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

1972年3月15日——根据 马里奥·普佐 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教父》在美国公映。

电影《教父》片段

“     《教父》三部曲作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黑帮电影(没有之一),给黑帮片重新标注了定义,它成就了科波拉,成就了帕西诺,成就了白兰度,成就了德尼罗,也成就了黑帮电影的最高巅峰。

喜欢的人说它是男人的圣经,是每个男人必看的一部电影。

《教父》(The Godfather)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主演的黑帮电影,于1972年3月24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维托·唐·柯里昂为首的黑帮家族的发展过程以及柯里昂的小儿子迈克如何接任父亲成为黑帮首领的故事。1973年该片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 。2007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教父1》

1945年夏天,美国本部黑手党科莱昂家族首领,教父维托·唐·科莱昂为小女儿康妮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维托·唐·科莱昂有三个儿子,好色的长子逊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从二战战场回来的小儿子迈克。其中逊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迈克虽然精明能干,却对家族的事业没什么兴趣。维托·唐·科莱昂是黑手党首领,常干违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他还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素洛佐的要求,并因此激化了与纽约其它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圣诞前夕,素洛佐劫持了教父的教子汤姆,并派人暗杀教父。教父中枪入院。素洛佐要汤姆设法使逊尼同意毒品买卖,重新谈判。逊尼有勇无谋,他发誓报仇,却无计可施。

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他发现保镖已被收买,而警方亦和素洛佐串通一气。各家族间的火拼一触即发。迈克制定了一个计策诱使素洛佐和警长前来谈判。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的手枪击毙了素洛佐和警长。迈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里他娶了美丽的阿波萝妮亚为妻,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而此时,纽约各个黑手党家族间的仇杀却越来越激烈。逊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卖,被人打得千疮百孔。教父伤愈复出,安排各家族间的和解。听到噩耗的迈克也受到了袭击。被收买的保镖法布里奇奥在迈克的车上装了炸弹。迈克虽幸免于难,却痛失爱妻。迈克于1951年回到了纽约,并和前女友凯结了婚。日益衰老的教父将家族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迈克。在教父病故之后,迈克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复仇。他派人刺杀了另两个敌对家族的首领,并杀死了谋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奥。同时他也命人杀死了卡洛,为逊尼报了仇。仇敌尽数剪除。康妮因为丈夫被杀而冲进了家门,疯狂地撕打迈克。迈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进了疯人院。他已经成了新一代的教父 。

《教父2》

《教父2》是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一部黑帮片。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罗伯特·杜瓦尔、黛安·基顿等主演。1974年12月12日影片在美国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第二代教父迈克尔·柯里昂的奋斗历程,同时影片也回忆了第一代教父维多·柯里昂创业的艰辛。1975年该片在第47届奥斯卡奖上获得了11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6项奖项 [1] ,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续集电影  。在西西里,少年时代的维托为报父仇(罗伯特·德尼罗饰),袭击了当地黑手党首领唐·乔奇。在母亲的掩护下,维托得以逃脱,并来到了美国。这已经是1901年的事了,第二代教父迈克尔·柯里昂(阿尔·帕西诺饰)回忆起父亲的青年时代,不由得深深感到了创业的艰辛。迈克和妻子凯(黛安·基顿饰)为儿子托尼举行了圣餐仪式和庆祝活动。但就在当夜,迈克尔遭到了袭击。面对接管家族后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迈克尔又回忆起了父亲唐·维托到美国后的“奋斗”历程。迈克尔一步步进行着复仇。同时他也在不断拓展家族的势力。通过与吉尔参议员勾心斗角的明争暗斗,迈克尔终于又控制住了一家大饭店,并开展了赌博生意。就在迈克尔扩大家族的势力时,一名叫罗斯(李·斯特拉斯伯格饰)的黑道人物又闯了进来,企图占领迈克尔的地盘。双方在暗地里展开了较量。迈克尔不满足于在国内已有的势力,他的手又伸到了古巴。然而革命的爆发却使他的计划受到了严重的挫折。罗斯收买了迈克尔的哥哥弗雷多(约翰·凯泽尔饰)为他提供情报,企图暗杀迈克尔。但迈克尔也已对罗斯采取了暗杀行动。迈克尔含泪处置了弗雷多,却不禁回忆起当年父子兄弟间其乐融融的情景。迈克尔的不法行为终究为他招来了麻烦。政府展开了对他的调查。迈克尔受到了一系列的指控。然而借助权术,迈克尔又一次转危为安,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迈克尔成功地对付了政府的调查,但他的妻子凯却再也受不了这种充满了暴力、暗杀和罪恶的生活。她去做了人工流产,含泪离开了迈克尔。亲人的离去和兄长的背叛使迈克尔深受打击。金钱和权势并未给迈克尔带来幸福。他孤独地坐在湖边的住宅外,茫然地望着远方 。

《教父3》

《教父3》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阿尔·帕西诺、黛安·基顿、安迪·加西亚等主演的剧情片,是继1974年《教父续集》之后十六年的1990年才上映的《教父》三部曲完结篇。该片讲述了1979年,第二代教父迈克尔·柯里昂到了垂暮之年,为了灵魂的救赎,迈克尔慢慢结束家族的黑道事业,转投正当生意  。该片讲述了1979年,第二代教父迈克尔·柯里昂到了垂暮之年,为了灵魂的救赎,迈克尔慢慢结束家族的黑道事业,转投正当生意  。迈克尔的儿子托尼在大学攻读法律,但他却不愿当律师,而酷爱歌剧艺术。迈克尔决定让大哥桑尼的私生子文森特继承家业,当第三代教父。文森特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对迈克尔言听计从,因而很得他的欢心。但他也是个好色之徒。他一面和女记者幽会,另一面又追求教父的爱女玛丽。但迈克尔不允许文森特和他女儿结合,因为黑手党的教规禁止自己人通婚。为此玛丽和父亲之间产生了矛盾。双方疏远了。为了赎回灵魂,迈克尔晚年想把违法挣来的资产转向欧洲,使其合法化。他通过在梵蒂冈教廷的关系网来实施这一计划。当梵蒂冈银行出现巨额亏空时,迈克尔认为机会来到了。当迈克尔同意注资梵蒂冈银行,并要求获得梵蒂冈银行控制的欧洲地产集团屹立的控制权。屹立的控制人鲁加西和大主教欺骗了迈克尔,拿钱并不让出屹立,并企图利用暗杀迈克尔。为了清除最后几个仇敌,迈克尔派了手下到纽约和西西里各地追查。然而,当他和归来的妻子凯一起观看儿子托尼表演的歌剧时,一场血腥的残杀就发生在他身边。新教皇被刺杀。一群枪手涌入了歌剧院。在枪声大作中,迈克尔死里逃生,但他的爱女却为被误伤而死。权力使迈克尔登上了辉煌的巅峰,但权力也使迈克尔沉入了罪恶的深渊。他终于走上了穷途末路在悔恨和绝望中渐渐地离开了这个繁华喧嚣的世界。

作为《教父》三部曲的缔造者。电影导演叫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爸爸是早年移民美国的意大利人。

他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侄子——尼古拉斯·凯奇。和一个近些年获奖无数的导演女儿——索菲亚·科波拉

科波拉出生在底特律,爸爸原先是意大利的作曲家,和一位女演员结了婚,科波拉是他们的大儿子。科波拉当时和他的爸爸说:“爸爸我想当作家。”

他爸爸告诉他:这很艰难,因为这个家就只有一个天才,那就是我。

父亲估计没有想到,这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儿子日后会成为整个家族最出名的人。

年轻时候的科波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他硕士毕业,从加州大学出来后,直接去好莱坞在给一名导演做杂工。

从1960年起,他开始拍摄电影,但都反响平平。转折出现在1970年,他参与剧本的《巴顿将军》拿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这才让这位年轻人被更多人知晓。

当初找科波拉拍《教父》倒也不是因为这位导演才华横溢。仅仅是因为他便宜。但就算如此,科波拉依旧不愿意去拍《教父》这样的商业电影。作为正经科班出生的导演,他看不上派拉蒙的做派。

可再高傲也要吃饭,在1973年左右,他的办公室因为欠债而被当地行政机关查封。当时他的助手乔治·卢卡斯(是的!就是《星球大战》的那个乔治·卢卡斯!他俩是师徒关系!),劝他:为什么不试试看?反正你都这么穷了。

于是,科波拉被卢卡斯说服,勉为其难去拍了《教父》。

为什么科波拉会这么抵触拍《教父》,那就是因为,《教父》的原著作为一部商业畅销书,小说里出现大量的血腥与X描写,迎合了当时美国人的胃口,而科波拉的文艺情怀对此有着天生排斥。

       但,电影出乎意料地爆了!

注意,不是火了,是、爆,了。

《教父》投资大约700万美金,而在当时美国的票房大概有3个亿,同时还拿了一堆奥斯卡。

美国人拿出了中国人看《少林寺》的热情去看这部电影,就连真正的黑帮都托人找到科波拉,要求见一见主演——“我这个真正的教父只是想和电影里的教父握个手。”

如果一部电影爆了,那么应该怎么办?当然是立马开拍下一部啊。

派拉蒙找到科波拉,让他执导《教父2》,科波拉依旧是兴趣平平,因为高昂的片酬才勉强答应。

      然后又、爆、了。

《教父2》卖的比1还好,科波拉还因此手握三个奥斯卡,这个时候的科波拉才36岁。

可科波拉依旧不开心,之前说过,科波拉是理想主义者,于是他在《教父》上成功之后,决定去拍一部自己真正想拍的电影。

         于是他开始砸锅卖铁,破釜沉舟,拍摄《现代启示录》。这部被称为美国最好的越战电影,在当时耗资3600万,但票房连《教父》十分之一都没到。

赔掉底裤的科波拉像个赌徒,他越挫越勇,但总是越勇越挫。

几部电影的票房加起来都没《教父》高,比如他花3000万拍《旧爱新欢》,票房才100万。那时候的科波拉已经债台高筑,欠下五千万外债。

不仅如此,和电影里那样,他的儿子因为车祸离开了他,1988年,科波拉心灰意冷,离开好莱坞。

1990年,为贫困所迫的科波拉拍摄《教父3》,结果不出意料地再次大火。

       科波拉这个导演,一辈子最不情愿拍摄的电影成了他一辈子的辉煌。

《教父》成全了科波拉,更成全了马龙·白兰度

白兰度天赋异禀,放浪形骸,将“方法派”表演发扬光大,却又对好莱坞的明星制度嗤之以鼻,长期游离于主流之外。

他生于贫贱,死于贫贱,中途的一大片繁华就宛如黄粱一梦。

他是马龙·白兰度,一位值得用“伟大”来形容的殿堂级演员。

马龙·白兰度初入影坛时,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已经接近尾声。当时的观众对克拉克·盖博等人的贵族腔调推崇备至,好莱坞的男演员们无一不在大银幕上佯装成衣冠楚楚的绅士。但马龙·白兰度的横空出世,彻底打破了这种僵化的审美。他在电影里喜欢穿着汗渍斑驳的背心或者T恤,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浓烈的男性荷尔蒙气息。

马龙·白兰度向世人展示了男人该有的模样,绝非矫揉做作,油头粉面。他摒弃了“台词比动作更重要”的戏剧理念,而是依靠细微的表情、精准的眼神以及自然的肢体语言去诠释人物。

媒体称赞马龙·白兰度在《欲望号街车》里缔造了一场“表演革命”,整个好莱坞都被他征服!当然,马龙·白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他不愿意墨守常规,更喜欢即兴发挥。而最不可思议的是,马龙·白兰度经常不背台词。

在出演《百战雄狮》时,马龙·白兰度逐字逐句地更改了大量的台词对白。这就导致他来不及记住台词,只能借助提词器或者小纸条来“读”台词。

结果,影片上映后大受好评,马龙·白兰度的表演也得到了外界一致的赞美。他索性就把“不背台词”的习惯保留了下来,还振振有词地解释道:“如果在影片开拍之前就完全进入角色,很容易削弱演员的表现力,因为到了真正的紧要关头,演员却再也无法调动强烈的感情。”

不得不承认,马龙·白兰度是天纵之才。这个世界上,恐怕有且仅有他能在不背台词的情况下,还能释放出如此炉火纯青的演技!

      马龙·白兰度从上世纪50年代正式开启影坛生涯,出道即是巅峰。他的光芒,几乎掩盖了同时代的所有好莱坞影星。戛纳国际电影节影帝、奥斯卡影帝,各种权威奖项被马龙·白兰度悉数斩获。他所向披靡,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达成了绝大多数演员穷极一生所追求的荣誉。

但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当时间进入60年代,马龙·白兰度的演艺事业突然陷入低谷。

连续7年时间,他先后主演了10部“烂片”。尼古拉斯·凯奇的案例告诉我们,演烂片真的是一种“恶性循环”。而马龙·白兰度在这种“恶性循环”里,挣扎了整整10年。他不再是好莱坞的“演技之神”,逐渐沦落至公认的“票房毒药”。

与此同时,马龙·白兰度的负面新闻变得越来越多。如果按照这个趋势,马龙·白兰度的职业生涯兴许只是昙花一现,他的影响力绝无可能横跨半个世纪。

直到1971年,科波拉力邀他来出演《教父》。已经沉寂快10年的马龙·白兰度,终于迎来第二次巅峰!

       他饰演的初代“教父”维托·唐·科里昂,是有史以来最伟大、影响力最久远的银幕形象之一。

马龙·白兰度的表演依旧是松弛有度,举重若轻。他将“教父”身上的仁慈、冷酷、威严、悲怆,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的演技仿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非但看不到任何“演”的成分,还能迸发出强劲的人物感染力!

凭借在《教父》里无与伦比的表现,马龙·白兰度再度摘得奥斯卡影帝的桂冠。美国《新闻周刊》给出了一个应景又恰当的评价:国王重登宝座。

在现实生活里,马龙·白兰度则是一位臭名昭著的“渣男”。他脾气暴躁、挥金如土、嗜酒如命、纵欲过度。马龙·白兰度的私生活更是混乱不堪,有6个情妇为他自杀,还跟数位好莱坞知名女星传出过绯闻。

他大约有25个私生子,还公开自己双性恋的身份,曾将自己男友的骨灰从其遗孀那里骗走,一直贴身守护......由于年轻时犯下过太多的错,马龙·白兰度的晚年生活过得非常凄凉。他的长子克里斯蒂安在家里当着妹妹切娜的面,持枪杀死了她的男友,而已经怀有身孕的切娜因此陷入重度压抑症。

1995年,生下孩子的切娜上吊自杀,年仅25岁。长子被判入狱,女儿自杀,这一连串的打击令马龙·白兰度痛不欲生。他最终在2004年因病去世,临死前还留下了1100万英镑的高额债务。

      值得庆幸的是,马龙·白兰度将他的青春与美好永远封存在了胶片里面。对于影迷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而提起马龙·白兰度就不得不提一下罗伯特·德尼罗了。
好莱坞演技派的扛鼎,极度勤奋,天赋异禀的实力派演员,黑帮片,动作片,喜剧片,战争片,文艺片,无不样样精通,得心应手,其中黑帮片更是被其演绎的出神入化,达到了某种程度的顶峰,成为众多年轻演员及影迷们的教父级偶像,即使和演技之神“马龙白兰度”相提并论,亦毫不逊色。

       中国导演姜文和德尼罗惺惺相惜,在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时候,反复观看其主演的影片《愤怒的公牛》,并在“阳光”中有多个片段进行致敬。

罗伯特德尼罗来华的时候,姜文在长城烽火台为其庆生,期间放起了《教父》的音乐并送上了手书的卷轴,上写“无双”二字,熨帖至极。


       而与德尼罗并称好莱坞“绝代双骄”的就是阿尔·帕西诺!

如猎鹰般的眼睛,深邃的长相,渲染力一流的演技,深厚精湛的台词功底。

这就是阿尔·帕西诺。

阿尔·帕西诺在表演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1座奥斯卡金像奖、1座英国电影学院奖、2座托尼奖、4座美国金球奖、美国电影学会、美国金球奖授予的终身成就奖,国家艺术勋章。

阿尔·帕西诺1940年4月出生在美国纽约的东哈莱姆区,是意大利西西里岛人的后裔。

2岁时父母离婚,9岁学会了抽烟喝酒,13岁接触到了大麻。17岁之前曾在两所高中就读,最后辍学离家出走。

早年经历对他的演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了多年以来的方法派演技磨练,他高超的表演技巧还有一部分源于他对生活的思考、人生的理解。

刚开始的时候,制片方不同意让身材矮小的阿尔帕西诺演教父,但是导演科波拉认准了他,力排众议才有了现在的教父迈克·柯里昂。 《教父1》里的阿尔帕西诺还比较青涩,后面完成了人物角色在气质上的转变。

在卫生间找枪杀人时,由于太过于紧张,整个脸部的肌肉都在抽搐变形,再加上眼神的变换,这种深入灵魂与骨髓的表现一下子让他脱颖而出

《教父2》的阿尔帕西诺对迈克的塑造更加残暴,走路时手臂下垂、手指偶尔抖动、微微的驼背,再加上猎鹰一样的眼神,这样就会在忧郁的气质上增加一丝威胁感,沉稳、内敛,老谋深算,纵然有情感宣泄也表达得恰到好处。

他优雅的表现了迈克尔的青涩、教父的狠辣,又优雅的展现了迈克尔这一生的悲哀。

      “一部电影《教父》出了三个影帝”。

而《教父》三部曲的辉煌和这些伟大演员的表演是密不可分的。

导演科波拉说,他拍的是一种“诸神的黄昏”。进一步,他试图对比父子两人的事迹,一个是家族的上升,一个是家族的衰落。父子两人故事的交替中,明丽的罗马帝国,变为了阴冷的拜占庭 。

       当这一代的电影工作者逐渐退出电影舞台,回望他们留下的一路辉煌,内心不禁情绪激荡,我们必须饱含深情的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每一个永恒瞬间,感谢他们给电影史铸造的神话。时过境迁,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被尘封,面对伟大的传世之作,我们需要思考,也需要缅怀。

《教父》插曲《Speak Softly Love》

谨以此文向伟大的《教父》三部曲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