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中有寺的青龙寺

崔小红老师的第二本地域散文和情致诗的合集《听古城》,在淮南书城的一楼有展示,可以免费阅读。同时展示的还有《诗意八公山》。

青龙寺是凤台县的一座寺庙,普通之中又有几分神秘和独特的气息。它位于县城东南约三公里处,落座于八公山的余脉华山的北坡。乘坐20路公交车到西魏社区下车,沿着村内的水泥路向南走不多远,就可以到达山脚下,那里有一带长长的石阶,登上阶顶,就是寺庙的东大门。

我喜欢慢走淮南的山山水水,去过许多普普通通的村落,记得每次到凤台县采风,路过这里的时候,公交车都会报站“青龙寺”。于是,好奇的我就于2017年的5月到过青龙寺。那个时候,田野里的麦穗趋向小满,麦芒热情四射,油菜的豆荚鼓鼓的饱满,石榴的火红色花朵正开放的异常艳丽。远远的,青龙寺禅院的黄墙红瓦映入眼帘。我没有想到的是,在那座禅院之中居然还有一间寺中之寺,所以,时隔一年之后,我第二次慢走了青龙寺。

通向青龙寺的道路不止一条。起初,我们选择的是沿着华山北坡山脚走向的一条道路。因为这条水泥路正在拓宽,不给通行,我们的车辆只能在村里曲折迂回的小路上踟蹰前行。透过打开的大门,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摆放许多大红色的灯笼。在路边的一片空地上,居然还幸存了一口水井,这口水井的井圈是外方内圆的一块巨大青石。与前一段时间我采风寿县,在白帝巷里见到的那块青石井圈如出一撤。在清朝时期,凤台与寿县同属于凤阳府,可谓友好乡邻。它们在物资产销,生活习俗等方面彼此相互影响。由此可见,青龙寺一带也曾古风浩荡。

我们小心翼翼的在村里的小路上触摸着前行,哪里才是出口呢?不得不询问一位老年妇女,请问青龙寺怎么走?她说去殷家小庙呀,这里修路走不通,你得出去从西魏社区的那条路。

殷家小庙就是青龙寺的旧称,据说它曾经是殷姓人家的祠堂。今天,我再次来到青龙寺的时候,身上裹挟着初秋的暮气。登上连续108级的台阶之后,走进了青龙寺大门。抢先入境的依然是那间记忆中令人魂牵梦绕的小庙。这是一间小小的石砌的房屋。它被南面的观音殿,西面的地藏殿,还有北面的建筑物簇拥在场地的中间。与去年相比,它面容依旧,似乎没有增加丝毫的皱纹。只是在迎着香客的东面墙壁上,多了一面介绍青龙寺的广告牌,像是一位沧桑的老人在面颊上粘了一块创可贴。

走近石砌小屋,你会发现在门楣之上嵌着一块石头,上面镌刻着“青龙寺”三个大字。它是青龙寺的镇寺宝物之一。石刻上的款识字迹清晰,显示为“大清咸丰七年冬月吉”“重修”。也就是在1857年的农历11月,我眼前的这座寺中有寺的青龙寺得以重修。这是该寺有据可查的珍贵史料,在淮南市八区两县的范围内,与其它幸存的各类庙宇的存世资料相比,青龙寺是较早的。

在生活中,出于各种需要,我们常常在强调一种资历。能够有力证明自己资历的只有史料。包括研究一国一市一人之历史,自然是离不开史料的,否则研究工作将无从谈起。史料有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文字史料等之分。实物史料是时间、时局的客观见证,是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既能相对真实地反映历史,又直观感性。可以有效勾连现实与过去,是证明资历的首要选择。

至于口述史料和文字史料也可以适当用来佐证历史。但是,它们的操作者受时代性、阶级性、个人见解、学识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可能会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证明力是薄弱的。

比如,说到青龙寺的建寺时间,有人说建于唐末后周时期,当时的后周大将赵匡胤兵困南唐的时候,曾与青龙寺有过交合。赵匡胤在这里梦见过青龙一条,所以这里叫做青龙寺。这些传说当做趣闻听听也是可以的,但不足为信。因为这里的佛教与最早能与历朝名人搭上线的也只有赵匡胤了。

所谓无风不起浪,青龙寺的名字缘何而起呢?“龙”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中国人在命名事物的时候,总是喜欢沾上一丝瑞气。而距离此处约三公里的淮河岸边,有名胜黑龙潭。青龙寺又坐落于八公山的余脉,这里当年也可能是青山逶迤,宛如一条匍匐的青龙。

另外,关于青龙寺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在石砌小寺的南面,有几间平房,其中有一间平房居然别有洞天。里面保护着一片大约十平方米的山坡。驻寺的比丘尼打开房门,我走进去的时候,屋内的光线已经很暗。只能看到一片斜坡,至于比丘尼说的什么仙女之类的奇妙端倪,我根本无法看清。

于是,她们拿来一个手电筒,照射在上面,提醒那里有一条条凸起的线条,说那是久远之前山体上的化石。是青龙吗?我用手触摸了一下,联想到八公山里的淮南虫化石。我感觉时间正扑面而来。这是青龙寺得名的实物原因吗?这应该是青龙寺的第二件镇寺之宝吧!

据说这片化石,原来一直裸露在外,眼看着日渐的模糊不清。于是在若干年前,凤台县的有关文化单位拨出资金建起了这几间平房,予以保护。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前几天,在一个文化群里,一位和我一样热爱淮南地域文化的老师,曾经深情地叙述了他与一位现在已经身陷囹圄的领导当年的交往。当年,那位领导非常支持他的一项与八公山地域文化有关的工作。那位领导失去权职以后,所有的政绩被一票否决,同时失去了朋友圈,显然寂寥了。但是,这位文化人却冒着大不韪的风险,公开赞扬那位领导对文化工作的支持。

明白吧,只有文化工作者才有这份纯净和胆识,才敢逆风飞扬,说出一句公道话。因此,对文化工作的支持永远都是值得的。亦如刘安王组织门客在八公山里对《淮南子》的整理。尽管刘安王升天了,他却因为博大精深的《淮南子》而名垂千古。

青龙寺的观音大殿台阶高耸,站在这里向北观看石砌小寺,小小的寺庙独自矗立。我很好奇,近些年来,国泰民安,物质力量似乎雄厚了,到处开始大拆大建,拆旧建新,拆真建假,拆小建大。许多复古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好像这样才能印证教科书上的“泱泱中华”。这座小小的寺中之寺怎么没有被拆除而得以幸存呢?是比丘尼们目光前瞻?文保意识强烈?文化情结深厚?

她们说,怎么不拆呀,拆了,就是拆不掉。我紧接着询问,拆了怎么会拆不掉呢?她们说,拆除的工钱都给了人家,结果谁拿到这个钱,谁就得病而卧床不起,后来就没有人再提拆除石砌小寺的事了。歪打正着,青龙寺就有了寺中之寺,青龙寺就有了自己的珍贵特质,青龙寺就保存了货真价实的实物史料。这是青龙寺的神秘之处吗?

巧合与错过,偶然与期待,世间总会有一些意外。我倒是真的希望这是有眼界的人决策的结果。因为巧合的几率太低了,那些经年风雨都没有侵蚀掉的珍贵记忆,实在需要我们主动的保护,而不是慑于迷信才不敢轻举妄动。有时候,我们一方面搜肠刮肚去杜撰故事证明自己的资历,另一方面又在毫不手软地破坏掉已经占有的宝贵遗存。

青龙寺的这座寺中之寺,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硬山的墙,圆圆的石鼓。那砌墙的方整石头,在石匠们的手里錾出过多少火花?这座1857年重修庙宇时建立的建筑,集中了当时乡绅名流们的智力和财力,在当时应该算是颇具规模的吧。

今天,它在当代建筑的宏伟面前显然是寒酸的。但是它与复古建筑的华彩相比,却又不会黯然。奇妙吗?原因你知道吗?人,不只是让肉体居住在建筑物里,更是让灵魂蛰伏在对先人智慧的虔诚里。超越绝对不是僭越。

在化石平房的南面是观音大殿,在观音大殿的背后,就是青龙寺的外院山坡。在比丘尼的指点下,我们来到那里,看到了一处土地庙。土地庙是中国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大都是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是分布范围最广的祭祀建筑,小到两块砖一片瓦,大到皇皇的高堂。此处的土地庙属于简陋型,却也在荒草丛中有一条人迹踩出的小路,那里有燃烧的红烛,有供奉的苹果。

天色暗了下来,土地庙的洞穴里一片黑暗。幸好比丘尼让我们携带了手电筒,还交代我们要说,土地爷爷、土地奶奶,今天我们来看看你,打扰你了。于是,同行的千纸鹤拿出手电筒,口中念念有词,一幅虔诚的表情,熏染的我不敢造次。

洞穴里摆放着一块雕刻着人形的石头,那就是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他们天天守在这里,看着天天守在这片土地的农民。土地神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土地权属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中国人敬奉土地神,就是渴望每个人在出生之后都能拥有自己的土地,以确保衣食无忧。但是,这种设想只有在1949年之后,才成为现实。当衣食无忧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现实时,人们的期待显然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们的灵魂该去往哪里呢?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暮色开始四合,我们要告别寺中有寺的青龙寺了。比丘尼客气的挽留大家吃顿斋饭,我们连声感谢,不便打扰。其中一位比丘尼师傅请我们留步,她去取来一些苹果和桔子请我们带上,我们空手而来,怎么好带走别人的东西?她说,这是经过中秋佳节供奉的佳果,吃过之后,吉祥如意,百毒不侵,有着美好的寓意。我们更加诚惶诚恐,不敢轻易收下。她们说,这些水果,四方来,四方去……千纸鹤先生画蛇添足地解释一句,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意思。

我们带着感谢,收下了这份暖暖的心意。我喜欢在清晨或傍晚的时候,慢走这种清净的庙宇。不是迷信,而是观瞻发展的步伐,体会心灵的虔诚。人生而平等,总要有一处场所来普度众生。当心灵波澜起伏的时候,总要有一种思想让它归于安宁。看到今昔之对比,你才会更加珍惜今夕。

《寺中有寺的青龙寺》   2018.10.1

作者:崔小红,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教师

(0)

相关推荐

  • 拾遗177~178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拾遗177 五经富小型土地庙非常多,体现人民敬天爱地.土地庙一般造型小,一是劳苦人民本身省吃俭用,财物有限,二是土地特点,低低矮矮,如果高大上,就 ...

  • 生命虽然美丽,但也很脆弱

    俗话说:生命虽然很美丽,但也很脆弱,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这是每一个活在这世上的人必须经历的. 之前有朋友联系峰民给自己母亲堪舆一块风水宝地,因为她妈妈可能不日西去,阴宅风水这也是峰民主要研究的.而这位 ...

  • 走进游埠镇柴埠江村:村中有晚唐建筑石壁寺遗址

    走进游埠镇柴埠江村:村中有晚唐建筑石壁寺遗址 柴埠江村位于兰溪市游埠镇政府驻地西南2000米.村民委员会驻地柴埠江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山地丘陵,区域面积0.8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750亩.耕地2 ...

  • 青龙寺遗址博物馆 看唐代著名寺庙 ——西安行(10)

    青龙寺位于西安东南郊铁炉庙村北,即唐长安城的新昌坊南隅.该寺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28年),原名灵感寺,唐睿宗景龙二年(公元711年)改名青龙寺. 唐代佛教兴盛是空前的,而城内的佛寺更为突出,其传 ...

  • 湖北仿建西安城,有城墙、青龙寺、大唐西市,游客感觉穿越了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湖北. 看过金庸<神雕侠侣>的朋友,对湖北襄阳这座城市应该并不陌生.郭靖.黄蓉守襄阳,抵抗蒙古大军的故事,是郭黄二人侠之大者的最佳体现.这座2800 ...

  • 青龙寺——《妖猫传》取景地

    青龙寺是西安著名的寺庙,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是一座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寺. 它是唐代密宗寺庙,很多日本僧人在此学习,位置离大雁塔不远,坐地铁三号线在青龙寺站下车,出地铁 ...

  • 苏州太湖边的千年古寺,康熙乾隆共来过7次,寺中有件3000年国宝

    苏州太湖边的千年古寺,康熙乾隆共来过7次,寺中有件3000年国宝

  • 青龙寺樱花

    <青龙寺樱花> 记者 谢伟 摄 春雨淅淅沥沥地来了.我没有任何犹豫,打着一把伞,向外走去.雨点敲打着雨伞,跳跃着,叮叮咚咚的声音,欢快调皮的动作,让我的心慢慢地荡漾起来. 路边的小店,陆陆 ...

  • 小渔打卡西安青龙寺,赏樱花看风景,偶遇众多汉服美女,太羡慕了

    小渔打卡西安青龙寺,看樱花赏风景,遇到众多汉服美女,太羡慕了.

  • 【手绘星球】青龙寺手绘场景

    2.24直播中的青龙寺场景手绘打卡,大家可以加入手绘星球和小蚁君一起打卡一整年,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手绘星球"获取详细介绍~ 2.24直播中的青龙寺场景手绘打卡,大家可以加入手绘星球 ...

  • 西安青龙寺的樱花开了,为何如此令人向往?穿越花海,穿越回唐朝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四季流转,风物成诗.春日花又开. 对于热爱自然的游人而言,西安的春天,青龙寺似乎是不能不来的地方. 提前一天预约好了门票,今天一早奔赴青龙寺.刚出地铁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