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与华夷之辨:北魏是如何汉化的?
相关推荐
-
北族风云系列之三·欲迎还拒的北族汉化之路
大家在中学阶段的历史课本中肯定会学到一个知识点,那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我们的教材中把孝文帝塑造成为伟大的改革家,并强调其改革的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以上之说固然无误,但 ...
-
2021年中考中国古代史第3单元选择题题专练②
中国古代史第3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0.<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历史的书)中写道:"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
-
孝文汉化—史理合一系列之一(4)
孝文汉化-敏捷变革分析之四 古语说得好,"虎父无犬子".而这句话如果用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身上,就是莫大的讽刺了. 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10岁的时候,他就能用手指弹破羊的 ...
-
李治亭丨大一统”与“华夷之辨”的理论对决——《大义觉迷录》解读
一个皇帝与一个囚徒展开书面理论对话,辩驳当时的治国方略与民族问题,这并非是天方夜谭,却是一桩实实在在的史事. 这位皇帝,就是雍正帝.囚徒名叫曾静,是湖南永兴人,科举落第,在家收徒教书,自著两书,一曰& ...
-
江湄:从出使辽金行记看宋人“华夷之辨”
辽.金文化的形成很难以"汉化"概括之,而是中原文化与北族文化相互"涵化"的结果,辽.金文化是一种既有别于原北族文化又有别于原中原文化的"第三种文化&q ...
-
“华夷之辨”是如何进行区分的?康熙的“满汉一家”完全就是一个骗局!
华夷之辨最早出于春秋时期的孔子之口,为得就是区分中原的华夏种族群体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古代将这些少数民族按地区分成四类,称之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些少数民族一直以来都对中原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力. ...
-
“华夷之辨”如何进行区分?康熙“满汉一家”完全就是一个骗局
华夷之辨最早出于春秋时期的孔子之口,为的就是区分中原的华夏种族群体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古代将这些少数民族按地区分成四类,称之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些少数民族一直以来都对中原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力. ...
-
“五胡”入华,他们为何又执著于“汉化”?
编者按: 五胡入华,为何又执著于"汉化"?"汉化"就是"被汉人同化"吗?华夏大地上,任何统治者为什么谁都不能放弃"大一统" ...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十五篇 北魏前期的汉化 (崔浩问题)
汉化在胡族中是一种潮流,但在这种潮流中,也有反汉化的逆流.汉化的正流,终究要战胜反汉化的逆流.不过在某一个时期,逆流也可能大于正流.在北魏前期的汉化中,逆流要大于正流.这可从崔浩事件得到说明. 北方当 ...
-
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
文明太后去世之后,北魏的历史正真进入了孝文帝时代.孝文帝沿袭着太后的改革路线图,继续推进,最终实现了全盘汉化.孝文帝的改革大刀阔斧,这不仅是一场制度性的变革,更是要改变鲜卑人的精神面貌,使得游牧民族完 ...
-
金人眼里的“中国”、“华夷”和“正统”
在辽宋夏金对峙时期,金人一直自称"中国". 在<金史>一书里,"中国"一词共出现14次,除了3次指中原地区以外,其余均指金朝: 在金元大儒元好问的著 ...
-
华夷衍变与大一统思想框架的构筑以《史记》有关记述为中心 。
内容提要:本文以<史记>五帝.夏.商.周.秦"本纪"与楚.吴.越"世家".匈奴等"列传"为中心,探索司马迁是如何苦心孤诣地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