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丨13岁少年弑母:这样的孩子你还给他机会吗?

在网友的一大片谴责声之后,这件事的后续发展让我看到了这个孩子背后的故事。

事发当天晚上,江苏盐城建湖县某小区里,一位母亲因上初一的儿子小邵玩手机而将手机摔在地上,砰一声,吓得家里的狗狂吠不止。儿子情急之下进厨房拿来菜刀朝母亲后脑勺一挥,想吓唬吓唬她,可没想,这一挥下手重了,瘦小的母亲直接被砍中并流血不止,不支倒地。

意外砍死母亲,小邵也被吓到了。狗叫得更起劲。小邵走过去把狗也一刀解决了。

在离家200米的餐厅呆了一天一夜,最终被警方带走。

“他走的时候挺配合的,没有挣扎。”店员告诉记者。

邻居说,这一家从2003年起就一直居住在这里,已住了16年了。孩子父亲常年在外地从事工程监理工作。平日里,都是母亲管教孩子,她对儿子的要求比较严格,过于保护,儿子甚至从来没有跟对门的邻居打过一次招呼。

有网友说:13岁的孩子为何弑母?就因为刑法规定的“十四周岁以下杀不被追刑责”。当下之际,是尽快调整刑责年龄,对于杀人案,刑责年龄应该调整至8周岁。

如果出了事只去调整刑法,那么结果只会是无底线地下调刑责年龄,有一天,可能甚至要废除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保护,从而也失去了立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初衷。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手里。”

因为,父母的手里,握着孩子的命运啊。

对于犯下不可弥补之错的孩子,他的未来依然还是取决于他的父亲。

“孩子回来几天一直沉默,那么多天只对他爸说了一句话:爸爸我错了。”孩子的爷爷说。

能承认自己错了的孩子,就与先前那个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的孩子存在本质的不同。承认错误就意味着还有改好的可能。

永远不要拒绝一个想变好的孩子,更不要因为一次错误轻易地给孩子下定论。因为这世上多一个好孩子就意味着能少一个坏孩子。

既然母亲的生命已无法挽回,至少还可以从这件事里反思这几点,尽力挽回一个在迷途中的孩子,也是给我们敲醒警钟

01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

心理学家陈会昌认为: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离异家庭或长期由一方抚养的子女与父母和他人的关系较差,在情绪、品德、性格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人数比例较高。

小邵自出生以来,都只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因在外工作很少回家,没能尽到父亲的教育义务不说,孩子连父爱都无从感受。

母亲长期独自抚养孩子,但也并没有做到长时间的陪伴,她一个人在商场租了商铺开服装店,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可想而知的。儿子每天大量的时间都是自己在家待着。

在孩子3岁之前,是与父母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陪伴可以使孩子的依恋和安全感得到满足,呈现愉快、轻松的感觉。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这种依恋需求一直持续到12岁,只是年龄越小越重要。

在孩子3-6岁是树立他正确的是非观的最佳时机。这同样需要父母在陪伴的过程中发现孩子最早表现任性的时刻,及时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并对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帮助他认知哪些是坚决不能做的事情。

02

青春期最需要培养稳定的情绪

严格的管束对孩子小的时候还是起作用的。小邵的成绩不错大概也是母亲在他年幼时期管教的结果。

可一到12~13岁这个年龄,孩子进入青春期,亲子关系的性质就开始发生重要的变化。由童年期以父母为中心的关系向平等与民主的关系过渡。青少年自主要求增强,对父母权威的接受性降低,亲子之间的冲突增加,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最大的特征是情绪不稳定和自控能力差,一点小事就容易冲动和伤害他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心性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吸引。做事也不会像成年人一样考虑后果,因此容易触碰法律界限。

孩子在当时嘈杂的环境中,会本能地去拿菜刀来处理问题,多少也是效仿了母亲摔手机的暴力做法。在那一刻很想用行为去捍卫自己的尊严,告诉母亲自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不再受她随意的控制。母子俩人都成了情绪的奴隶,受情绪的支配。

作为父母,应该了解培养稳定的情绪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重要性。更应该知道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在孩子面前,始终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李玫瑾教授说:孩子进入青春期,他的自我成长意识开始明显,有自己的主见,这个阶段家长要进行尊重教育,可以给他提出多个选项,由他自己选,但不要替他做主。

03

放手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方式

母亲长期一人带着孩子生活,对孩子的保护自然要比别的孩子更多,这也逐渐演变成孩子口中的管教太严。无形中,母爱变成了孩子与外界接触的一道墙。一个十几年来连邻居都没有说上话的孩子,他的世界是封闭的,只剩母亲和自己。

母亲的本意是保护孩子,却反而给了最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曾说: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养成。

母亲唯一愿意给孩子的苦就是学习的苦。一味地追求学习和成绩,不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仍然是现在很多父母的教育误区。

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的作者Angela Lee Duckworth认为,决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灌输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帮助孩子培养出影响一生的性格特质。培养孩子面对失败的能力,不是教孩子跑多快,而是在摔倒后还能站起来继续跑。

孩子总归要与父母分离,逐渐长大、独立。但在此之前,父母为孩子成长的分离能做的准备是让他充分地与这个社会接触,用他的方式去感受和回应,去与他人沟通、相处,让他在这个世上,多一些可以互帮互助,一起走下去的朋友。

04

养成正面思考的习惯

社会心理学博士Alison ledgerwood在研究人类思考方式时发现:

发泄可以帮助我们减轻负面情绪,说出我们这一天过得多糟,感觉好多了。所以我们不停地去谈论那些把我们逼疯的人和事。

但是我们却忘记了倾诉那些美好的事情,这才是我们大脑需要的。我们可以训练我们的大脑,让它习惯从负面的情绪和事件中寻找正面意义。

无论如何,培养这种积极正面的心态都应该是每个父母给孩子上的最重要的一堂课。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都值得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bottle:新晋宝妈,从胚胎孕育就开始关注生命的成长过程,专注婴幼儿胎教及早教实践,带着孩子从她的视角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信洁心理驿站欢迎您的原创,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本文配图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联系编者删除。


▼如需咨询,请添加小助手▼

精彩原创:

亲子关系 |《权力的游戏》重磅回归,且听心理专家大谈育儿观

心理美文 |《渡心人》:针孔

心理美文|《渡心人》:你只是好奇爱情的样子

心理美文丨《渡心人》:淤泥中前行

育儿文章丨妈妈,我考第一,你高兴吗?

心理美文 |《渡心人》:白瓷狗

大佬时间 | 舒淇不洗澡与悲伤肺

心理美文 | 《渡心人》:空椅子

《渡心人》| 竞争上岗

心理美文 |《《渡心人》: 洛奇的爱情

心理美文 |《渡心人》:两地分居的爱情

育儿 | 作业千万条,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第一条

育儿观点 | 傅园慧骑马摔倒,傅爸爸再次上热搜:用爱富养的孩子,从来都不会差

亲子关系丨托底的家长,是孩子远行的定心丸

点一下在看,就多了一份被看见的喜悦!

(0)

相关推荐

  • 孩子不是父母的艺术品

    又到开学季,今天通过两个极端案例来探讨一下育儿理念.一个是北大弑母学子吴谢宇,一个是美国埃默里大学牛津学院哲学专业中国留学生张一得去世.一个是杀了自己的母亲,一个是自杀,为什么是如此沉重的结局.他们有 ...

  • 被女儿杀死的女律师:弑母之子,失控之心

    2018年底,写<怪兽的养成--那些杀死母亲的孩子!>,短短一年多时间,重拾弑母话题,着实令人唏嘘. 在上文最后,我引用埃里克森<童年与社会>的话: 个体从自控.自尊中获得了持 ...

  • 多个“弑母案”的背后,隐藏着三种家庭的秘密!

    又一起"弑母案",登上了热搜. 前几天,黑龙江哈尔滨市巴彦县发生一起"弑母藏尸"案,杀人犯竟是年仅14岁的女孩. 据报道,女孩刘某某因与母亲发生口角后将其杀死, ...

  • 12岁少年弑母案:我与悲剧,只隔一个缺席的父亲

    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有看过东野圭吾的经典之作-----<白夜行>. 这部小说是以主人公雪穂的母亲之死而引发的悬疑故事,结局的凶手却是雪穗自己本人. 她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希望能够通过弑母来 ...

  • 悲剧之下的父母应该何去何从?

    文|心海一隅 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体会父母养家糊口的不易,这些品行的培养不在孩子的书本中,而在父母跟孩子的一言一行的引导中. 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教导孩子要懂得感恩父母,是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美 ...

  • 12岁少年弑母:世界正悄悄惩罚这样的父母

    "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 你能想像这句话出自一个12岁少年之口吗? 12月2日,湖南沅江12岁男孩吴某当晚因在家中抽烟,被母亲严厉管教,言语的刺激加之被皮带体罚,他心生怨恨 ...

  • 北大学子弑母案反思:为什么“教师子女”更容易出问题?

    最近,轰动一时的"北大学生弑母案"嫌疑人吴谢宇供述了杀死母亲作案动机,该案件再次引发热议. 150秒看懂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母案六大疑点,视频来源网络 我长年从事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诊疗 ...

  • 北大弒母案:警惕你养了一个'仇女症'的儿子

    心理学家李雪给一种仇恨女性的男性起了一个名字,叫'仇女症'. 这种男性隐藏很深,一般不易觉察.他们仇恨女性什么呢?他们仇恨女性对他们的依恋和依赖. 这样的男人他一方面是喜欢和小鸟依人的女人谈恋爱,但是 ...

  • 辱骂不是教育,亲子冲突再酿惨剧

    当我打出这几个字的时候,心都在颤抖.我真的不知道,我将要写下什么文字来表达我的震惊与痛心,不知道还要怎样去写才能唤醒那些还在沉睡的人们. 三年来,我在微信公众号里写了好多篇关于家庭悲剧.校园悲剧的文章 ...

  • 弑母悲剧与极致陷阱

    人伦悲剧又上演.据媒体报道:一名山东十五岁的少女卜某认为身为山东某律师事务所律师的母亲张某对其要求过于严格,从而引发了母女间的矛盾,5月23日,卜某以给母亲做按摩为由,从身后勒住母亲颈部,将其勒死后装 ...

  • 深圳虐童案:我打的是我孩子,关你屁事!

    深圳虐童案:我打的是我孩子,关你屁事!

  • 弑母后,她说:“终于战胜怪物了!”

    你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还是父母愿望的延伸? 成长中,你有过与父母进行"情感拉扯"的时刻吗? 你希望,做一个有尊严且独立的人吗? 我杀了妈妈,拿回了自己的人生 在宣判的一起日本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