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天才哲学家王弼《老子注》再注解之前序

观阴阳鱼的人序在前。

老子《道德经》

自古迄今,申发老聃道德之义者多矣。韩非子有《解老》《喻老》;汉严君平作《道德指归》;葛玄《老子节解》、河上公《老子注》,皆养生家吐纳之言,与老聃原旨大异;唐五代,魏玄成有《老子治要》,不过采撷河上公之注,颜师古《明老》并无新意,而成玄英杂以佛道,糅以漆园,亦非上乘;宋元继之者如王安石、苏辙、吕祖谦,其义固能自圆其说,然终不能脱儒家藩篱;至于明之薛蕙、释德清、归有光,虽于老学有所发挥补正,毕竟江河末流。方今天朝,学风骤变,师困于八股,士惑于名利,白首太玄、留心柱下者不复见矣,或者生于草莽,浸于江湖,不通训诂,不明音义,竟妄论道德,美之曰新义,斯奔竞之徒,窃师之誉耳,何足道哉?

魏晋哲学家王弼

天朝之后不足论,魏晋之际尤可观,魏晋王辅嗣可谓得其要者也。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人,山阳高平即今之山东微山也。辅嗣聪慧能言,长于辨名析理,其《道德真经注》颇得老子自然之旨。又有《周易注》传世,其书革东汉象数易学之积弊,开一代玄风,与《道德真经注》并属一流。今人有言:“古注不可轻看者有四焉,《周易注》、《道德真经注》、《庄子注》、《四书章句集注》。”盖其言审,其理微,其旨远,后世学者难以越其范围。然辅嗣不幸早卒,殊为可叹。

道德真经

又有言曰:“辅嗣之文虽得自然之旨,然常与老聃之义相乖,譬如“刍狗”、“其事好还”、“夫唯不厌”诸语,辅嗣皆以己意释之,与原意并不相涉。”自余观之,王辅嗣《老子指略》曰:“老子之言,文虽五千,一言以蔽之,崇本抑末而已矣。”大抵“崇本息末”一语为辅嗣注老之纲要,其余解释以为准绳,故难免削足适履,譬如刍狗分释之类,此盖历代注家之通病也。虽然,足为我辈师范。顾道德之言难解,辅嗣复标新义,而今人不通文言,故难明其趣,今予不自量,就辅嗣之文详加注言,以期洞明道德之旨,令观者得其要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