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唱中不可饶恕的十项错误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喉这五个咬字发音的部位.

2.倒字:戏曲演员要想把字唱的准确,必须把阴,阳,上,去(四声)找准,如'他'字,属于阴平如把他读成上声,则为'塔'字了.'倒字'就是不辨四声.

3.飘:演员再唱念中吐字轻飘无力.在京剧演唱中非常讲究'喷口'(既爆破音)所谓'喷口'即要求演员在咬字时,要把嘴皮收紧,把气息用足.'飘'也正是由于嘴皮子没劲,气息不足所造成.

4.口紧:亦称做'牙关紧'.即演员在咬字发音时张不开嘴,上下槽牙过于收合.这一毛病不仅影响着吐字的清楚准确,而且也造成了发音上的直平,沉闷.出现'牙关紧'毛病的原因,大多为训练不得法所致.

5.冒调:演员在演唱时,所唱的曲调调门比伴奏乐器(胡琴或笛子)规定的调门高,叫做'冒调'。出现这种毛病一般说有两个原因,一为演员的耳音不好,听音有误;二为演员用气过猛.

6.塌调:亦称'荒调'或“黄调”,即演员在演唱时,所唱的曲调调门比伴奏乐器(胡琴或笛子)规定的调门低.出现这一毛病的原因也有两个原因,一是演员的耳音不好,听音有误;二为用气不足.

7.坠:演员在演唱时比原来规定的节奏慢着一点叫'坠',这种毛病出现在重点唱段中往往要破坏人物感情和戏剧情节的正确表达.造成这一毛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演员在演唱中,对于人物性格,剧情发展,缺乏应有的理解.有时演员对所唱曲调欠熟练也易造成此毛病.

8.丢板:亦称'走板'京剧曲调的节拍,是以'板','眼'划分的,凡曲调的头一拍者,均称做'板'其余者为'眼'。如京剧演唱的规律来说,二黄为板起板落,西皮为眼起眼落.在演唱中若将'板','眼'唱错,通称'丢板'.'板','眼'的颠倒,在演唱中会影响曲调的和谐完美.

9.横气:京剧演员在演唱中很讲究用气,有所谓'气乃声之源'之说.气口的运用,不仅决定着声音的响亮与否,而且也决定着曲情的表达.京剧中的气口,包括吸气,储气,呼气,换气……等.演唱时口腔精神过于紧张,把气息横在胸部而不能运用自如地演唱.气口运用不好,还会导致声带的过度疲劳.

10.水腔:有造诣的京剧艺术家在演唱之既讲求声音的圆润悦耳,同时又要求声音富于感情,即所谓'声情并茂'。而'水腔'恰恰缺少上述两点,好似一碗白水,平淡而无味.导致这一毛病的原因,在于演员既缺乏演唱技巧,往往又缺少对曲情的理解.

(0)

相关推荐

  • ​好好学戏!一位戏迷《荒山泪》的学习笔记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来源:国粹京韵聊城京剧) 作者:论一个戏迷的自我修养 郑重声明:本学习笔记,是笔者个人的自学记录,不是专业人士的专业资料,不一定正确,仅供戏友参考,涉及到专业知识的疑问,请咨询 ...

  • [转载]演唱京剧的完美口型

    作者:修竹                                    一 李万春先生在<菊海竞渡>中有这样的记载: 崔先生那根筷子可又比红木板厉害多了,每次学念学唱,嘴皮子.腮 ...

  • 【京剧知识】京剧怎么练声

    京剧和歌唱的发声是否相同,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分析.应该说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京剧的练声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一)京剧中旦角的咬字.吐字技巧 如果说吐字既要清楚又要悦耳,那么 ...

  • 京剧锣鼓:长调门

    京剧锣鼓:长调门

  • 京剧演唱中吐字的几个规律性问题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 京剧演唱中的吐字,可以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京剧演员和票友都会把处理好演唱中的吐字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看待.它不仅涉及字的韵律.气息的调控.吞吐的力度.发声和共鸣腔体的运用等技 ...

  • 钱启明:怎样做到京剧演唱中声与腔合 字与气合 口与字合

    京剧讲六合,即"外三合,内三合"."外三合"讲形体. 身段:而"内三合"则讲唱法 --声与腔合,字与气合,口 与字合. 可以说京剧唱腔的技巧 ...

  • 私塾裘门:京剧演唱中吐字的几个规律性问题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京剧演唱中的吐字,可以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京剧演员和票友都会把处理好演唱中的吐字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看待.它不仅涉及字的韵律.气息的调控.吞吐的力度.发声和共鸣腔体的运用等技 ...

  • 怎样寻找京剧演唱中的共鸣 ?

    (内容来自网络) 怎样寻找所需要的共鸣 寻找共鸣最好以在学唱中逐步模仿的练习为主,专门的共鸣练习为辅,也就是最好在腔里找,适当注意共鸣的培养. (一)从气息方面着手 从气息方面来讲,找上面的共鸣往里收 ...

  • 张再峰:京剧演唱中的腔膛之音——共鸣(一)什么是共鸣

    京剧演唱中的腔膛之音--共鸣 (一)什么是共鸣 共鸣:物体因共振而发声,共鸣也称"共振."即一发音体振动引起另一发音体同时振动,从而使原发音的音量增大,京剧演唱中的共鸣就是运用这种 ...

  • 关于京剧演唱中每个字的收音

    (文章来自网络) 我们票友界的一些票友常出现的毛病是,先将字的声.韵全部吐出,然后用延长韵音的方法去对这个字去行腔.这实际上是歌曲的唱法,这是不对的.问题更严重的还在于,有的票友连韵的概念都没有,乱辙 ...

  • 京剧演唱中的腔膛之音——共鸣(二)“上膛音”——口腔共鸣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京剧演唱中的"上膛音"--口腔共鸣 1.口腔共鸣 "上膛音"即口腔共鸣(膛:器物的中空的部分),是指喉头以上至上腭的共鸣,是可以调节的共鸣 ...

  • 张再峰:京剧演唱中的腔膛之音——共鸣(三)“龙音”——头腔共鸣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三)京剧演唱中的"龙音"--头腔共鸣 "龙音",在京剧演唱中被视为头腔共鸣,而头腔共鸣是在唱高音时才会产生的,因此,可以将"龙 ...

  • 【侃京剧】京剧演唱中如何适时偷气和补气?

    羚雅程韵讲堂--京剧演唱中如何运用丹田气 交易担保 凤巢视频 羚雅程韵讲堂--京剧演唱中如何运用丹田气 小程序 戏曲演员唱戏时往往需要大量用气,气要吸得很足,演唱要显得自然,使听众感到舒适.演员如果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