马睿在王导支持下衣冠南渡,重建华夏道统之故。

4、隋文帝,第三次一统华夏,开创“开皇之治”,为什么不能入选?

篡位之说大约不是主要原因,入选的皇帝之中宋太祖赵匡胤便是最著名的篡位者。

二代而亡应当还是最大的原因,朱元璋最初的名单中是有杨坚的,但最终还是将其去除了,毕竟短命是任何一个朝代都忌讳的。

5、另外,鲜卑族的北魏、契丹人的辽、女真人的金、蒙古人的元,这些政权的帝王全部入选,朱元璋最初的16人名单中也有元世祖忽必烈,这与《二十四史》中的王朝是一致的。

由此看来,由于看待历史人物的角度不同,秦始皇和隋文帝这两位在今天看来影响力巨大的帝王并不入古代人的法眼。

秦始皇是暴君,而“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