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和白居易差了十六级
笔记时间:2021年6月15日
笔记地点:白沙小区
全文4节,约1500字,有删节

台阶。选自网络
01
起床前学习强国。
其一,唐诗一百首微电影《琵琶行》,时长9:50,前面部分(到7:34止)是整首诗的音画朗诵,中年男声,厚重顿挫;后面部分是诗意的简单诠释。
其二,东莞信息技术学校黄佩仪老师的微课《琵琶行》,时长8:55,主要是诵读教学,男生和女生分仄声部和平声部诵读。
其三,阅读长文《白居易遗爱在九江》,作者朱虹、张雷。
02
唐朝规定,凡被贬谪的官员,诏书下达的隔日必须启程,而且要“日驰十驿以上”,一驿三十里,一天至少要走三百里。
公元815年农历八月初,白居易从长安出发,于十月初到达江州(即今江西九江)。他一路写了52首诗。
初到九江的三个月里,白居易闭门不出,在灯下检点书箱,编撰文集,对自己的过往履历、生平取舍、文学倾向进行剖析,写成《与元九书》,凝练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理论。
随着816年春天的到来,45岁左右的白居易,拄着红藤杖,开始游九江。白居易虽是贬谪之身,但司马一职的名头在地方上还是响亮的,兼有高僧逸道文友倾情相招,自然诗兴大发。
据作者介绍,白居易一生留下了3000多首诗作,与九江相关的高达370多篇,远远超过他外放在忠州、苏州、杭州期间的总和;其中更有《琵琶行》《与元九书》《庐山草堂记》等重量级代表作。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尤其引起我兴趣的是,江州司马是个什么官职?
在唐代,对于江州这样一个人口四万以上的州而言,设置了刺史(从三品)一名,别驾(从四品下)、长史(从五品上)、司马(从五品下)各一人,余下不提。
司马的官品是从五品下,在唐朝属于九品三十级官制中的第十三级。白居易贬官前的官职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为正五品上,去任江州司马确实是连贬了三级,但仍然比正七品的知县要高五级。
唐朝官制分为九品,品中分阶,一品不分从,二品、三品只分正从,四品到九品正从中又分上下阶,所以由正一品到最后的从九品下,总共是九品三十级。
03
司马行政上主管军事民防,实际上由于中唐以后,地方藩镇实力强大,刺史可以自行聘用幕僚,组建一套管理班子,所以司马成了非领导职务,只相当于巡视员。
白居易自叙“司马之事尽去,唯员与俸在”,意思是他不需干事履责但保留了名分和俸禄,类于现在的“吃空饷”。
又言“州民康,非司马功,郡政坏,非司马罪”,意思是民生和政治好和坏都和他不相干。
当然,白居易也不全是吃空饷,“案牍来时唯署字”。“署字”就是签字的意思,公文或者发票来了,他得签署“白居易”三个大字。
哈哈,老白“案牍来时唯署字”,此举颇类鸟儿这样一个分管财务后勤的副校长。
鸟儿就职的学校是股级事业单位,副校长是副股级。据搜,从九品下相当于现在的副科级,副股级和副科级差了两级,在九品三十级官制中属于不入流的等级,但按惯例可附于从九品下。
鸟儿的附从九品下和老白的从五品下比较,画等级图一一算来,差了十六级。这差距大约也是鸟儿的文字和老白的文字的差距。
念兹,玉(乌)容寂寞泪阑干!
04
今日是端午假后复课。参加行政例会。罗校布置期末工作。
罗校最后还传达了局领导关于2020年度教育质量目标奖延迟发放的原因,一是政治原因,二是技术原因(财政系统升级),希望各年级主任向老师们作好解释。
大课间参加班主任会。接着上一节课。
然后呢,大部分时间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在习、李、吴等送来的一叠又一叠叠叠不尽的报账单上“署字”。
并且还在回家吃晚饭(一条鲫鱼+一杯酒)又赶去学校,加班“署字”到22时许。
出去添添肚子,吃美蛙,喝豆渣汤。同从家里着拖鞋短裤赶来的老友饮一杯小毛铺,问一些担心。

台阶。选自网络

谢谢您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