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120:韩愈原毁

原:推究;毁:毁谤;原毁:推究毁谤的根源。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1、君子:指士大夫阶级; 2、重以周:严格而全面;以:连词,相当于“而”; 3、轻以约:宽容而简单; 4、怠:懈怠。

闻古之人有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其如舜者。

1、舜:名重华,号有虞氏,又称虞舜,传说中的上古圣王,五帝之一,统治时期“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孟子》说舜“善于人同,乐取于人以为善”; 2、求其所以为舜者:探求舜之所以为舜的道理; 3、乃:竟,却; 4、早夜以思:即早晨晚上思考; 5、就:追求。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1、周公:姬旦,西周初年政治家,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相传他制礼作乐,多才多艺,史家称颂为贤相。故此以为臣的代表; 2、多才与艺人:《尚书·金滕》,周公言“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艺:技能; 3、后世无及焉:后代的人没有能赶得上的。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1、是人:指古之君子;病:缺点; 2、其于人:指对待别人; 3、良人:善良的人; 4、“取其一”句:肯定别人一个方面,而不苛求别人其他的方面,论别人的当前的表现,而不计较别人的过去,小心谨慎地只恐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好处; 恐恐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能,容易学会。他们对待别人,却说:“能做这些好事,这也就足够了。”又说:“能有这些技能,这也就足够了。”岂不是要求别人宽容而简单吗?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1、其责人也详:责备别人面面俱到,详尽而苛刻;详:详尽,要求严格; 2、其待己也廉:对自己要求很少,不严格;廉:少,要求不严; 3、自取也少:自己的收获就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有这些优点,这就足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技能,说:“我能有这些技能,这就足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己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止步不前,这不就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他们要求别人,却说:“他虽然做这些好事,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些技能,但他的才用不值得称道。”举出别人一方面的短处,不考虑别人其他方面的长处。追究别人过去的差错,而想不到别人新的成就和进步,心中惶惶不安只怕别人成为有名望的人物。岂不是责求别人太周全了吗?这就叫做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身,却用圣人的标准苛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jì)之谓也。怠者不能,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1、虽然:尽管如此; 2、修:上进好学,指品德才能的进步; 3、其应者:那些随声附和的人;其人之与:那人的朋友等人; 4、其畏也:是指惧怕那个所谓良士的人; 5、怒于言:用言语表示愤怒; 怒于色:以脸上的表情表示愤怒。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yuè)于言,懦者必说(yuè)于色矣。

1、说:同“悦”,高兴。

是故事修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道德之,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之,其国家可(jī)而欤(yú)!

1、事修:指事业有所成就;谤兴:毁谤随之而起; 2、光:光大,显著;行:实行; 3、有作于上者:有作为而又居上位的人; 4、存:记住; 5、几:庶几,差不多;理:治理。

《原毁》全文:

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jì)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yuè)于言,懦者必说(yuè)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jī)而理欤(yú)!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原毁》全用重周、轻约、详廉、怠忌八字立说。然其中只有一“忌”字,原出毁者之情,局法亦奇。若他人作此,则不免露爪张牙,多作仇愤语矣。《原毁》篇,到末才露出“毁”字。大都详与廉,毁之枝叶;息与忌,毁之本根。不必说毁,而毁意自见。

(0)

相关推荐

  • 论语: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

    周公是中国古代"圣人"之一,孔子努力继承自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国古代文化的重任.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quo ...

  • 喜雨亭记原文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 ...

  • 答客难原文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6义正怀远非名非利

    题文诗:故动于近,成文于远.察所夜行,周公惭景, 君子慎独.释近斯远,反而塞矣.故闻善易, 以正身难.夫子见禾,之三变也,滔滔然曰: 狐向丘死,我其首禾.君子见善,则痛其身; 其身苟正,怀远易矣.故诗 ...

  • 圣人心中君子中的君子,与废柴中的废柴,都分别有这些特质。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儒家经典」,四书里<大学>的共读. 01. 君子中的君子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 ...

  • 【歪读《古文观止》】以“乐”往来——《季札观周乐》

    我码字,别的本事没有,啰哩啰嗦的本事疯长.猛然惊觉时,已病得不轻.自己给自己开方子治病,勒令自己每篇码字不得超过1200字.治了半月有余,有意识没效果.而这一篇,我有信心卡在1200字内,而这1200 ...

  • 古文观止:《原道》韩愈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原道 唐代 · 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 ...

  • 古文观止:韩愈《讳辩》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讳辩 唐代: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 ...

  • 古文观止119:韩愈原道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yí)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1.博爱:无所不爱,即儒家倡导的仁民爱物: 2.行:践行, 做实际工作:宜:适宜,合理:<礼记·中庸>:&q ...

  • 《古文观止》经典语录:你需要了解背诵的那些千古名句(收藏)|古文观止|进学解|天人之际|韩愈|云无心...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是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书名"古文观止"意思是"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 ...

  • 古文观止142: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shì),为唐宰相,与褚(chǔ)遂(suì)良.韩瑗(yuàn)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 ...

  • 古文观止141:韩愈•祭鳄鱼文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1.潮州刺史:韩愈于元和14年(819年)元月上<论佛骨表>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同年10月移韩 ...

  • 古文观止140:韩愈•祭十二郎文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的侄子,因其在族兄弟中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老成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大哥韩会无子,出继给韩会作子嗣.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 ...

  • 古文观止139: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zhé)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 ...

  • 古文观止138:韩愈•送石处士序

    石处士:石洪,字濬川,洛阳人,德高望重,颇具才略,曾为黄州录事参军,后归隐洛北十年之久.当乌氏以国之大事相邀,石洪便欣然出山就任其幕府参谋: 处(chǔ)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