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痒痒治疗好怎么办
对于湿疹的病因,中医和西医的认为是各不相同的,总的来说,湿疹的外部原因包括自然界的过敏原,化学物质和环境因素。湿疹是遗传和免疫力下降所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是难以根治的疾病。一般都是采用缓和的效果来治疗湿疹的病情。
中药可以解决湿疹治疗中很多难点,如湿疹的渗出、常规抗过敏治疗产生抵抗等。及时的中药介入,往往收到很好的临床疗效。古代中医文献无“湿疹”之病名。根据其临床特征,主要归属于“浸淫疮”、“湿毒”的范畴,又据其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对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论及病机十九条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指出:“浸淫疮,黄连粉主之”,首次提出中医对症疗法之方药。随着历代医家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并得益于医学的进步,中西结合将为湿疹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中医对湿疹病因的分析:
1、血燥风胜向为血热之躯,因七情过度,致心火炽盛,内扰心营,暗耗心血,血虚风胜,交织于肌肤,致肌腠失荣,疮疹叠起。
2、脾虚湿阻脾胃素虚,或因饮食失节,戕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津液不布,水湿蓄积,停滞于内,浸淫肌肤,而发湿疹。
3、外邪袭表腠理素虚,加之经常涉水浸湿,湿性粘滞聚于肌腠,影响卫气宣发,营卫失和,血行不畅,外卫不固,易受风热之邪入侵,湿与风、热三邪互相搏结,充于肌腠,浸淫肌肤,发为湿疹。
4、湿热内蕴素体阳盛,嗜食炙膊厚味、酒、烟、浓茶、辛辣之品,脾胃受伐,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互结壅于肌肤,影响气血运行,而发湿疹。
湿疹在治疗的时候可以采取清澈透明,气味芳香,患者依从性好的复方黄柏液进行治疗。复方黄柏液由黄柏、连翘、金银花、蒲公英、蜈蚣组成。方中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连翘味苦,性凉,归心、肝、胆经,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为疮家之圣药;金银花味甘,性寒,能清热解毒,可治疗痈肿疔疮等;蒲公英性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疡; 蜈蚣具有攻毒散结、通络逐瘀的作用。方中苦寒之品,多具清热解毒之功效,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湿疹病因尚不明确,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出现过湿疹这种皮肤疾病。部分人直接出现了慢性湿疹,先有痒感,搔抓后出现皮损。此时皮损部位会出现对称性或者多形性,而且会伴随着明显的瘙痒表现。因此在发现湿疹之后,需要综合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
目前已知的分为两类因素。一类是内在因素,如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等)。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腿静脉曲张等)、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后者与个体易感性有关。二类是外部因素,本病的发生可由食物(如鱼、虾、牛羊肉等)、吸入物(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所诱发或加重,本病的反生与各种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少数可能由迟发型超敏反应介导。
湿疹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到了冬天的时候,要穿纯棉的内衣,洗澡不能用太热的水,需用温水洗完澡后,全身凃保湿霜。皮肤屏障功能破坏以后,外界过敏的物质容易进入,引起皮肤过敏,保湿是最基本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