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唐·王昌龄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注释】

1.饮(yìn)马:给马喝水。
2.平沙:广漠的沙原。
3.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4.县,以临近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5.昔:一作“当”。长:一作“龙”。
6.足:一作“漏”,一作“是”。
7.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赏析】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

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0)

相关推荐

  • 战城南原文、翻译及赏析

    战城南杨炯[唐代]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译文及注释 译文塞北的征途十分遥远,城南的战斗多么的辛苦.旌旗飘舞就像鸟的彩翼,甲胄映 ...

  • 我爱背诗词(31)|王昌龄(4)

    [诗人简介] 王昌龄(约 694-约 756),字少伯,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曾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后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南)县尉:安史之乱时,因触怒濠州刺史闾丘晓,竟遭杀害.后 ...

  • 《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 ⑴侍御:官职名. ⑵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⑶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⑷两乡:两处,作者喜 ...

  • 一期一赏 | 王昌龄《送柴侍御》

    送 柴 侍 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 侍御:官职名. 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 ...

  • 唐诗解读——王昌龄之《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 武冈:湖南武冈县. 解读: 昌龄在盛唐名重一时,因其擅长七绝,并善用乐府旧题写边塞诗,有诗家天子之称,王夫之认为他的七绝甚至超 ...

  • 王昌龄被贬龙标之时,写下《送柴侍御》,后两句成赠别的千古名句

    许多中国网友见诗后感叹"中国文化在日本",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两句是地道的唐诗,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王昌龄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非常著名的诗人,著名的"七绝圣手" ...

  • 王昌龄很著名的一首诗《送柴侍御》,短短4句送别知己,最后14字已家喻户晓

    文/顾无 [引觞漫谈] 唐代,尤其是初盛唐的送别诗,都写得独具一格,乐观而豪迈,带有整个时代赋予地进取开拓精神,那时候的人们,好像着眼点都不在离别上. 而在于相互分离之后,祝福对方拥有更加辉煌成功的前 ...

  • 书法《送柴侍御》豪放人

    书法《送柴侍御》豪放人

  • 秦风·无衣 | 送柴侍御

    第98期 编者按:<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产生于秦地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在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 ...

  • 《送李侍御赴安西》唐·高适

    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译文] 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骏马.远行万里之外求取功名 ...

  • 一诗丨唐·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一天一首古诗词 107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译 文 作为行客面对着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