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陈望道与复旦修辞学研究

(0)

相关推荐

  • 胡裕树:在继承和创新中前进的语言学闯将

    ■本报记者 于颖               [笔名"胡附"取自胡椒.附子两味药]               ◆胡裕树就是个文弱书生样,他在自传中也说道:"我呢,比较书 ...

  • 陈望道:传播真理,一代宗师

    "上海侨联"微信公号 图 陈望道(1891年1月18日-1977年10月29日),男,汉族,中共党员,浙江义乌人,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共产党宣言>的首译者.陈望 ...

  • 修辞学与写作研究:第三届国际修辞传播学研讨会论集

    目录: 写作修辞学研究 写作修辞学:一个学科还是两门课程 大学英语写作与修辞探究――以<大学英语写作网络教程>为例 建筑隐喻在二语写作教学中的多维度研究与应用 语法隐喻理论在独立学院英语写 ...

  • 陈光磊:怀念导师陈望道

    著名语言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陈光磊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陈望道先生的第一位研究生.1957年,中文系新生陈光磊入学复旦,1962年考上了陈望道的研究生.1973年,正在下放劳动的陈 ...

  • 复旦研究发现:喝茶能“激活”人体内部的经络!

    作为喝茶大国,中国人深信茶叶对于身体有着莫大的好处.此前有不少研究曾证实,饮用绿茶或可预防和延缓老年痴呆.喝茶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茶叶的好处远远不只其中的成分.日前,复旦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喝茶有 ...

  • 无线脑机接口芯片 隔空施展“读心术”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4-29 09:34   实验室中,几只头戴电极帽的小鼠灵活游走.与此同时,实验人员的电脑上同步显示出五颜六色的波段--小鼠大脑发出的极为微弱的脑电信号,就 ...

  • 复旦大学

    (2016年11月  旧文) 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是中国的著名高校,在中国大陆,清华北大以外,其他高校要说整体上超过复旦,估计是底气不足的.复旦大学虽然还在争创"世界一流",但在国际 ...

  • 复旦最新研究:让世界“看清”中医经络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既核心又神秘的事物.中国的传统医学实践,大多基于经络理论.但是在现代解剖学研究中,经络却一直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许多科学家不认可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结构,甚至因此否定中医疗效的客观性. 近 ...

  • 257岁神秘老人 泄露修道天机 (收藏研究)

    257岁的李庆远,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7岁.据报道是世界最长寿者.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 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曾于19 ...

  • 并条机吸风清洁系统风道仿真与改进研究

    随着纺织机械行业高速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在纺织机械上得到应用.尽管国内并条机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其发展.目前并条机的吸风清洁系统就一直存在着清洁能力不足的缺陷,需要经常停 ...

  • 复旦经络研究的最大破绽

    复旦大学用茶水激发经络并拍出十二条经脉的图像,这事儿早已哄传天下.作为正宗中医,我没有发表过看法,主要是因为:稍前的新奥集团生命研究院用荧光造影拍出了手厥阴心包经的像片,我已经做过评论了:我的母校上医 ...

  • 海外中国现当代研究||陈晓明:重新想象中国的方法——王德威的文学批评论

    作者简介 陈晓明,男,1959年2 月生,福建光泽县人.早年有过知青经历,1978年春上大学(77级),后读研究生(1983年),期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职业.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 ...

  • 复旦最新研究:原来中医说的经络真的能“看见”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既核心又神秘的事物.中国的传统医学实践,大多基于经络理论.但是在现代解剖学研究中,经络却一直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许多科学家不认可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结构,甚至因此否定中医疗效的客观性. 近 ...

  • ACC.21速递丨陈韵岱教授解读HOST-EXAM研究,PCI术后长期氯吡格雷治疗优于阿司匹林

    编者按 202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21)以线上虚拟会议形式盛大召开,其中最新重磅临床试验(LBCT)和特色临床研究(FCR)是此次会议众人关注的焦点.北京时间5月16日晚23点15分,Hy ...

  • 【艺术研究】此道与声诗同——周亮工印学思想初论(二)

    明 何震<笑谈间气吐霓虹>石章 4.05×3.9×7.1cm 上海博物馆藏 (二)<印人传>中关于文.何等流派问题讨论的价值与局限 <四库抽毁书提要>中专门谈到明代 ...

  • 赵昌平的唐诗研究 陈尚君

    . 赵昌平的唐诗研究    陈尚君 .     我推测,<唐诗三百首新编>的注评几乎全部为昌平所执笔,马茂元先生增订本<唐诗选>中的总评为昌平写出,更合适的理解是马先生的晚年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