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鳃、体表溃烂、肝胰脏发紫…春季鱼瘟又要爆发?这五点要特别注意

----- 广告 -----

春季淡水鱼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
  • 文/ 图 南京宝辉生物饲料有限公司 刘广丰 刘艳玲 闫亚楠 翁红波 张凡 刘小波 陈胜

每年春季是鱼病的高发期,2019年草鱼及2020年黄颡鱼的大规模死亡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平时做好防控,减少春季鱼病的发生对全年的养殖至关重要。本文从发病症状、发病原因、预防策略及治疗方案等几个方面对春季淡水鱼疾病进行分析,以期为淡水鱼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一、发病症状

发病鱼体表出现白斑,体表有大小不一的不规则斑块,斑块处粘液脱落,发白,造成体表溃烂(如图1),有些病鱼解剖后会发现肝胰脏发紫(如图2),部分鱼有烂鳃(如图3),吻部溃烂(如图4)等症状。有些病鱼体表无细菌感染症状,解剖后内脏也无细菌感染症状。

图1 鲫鱼体表溃烂

图2 鲫鱼肝胰脏发紫

图3 鳙鱼烂鳃

图4 草鱼吻部溃烂

二、发病原因

1、机械损伤:鱼种放养时拉网等操作导致鱼体受伤,入塘后没有及时消毒或消毒不够彻底,细菌感染导致死亡。

2、寄生虫:越冬前没有及时对寄生虫进行处理,比如鱼体受锚头蚤叮咬后,比较容易受细菌感染,导致肌肉腐烂穿孔(如图5),进而引起死亡。

图5 裸鲤因锚头蚤叮咬后受细菌感染导致肌肉腐烂穿孔

3、天气、水质、底质:长期阴雨,池塘光照不足,藻类活性较弱,产氧低;气温骤降导致水体对流,底泥上翻,底部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到水体中,加剧感染。

4、饲料投喂:越冬期间没有坚持投喂,鱼类营养摄入不足,肝胰脏功能偏弱,免疫力低下。

三、预防策略

1、建议越冬期投喂优质发酵饲料,保膘增强体质。经市场养殖客户应用调查显示,应用优质发酵饲料能调控肠道菌群,修复肠道黏膜的损伤,维护肠道健康,降低消化负担,增强肝胰脏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春季鱼病的发生率。

2、鱼种入塘后及时消毒,酌情用到两到三次,选取刺激性较小的碘制剂或中草药。

3、越冬前对锚头蚤等鱼体寄生虫进行检查,发现时及时处理。

4、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下雨之前用氧化性底改对池塘进行底质改良,雨后对水体进行解毒。

四、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根据病鱼有无细菌感染症状、死亡数量等综合确定,具体如下表。

病鱼症状

死鱼数量

治疗方案

无细菌感染症状

50尾以内,数量比较稳定,不增加

外用:氧化性底改进行底质改良

内服:优质发酵饲料+提高免疫力中草药+粘合剂

50尾以上,每天呈递增趋势

外用:第一天:有机酸类全池泼洒;

第二天:氧化性底改进行底质改良

内服:优质发酵饲料+保肝中草药+提高免疫力中药+粘合剂

有细菌感染症状,比如竖鳞、烂鳃、烂尾、体表溃烂等

50尾以内,数量比较稳定,不增加

外用:第一天:碘制剂全池泼洒;

第三天:碘制剂全池泼洒

内服:优质发酵饲料+保肝中草药+多维+粘合剂

50尾以上,每天呈递增趋势

外用:第一天:有机酸类全池泼洒;

第三天:碘制剂全池泼洒;

第五天:碘制剂全池泼洒;

内服:优质发酵饲料+喹诺酮类抗菌药+多维+粘合剂

五、总结

1、优质发酵饲料的使用:春季般鱼还没有上料台摄食或上台鱼较少,优质发酵饲料具有很好的诱食作用,能够提高鱼的采食率。提前使用能提高鱼体免疫力,减少鱼病的发生,鱼病发生时配合抗菌药、中草药及多维使用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2、用药剂量的问题:外用药第一次用量一定要足,准确计算池塘的水深,第二次可适当减量;内服药按照鱼的体重计算用量,中草药可与优质发酵饲料、粘合剂搅拌均匀后放置2小时以上投喂,以增加中草药的疗效。

3、寄生虫问题:可内服中草药进行预防,将寄生虫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外用杀虫药的使用,因为杀虫药对水体的伤害较大,会造成后期水很难肥。

综上所述,鱼病预防应从鱼种、天气、水质、底质、饲料投喂等方面综合考虑,在治疗过程中还应结合水质变化、鱼摄食情况及死亡数量变化给出合理方案。随着鱼病防控标准化流程的建立,以及高科技手段的介入,鱼类养殖中的病害防治会变得更加规范、科学,养殖户因鱼病导致的损失也会大大降低。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