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病情下定合适的针灸处方?

针灸配穴处方就是把具有类似治疗作用的腧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组穴位,也是辨证论治的结果。针灸选穴是针灸治疗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如何选择穴位,既体现了医者的治疗指导思想,又反映了医者的针灸学术水平。

(一)根据腧穴所在部位

根据腧穴所在部位选穴,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许多针灸处方都是围绕病变部位选穴配方的,尤其是对一些器质性病变,诸如甲状腺肿大、带状疱疹、腱鞘囊肿以及各部关节扭挫伤,局部选、配穴更能充分发挥疏通局部经络之气的治疗作用,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学术思想

(二)根据腧穴所属经络

由于脏腑、经脉之间有着许多特定的联系,诸如表里配偶关系、同名经经气相通关系、经脉之间的母子关系及交叉、交会关系等,于是针灸临床上也就产生了许多按经配穴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根据腧穴所属经脉,结合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子母经配穴、交会经配穴等来选择合适的穴位。以体现“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学术思想,也突出脏腑、经脉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地仓、颊车、内庭治面瘫属本经配穴法;支沟、阳陵泉治胁痛为同名经配穴法;肺气不足配太白、足三里“培土生金”为子母经配穴法。

(三)根据腧穴的不同性能

每个腧穴都有各自的性能(也即“穴性”)和一定的主治特点,例如外关清热解表,曲池祛风止痒,丰隆健脾化痰,阴陵泉清利湿热等。穴性决定着主治范围,主治又验证着腧穴性能。有时更可以结合一个腧穴的特定穴性质来定穴,如内庭是胃经荥穴,“荥主身热”,故内庭能清泄胃热;阳陵泉为八会穴中的“筋会”,故治疗筋脉拘急效果独特;足三里能统治各种消化系统病症,实因其是胃经(下)合穴,“合治内腑”,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说;头维治偏正头痛、三阴交治脾肝肾诸疾又同属交会穴的治疗作用。

(四)根据腧穴的特定配伍方法

在古今数千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创造出许多固定的配伍方法,如合谷配太冲称为“四关”,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镇痉宁神等多种功用;关元、三阴交均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所以,从古至今二穴联用,广泛治疗泌尿、生殖、内分泌各系统的多种病症;肩髃、肩前配肩贞则称之为“肩三针”,三穴以前、中、后的分布形式,广泛联系着整个肩关节,为各种肩关节病之首选。

(五)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

中医临证,强调辨证论治。不同的“证”是由不同的病因病机演化而来。例如中风偏瘫,针灸取穴大多是偏向于手足阳经的腧穴,这是由于风邪多犯阳经之故;内脏下垂之证,皆因中气不足,故取气海、脾俞、足三里,意在补中益气;神志病证,基本上都与心神有余或不足有关,处方中神门、心俞必不可少;若更兼痰蒙清窍,那自然又要配上丰隆这个豁痰要穴了。

.(六)根据针灸治疗原则

熟知针灸治疗原则,临证配穴处方则有章可循。大凡瘫痪、肌肉萎缩之证,取合谷、曲池、伏兔、足三里等穴,因于“治萎独取阳明”之论;关节扭伤取阿是穴点刺出血,乃是遵循“菀陈则除之”的治则;因感受风邪而致的皮肤瘙痒,取血海、膈俞,基于“治风先治血”的古训;急性病症选腹募穴治,慢性病症选背俞穴治,又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学术思想的具体体现。

(七)根据治疗方法和补泻手法的不同

针刺或艾灸的不同治法,会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例如外感疾患有风寒、风热之异,内伤病证有虚证、实证两端。若是外感风热,大椎穴针之清热解表;外感风寒,大椎穴灸之温经散寒。若是胃肠实证,针中脘通调腑气;胃肠虚证,灸中脘(或拔火罐)温中止痛。而补泻手法不同,也赋予同一针灸处方不同的意义。例如失眠和嗜睡、癫证和狂证,均可选照海和申脉治之。不同的是,失眠和狂证属阳盛阴虚,应补照海、泻申脉,是谓“补阴泻阳”;嗜睡和癫证属阴盛阳虚,则应补申脉、泻照海,是谓“补阳泻阴”。合谷配三阴交,既可堕胎,又能保胎。关键在于,堕胎应补合谷、泻三阴交使气旺血衰而起作用;保胎宜泻合谷、补三阴交使气衰血旺而产生效果(慎用)。

(八)根据古人和他人的经验

根据经验用法来选穴,一般用于奇穴、新穴和治病确有奇效但机理尚不清楚的腧穴。例如少泽治疗乳少,至阴纠正胎位,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周炎,迎香透四白治疗胆道蛔虫症等。这类穴位也最容易受到质疑,要实事求是的认识这些腧穴的治疗作用,经验就是经验,切忌作牵强附会之解,因为此经其他穴无此作用,此经本身的穴也无此作用。

(九)根据现代科研成果

在对腧穴的研究方面,许多成果已经初步揭示了一些作用机理。例如四缝作为治疗小儿疳疾的特效穴,针后大大提高体内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活力,提高消化能力;同时增加血中钙、磷的含量,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也有助于患儿骨骼发育和健康成长。针刺胃病患者的足三里穴,当胃弛缓时可使之收缩;当胃紧张时可使之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状态,这才使足三里既能治疗胃下垂,又能缓解胃痉挛。针刺太冲、阳陵泉二穴,既能增强胆囊收缩次数和力度,使胆汁排泄量增加,又能缓解胆道口奥狄括约肌的痉挛。前者有利于排出胆结石、蛔虫和消除黄疸;后者可止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引起的绞痛。凡此,都可以为我所用,也增强了说服力。

选穴的途径还有很多,以上仅是摘其要而述之。选穴时也不可前后矛盾。例如说近视、夜盲本属肝血不足,本不应该用肝经的“子”穴行间,但误用后还要误解为行间能疏肝理气、平降肝火,岂不是一错再错?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0)

相关推荐

  • 膀胱炎的针灸治疗

    膀胱炎 穴位:秩边 特点:清热除湿,消肿通便. 用针方法:用四寸针,进针三寸深,刺至(向)会阴,产生针感得气,留针20分钟,在10分钟后再行针一次即可.注意对于急性症要进行2-3次治疗. 按:秩边透水 ...

  • 中医针灸讲座003——腧穴总论

    孙会斌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 今天 孙会斌讲中医针灸03.mp3来自悟道了玄医道传承00:0044:54 腧穴总论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本写作"输",或从简 ...

  • 国医大师们的常用针灸处方合辑

    近半个世纪以来,针灸学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处方,而且对处方的机理研究也不断地深化.本章精选了部分针灸名家及国医大师的现代处方供大家学习.参考.提高. 第一节 内科病证处方 一.醒 ...

  • 针灸处方《密配》

    疑难杂症 口 苦: 目前国内外均无药物治疗.中医理论认为此症为三焦经热.用三棱针刺关冲穴放血一滴如绿豆大,隔天一次,两次可愈.­ 口 臭: 此为常见之症,目前国内外均无特效药物治疗.中医理论认为此症为 ...

  • 针灸处方有效方

    ​20个最有用的针刺处方 1.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向鼻根15度进针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转动腰部.1次即愈! 2.失语:刺双侧涌泉,亦可电针.一般1-2次即可痊愈. 3.偏头痛:颔厌透悬颅.悬厘.针患侧 ...

  • 金针王乐亭丨常用9大针灸处方

    导读:看似平常的穴位,在王乐亭老这里稍加一组合,临床疗效就出来了.像我们熟知的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等穴,经王老配伍,并组成相应的方子,加之手法独到,效果就有了.文中提到的老十针.手足十二针.督脉十三针 ...

  • 看了就会用的“针灸处方”,了解一下

    导读:今天继续学习一下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杨继洲的"针灸处方". 1 治手臂疼痛方 [症状] 手臂冷风酸痛 [处方1] 肩井.曲池.手三里.下廉 [处方2] 手五里.经渠.上廉 [按语 ...

  • 最有用的特效针灸处方和刺血心得体会!!

    最有用的针刺特效处方和刺血心得体会!! 卢医 前天 最有用的针刺处方: 1.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向鼻根15度进针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转动腰部.1次即愈! 2.失语:刺双侧涌泉,亦可电针.一般1-2次即 ...

  • 常用九大针灸处方(干货收藏)

    常用九大针灸处方(干货收藏)

  • 常用九大针灸处方

    常用九大针灸处方(干货收藏) 承真传医 1 手足十二针 组方:合谷.内关.曲池.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 其中合谷.曲池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同名经手阳明经穴位:三阴交.足三里分属于足太阴脾胃经.足阳明胃经 ...

  • 金针王乐亭丨常用9大针灸处方(超干货收藏)

    导读:看似平常的穴位,在王乐亭老这里稍加一组合,临床疗效就出来了.像我们熟知的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等穴,经王老配伍,并组成相应的方子,加之手法独到,效果就有了.文中提到的老十针.手足十二针.督脉十三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