恚
相关推荐
-
大智度论:除瞋恚盖
瞋恚盖者,失诸善法之本,堕诸恶道之因,诸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如佛教瞋弟子偈言: 汝当知思惟,受身及处胎, 秽恶之幽苦,既生之艰难! 既思得此意,而复不灭瞋, 则当知此辈,则是无心人! ...
-
瞋恚心
瞋恚心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看低别人的心理:瞋恚是一种生气的心理. 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子,小时候有一位玩伴,名字叫做"车匿",或叫做"阐陀 ...
-
人生本来就是苦,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恚求不得等等苦,也许面对苦难的时候我们真的很痛,...
人生本来就是苦,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恚求不得等等苦,也许面对苦难的时候我们真的很痛,可是,我们还是会捱下去的,不论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怎样的泪流满脸心如刀割甚至无助茫然,时间,是冶疗一切 ...
-
营卫生会,忧恚无言
刘更生 道生学堂 今日句以<灵枢经>二篇名为之. "营卫生会"为<灵枢经>第十八篇篇名.本篇主要论述营卫之气的生成.分布与会合,故名.营卫为中医学特 ...
-
尚先早课|营卫生会,忧恚无言
今日句以<灵枢经>二篇名为之. "营卫生会"为<灵枢经>第十八篇篇名.本篇主要论述营卫之气的生成.分布与会合,故名.营卫为中医学特有的重要概念,本篇指出:& ...
-
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称心,就要发火,轻则口出恶言,重则动手打人.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顾他人伤心,瞋心一起,损人亦不利己,轻则心烦意乱,重则肝目受伤.学佛之人应当保持心中常有一团祥和之气,才能减少疾病 ...
-
古诗合欢花四首——唐·唐彦谦《无题十首·其一》《叙别》、唐·温庭筠《杨柳枝》、唐·陆龟蒙《庭前》,合欢能解恚,夜合花香开小院
合欢花四首,解读父母爱情,一生一世一双人,紫凤青鸾共羽仪 朋友的父亲过世了,梅雨天气.朋友在雨中吐槽,说她的母亲一边哭,一边抱怨,我跟你一辈子没有享福啊.这是市井苍凉的哀声.朋友心里略有些不受用,说, ...
-
守护自己的心,不要给傲慢、瞋恚或无明所占据
守护自己的心,不要给傲慢.瞋恚或无明所占据 发布时间:2012-04-10 文章来源:中国佛教故事网 作者:点击次数:字号:放大 普通 守护自己的心,不要给傲慢.瞋恚或无明所占据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 ...
-
69忧恚无言
黄帝问于少师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何气出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少师答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声音之户也.口唇者,声音之扇也.舌者,声音之机也.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