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管教之名,冲孩子发泄你的坏情绪

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陈町

01

看到一条令人愤怒的新闻。

10月30日,河南淅川县一位父亲被曝虐待儿子。在网上的视频中,小孩背部全是一道道红印,伤痕累累。

在警方调查后,孩子的父亲辩解说自己打孩子是因为儿子调皮成绩不好,所以才动的手。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过一则类似新闻。

在黑龙江佳木斯,一名男子长期殴打自己的儿子,孩子的妈妈忍无可忍之下选择报警求助。

民警赶到家中时,发现孩子头部和脸部多处出血,而孩子的父亲却若无其事躺在床上看电视。

民警质问他为什么打孩子,孩子的父亲居然还理直气壮,“我还打,孩子不学习怎么办?不打咋成才啊?”

先不说打骂教育的错误之处,这个父亲打孩子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民警当时一进门就闻到男子身上酒气熏天,孩子的妈妈在一边说,“他一喝酒就打孩子,打个没完。”他打孩子其实只是因为醉酒之后发泄而已。

美曰其名的“打骂教育”,其实根本算不上教育,而是父母拿孩子当出气筒,然后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一股脑全倒在孩子头上。

对于这样的父亲,郑渊洁在作品《父与子》里批评道:“打骂孩子的爸爸都不是男子汉,是懦夫……孩子是你生的,如果你不满意,就打自己。打孩子算什么?”

02

作为父母,你是否也曾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推到孩子身上呢?

我想起王蒙在一篇文章中说的,“父母寂寞了就责备孩子太不活泼,父母想午睡了就觉得孩子弄出的噪音令人讨厌;

父母想读书了就发现孩子不爱学习,父母想打球了就发现孩子不爱体育;父母烦心的时候就更不必说了,一定是看着孩子更不顺眼了。”

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借着管教之名,对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你烦躁的时候是不是对孩子冷言冷语?你生气的时候对孩子说话是不是更大声了?你接近崩溃的时候有没有无端打骂过孩子?

如何把控情绪,是为人父母的一堂必修课。而对于那些情绪彻底失控的父母来说,孩子完全就成了他们的出气筒。

今年4月,在重庆九龙坡,一位父亲突然将7岁的儿子从天桥上扔了下来。

后来家人说,孩子父亲自从去年11月和妻子离婚,就受了很大刺激,情绪一直很不稳定。孩子当时刚好惹怒了他,他没控制住情绪就把孩子扔了下去。

6月份,广州东莞的一个4岁男孩被妈妈打得遍体鳞伤。

孩子外婆说,女儿因为和丈夫感情不合,就常拿孩子出气,甚至用手去抠孩子双眼,只是因为孩子的眼睛太像父亲了。

6月份,一名女子因为不满公婆财产分配,强灌女儿喝下农药。女儿不愿意喝,她就把农药倒在粥里骗她喝下。

在无数让人心寒的新闻背后,最令人心疼的还是那些无助的孩子。

无法控制情绪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安全隐患,也是孩子童年挥之不去的噩梦。

03

那些一直在承受父母的负面情绪的孩子都怎么样了?

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一个4岁的小男孩Mikey因为长期遭受父母暴力导致身上多处淤青,被暂时交给了儿童保护中心的社工照顾。

他的父母感情不和,一吵架就常常拿他出气,两个人还在网上大肆发布对方殴打孩子的言论。

在拍摄的画面里,Mikey本来正愉快地和社工玩耍,听到社工说很爱他时,他害羞地笑了起来。

但紧接着,他就被告知他即将要跟在法庭上赢得抚养权的妈妈回家。

就在那一瞬间,他的笑容消失了,他的脸上写满了无助和恐惧,最后崩溃地大哭,“我不想待在她的房子里”。

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让人痛心。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被父母暴力对待过的孩子会在成年后出现大规模的心理创伤吗?”

在问题下,总共有四千多条回答,这些回答里,有太多走不出父母的暴力阴影的成年人。

“我敏感,别人无心的举动会让我如临大敌,甚至反击。我刻薄,说话总是带着鄙夷且对人不对事,还会长时间的记仇,找后账。

我厌恶自己的做派,因为总能从中看到父母的影子,但是我改不掉,那都是从小熟悉的,下意识的行为模式。”

“我花了四年时间去证明自身本身是有价值的,而不需要靠父母的认可过日子。”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要身后有人经过就会忍不住全身发抖,会习惯性走在队伍的最后,会时常回头看身后的安全距离。”

没有一个孩子能够承受大人的愤怒和痛苦,情绪失控的父母,带给孩子的心理阴影是无法估量的。

04

想要保护你的孩子,首先请做到控制你自己的情绪。关于控制情绪,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

别让愤怒冲昏头,发火前告诉自己等一等

从今天起给情绪一个缓冲期。

当你情绪不佳时,不要马上发作,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去做点其他事情,比如深呼吸、玩游戏、吃东西、散步。

等你恢复理性以后,再想想怎么去处理事情。

●每天记录生气发火的次数

发一次火就在纸上做一个记号。

等一天结束时,再来数数纸上有几个记号,那代表你今天朝孩子发了几次火。

你可以回想当时的情景,反思当时真的有必要发火吗,发火的原因是出在孩子还是自己?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在不断的反思中,纸上的标记会越来越少,我们也逐渐变得温和有耐心。

●自我反思,你是教育孩子还是发泄情绪

当你控制不住想要对孩子发火的时候,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自欺欺人:我打孩子都是为了教育孩子,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一种是自我反省:我的内心有很多愤怒、不满,但我不应该对我的孩子发泄。

为人父母,无需完美,但要诚实。

在我们冲孩子发火前,如果我们有勇气诚实地面对自己,就会知道我们打骂孩子不是出于爱和教育,而是因为缺乏情绪管理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唯有诚实和自省,才能帮助我们成为合格的父母。

当你愿意经由亲子关系重新认识自己,去学习如何做父母时,你将和孩子一起走向一个美好的新世界。

父母心中有爱,孩子才会不惧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