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两亿两白银,洪秀全打垮的不是清朝龙脉,而是经济命脉

这么好的文章马上关注起来,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新的色彩哦!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我们每天为您定期推送精彩文章。
相逢即是缘,来了就不要着急走,跟着小编我一起看看这篇文章。
1851年太平天国给洪秀全过了38岁大寿之后,在金田正式起义,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从咸丰帝到同治帝先后派出了好几个个钦差大臣,但都无济于事,直到曾国藩负责四省军务,一切才得以扭转。
太平天国运动十四年,可谓轰轰烈烈,虽然一度打到了北京附近,但是主要的活动范围依然集中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地,而且最终也没有能够撼动爱新觉罗的龙脉,封建统治依旧,但是却在极大程度上打击了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根据赛尚阿在1851年12月给咸丰帝的奏报中所说,当时双方在广西交战,清廷每月花费白银七十万两;到了1853年,根据户部的统计,每月的战争费用已经增加到一百万两,后来战争进一步扩大,初步推算,太平天国运动十四年,清政府至少支出了两亿两白银。两亿两白银是什么概念?清政府当时的岁收入大概不到四千万两,马关条约赔给日本就是两亿两白银,而辛丑条约也就赔了4.5亿两,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大概是3000亿。
此外,太平天国长期占据江南富庶地区,清政府的岁收入更是捉襟见肘。以上仅仅是清政府单方面的支出,太平军方面的支出也不会少多少,再加上战争的破坏性,可以想象当时百姓真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十四年大大打垮了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十四年的战争花费远超辛丑条约。
所以说,战争就是一定程度上就是金钱斗争,如果没有天平天国的这十四年,或许可以买进更多军舰、增强军事实力,至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或许也可以避免。
以上仅仅是小编的一点看法,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