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无衣 | 送柴侍御
相关推荐
-
《诗经》中最义薄云天的一首诗《诗经·秦风·无衣》赏析/文澜珊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句话,透着一股子义薄云天的感觉.也是因为这句话,喜欢上了这首<秦风·无衣>. 秦风·无衣 [ 先秦 ] 佚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 ...
-
无衣(读唐诗日课83/100)
<无衣>是诗词,出自于春秋<诗经·秦风>,名为无衣的有两篇,其一是<诗·秦风>中的篇名,讲述的是秦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兄弟之情.其中的"无袍" ...
-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之——红拳起源——从《诗经:国风·秦风·无衣》说起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之--红拳起源--从<诗经:国风·秦风·无衣>说起 回顾我国数千年的革命历史,武术之功大焉.无论武术为内家.外家,还是南派.北派,举国之人,莫不以尚武为要,侠义节烈为荣. ...
-
樊明生:团结御敌之战歌——说《无衣》/ 诗经诵读:薛红(第1472期)
文:樊明生 诗经诵读:薛 红 团结御敌之战歌--说<无衣> 豈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 ...
-
318期A/闻天语解析《诗经•秦风•无衣》/薛红诵读
小轩清浅: <诗经>传达的是发自心田的喜悦或是悲伤, 它断然不会辜负所有人对文学的期待.它的自由之美,就在于这"发自心田"的真实,因真实而生动,因自由而可贵.透着文字, ...
-
《诗经·秦风·无衣》
<诗经·秦风·无衣> 原 文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 ...
-
《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
书法《送柴侍御》豪放人
书法《送柴侍御》豪放人
-
一期一赏 | 王昌龄《送柴侍御》
送 柴 侍 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 侍御:官职名. 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 ...
-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 ⑴侍御:官职名. ⑵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⑶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⑷两乡:两处,作者喜 ...
-
唐诗解读——王昌龄之《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 武冈:湖南武冈县. 解读: 昌龄在盛唐名重一时,因其擅长七绝,并善用乐府旧题写边塞诗,有诗家天子之称,王夫之认为他的七绝甚至超 ...
-
王昌龄被贬龙标之时,写下《送柴侍御》,后两句成赠别的千古名句
许多中国网友见诗后感叹"中国文化在日本",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两句是地道的唐诗,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王昌龄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非常著名的诗人,著名的"七绝圣手" ...
-
王昌龄很著名的一首诗《送柴侍御》,短短4句送别知己,最后14字已家喻户晓
文/顾无 [引觞漫谈] 唐代,尤其是初盛唐的送别诗,都写得独具一格,乐观而豪迈,带有整个时代赋予地进取开拓精神,那时候的人们,好像着眼点都不在离别上. 而在于相互分离之后,祝福对方拥有更加辉煌成功的前 ...
-
【夜听】《送李侍御赴安西》唐代,高适
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代]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译文 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