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技术】蚕丝蛋白、甲壳素纤维混纺纱线的开发

张红梅   袁秋梅(汶上如意技术纺织有限公司)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纺织品和服装的舒适性、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天然功能性,健康环保类纺织品成为未来纺织品市场的主流。近期通过市场调研,我公司开发生产了蚕丝蛋白、甲壳素纤维的混纺纱线。

1 蚕丝蛋白纤维性能

蚕丝蛋白纤维是综合利用高分子技术,制成的新型生物质纤维,手感柔软、滑爽细腻、便于染色、色泽艳丽,光泽柔和。蚕丝蛋白纤维由18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对人体皮肤十分有益,具有呵护肌肤的特殊功效,可消除肌肤疲劳、抗紫外线,延缓衰老。

2 甲壳素纤维性能

甲壳素纤维是以天然高聚物蟹壳、虾皮等原料加工制成的一种新型环保纤维。生物降解快,吸湿透气性好,可直接用活性、还原多种染料进行染色,色泽鲜艳。具有独特的抗菌、消炎、止血、镇痛作用。

3 产品品种定位

开发针织内衣用纱线。由于新型纤维的价格较贵,首先考虑的是原料成本的投入,在保证纱线性能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混纺比、颜色、纱支、组分等。
我公司选用精梳细绒棉、莫代尔与蚕丝蛋白、甲壳素纤维混纺,即可以保持蚕丝蛋白、甲壳素纤维混纺的保健性和功能性,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增加了纱线的强力,提高纱线的可纺性,保证车间生活正常。
根据2013年法国PV发布的2014春夏颜色流行趋势及客户需求进行定色。我们将颜色、原料及混纺比定为:35棉/35莫代尔/20蚕丝蛋白/10甲壳素40S/1针织纱,颜色:R09(灰色)、 R5013(红色)、R2012(米色)。

4 原料准备

为了使面料柔软滑顺又不过分悬垂,并保证生产顺利,我们选用了性能适中的原料:1.2D×38mm蚕丝蛋白纤维、1.5D×38mm甲壳素纤维、1.4D×38mm莫代尔纤维和普通细绒棉纤维。

5 纤维预处理及工艺流程

(1)蚕丝蛋白纤维、甲壳素纤维分别经和毛机预开松一遍。
(2)由于蚕丝蛋白纤维、甲壳素纤维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静电,在和毛过程中加油水进行预处理。分别加入0.5%抗静电剂、2%的水,单独养生12-16小时。
(3)养生后的蚕丝蛋白纤维、甲壳素纤维与莫代尔、棉再进行三遍混合,以确保混合均匀度。
(4)工艺流程:和毛→梳棉→并条机(采用三道)→粗纱→细纱→络筒。

6 质量控制要点

6.1梳棉工序工艺技术措施

梳棉工序主要解决梳棉成条困难、堵斜管问题。为提高纤维的转移能力,锡林-盖板隔为0.35、0.35、0.30、0.30、0.35mm,生条定量为17.5g/5m,上下轧辊间隔距为0.20mm,提高各通道光滑度,减少堵塞断条。锡林转速为330r/min,刺辊转速为780r/min,盖板速度为81mm/min,道夫转速为17r/min。生条棉结为2粒/g,棉网清晰度良好,生条外观光滑细腻。
6.2并条工序工艺技术措施
并条采用三道并合,胶辊用WSN型涂料进行处理,车速偏低控制,喇叭口偏小掌握,提高条子抱合力。前罗拉线速为225m/min,喇叭口2.4mm,熟条定量15.0g/5m,罗拉隔距15×20mm。
6.3粗纱工序工艺技术措施
合理选择粗纱捻系数,既要提高纤维间抱合力,又要防止细纱出“硬头”现象,经优选粗纱捻系数定为91。纺纱时纺纱张力偏小掌握,以减少纱条意外伸长。
粗纱定量为5.5g/l0m,总牵伸7.5倍,前罗拉转速为195r/min,罗拉隔距10×26.5×31mm。
6.4 细纱工序工艺技术措施
细纱总牵伸38.5倍,后牵伸1.2倍,捻系数378,前罗拉转速185r/min,罗拉隔距18×24mm,钳口隔距块2.5mm。成纱质量较好,管纱质量指标见表1。
表1棉/莫代尔/蚕丝蛋白/甲壳素35/35/20/10  40S/1成纱质量指标
6.5 络筒工序工艺技术措施

自动络筒采用低速度、小张力,以降低单纱条干CV值、毛羽等指标的恶化,同时自动络筒也确保了筒纱的良好成形,减轻后工序断头。线速为800m/min,张力采用4~8mbar。
6.6 合理控制温湿度  
根据纺纱经验,各工序湿度稍偏大控制对纺纱有利,经摸索各工序温湿度规定见表2。
表2 各工序质量要求
按以上温湿度合理调整,各工序纺纱生活正常,质量指标稳定。

7 结论

通过加强对原料性能、产品定位、设备配置、工艺参数等方面分析研究和优化调整,使产品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编辑:纺织大学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