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之谜--康熙得天花为什么没死

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清朝入关后十位皇帝中,有两位(顺治、同治)直接死于天花,另外还有两位(康熙、咸丰)虽然侥幸从天花的魔爪下捡回性命,脸上却永久性地留下了天花瘟神的特殊烙印——麻子。在这四位与天花有过直接接触的皇帝中,最具戏剧色彩的当属康熙大帝,那么康熙与天花到底有什么不解之缘呢?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九日,顺治皇帝病逝后的第三天,一个不满八岁的小孩一身孝服坐在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中,成为新一代的少年天子,他就是康熙皇帝玄烨。隆重的登基大典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此时,站在前面的文武大臣,依稀会发现小皇帝的脸上竟然有几粒稀疏的麻子。后人也许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几粒麻子,小皇帝才能够坐上那张万人垂涎的龙椅。

顺治皇帝突然病逝时年龄不到二十四岁,因此对于接班人问题他并没有太多的考虑也是事属必然。据史书的记载,顺治帝思考后事的安排可能是从正月初二日开始的。因为那天一大早,当学士王熙到养心殿问安时,顺治帝把他留在身边,直到晚上才出宫,谈了些什么已不得而知。然而,第二天,他又主动召见王熙,并让他靠近自己的床边说话。王熙在日记中记到:“是日,奉天诏面谕者关系重大,并前此屡有面奏,及奉谕询问密封奏折,俱不敢载。”王熙在自己的日记中都不敢把这些“关系重大”的内容记下来,可见君臣之间所谈论的内容除了继承人和其他重大人事安排,就是对自己政务得失的反思和对后事的担忧等。顺治帝当时已有八个儿子,长子和四子已先后夭折。剩下的六个儿子是:九岁的二儿子福全,八岁的三儿子玄烨、五岁的五儿子常宁、三岁的六儿子奇授、两岁的七子隆禧和八儿子永干。有人说皇太后原本指望继承人能仍出于自己的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古特氏,因此不仅连续给顺治帝册封了两位这个家族的皇后,另外还有四个博尔济古特氏女子被册为妃子。不过,值得深思的却是,不仅两个皇后不为顺治帝所喜爱,连遭冷遇,且六位女子都没有为顺治帝生下一男半女。那么,皇太后如果确有这种打算,现在也只能全部落空了。皇帝既然没有嫡子(皇后所生之子),就只能在庶出诸子中选择。常宁以下诸子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显然岁数太小,只有福全和玄烨两个尚堪择取。长期以来顺治皇帝一直看好次子福全,认为其年稍长且贤,想立为太子。但玄烨聪明好学,早为皇太后所垂爱,福全虽长一岁,但却有一只眼睛失明,显然与九五之尊的位置不般配。因此皇太后选择了玄烨。双方意见相持不下,只好求助于第三者的仲裁。而这个第三者,是在钦天监供职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在宫中当差已经很有些年头,官至一品,而且因有一次将皇后博尔济古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而深受皇太后的信任,顺治与他之间也保持着某种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曾尊称他为“玛法”,满语翻译过来就是“爷爷”之意。

这样,顺治最后接受了汤若望的劝促,舍去一位年龄较长的皇子,而封一位庶出的、不过八岁的皇子为帝位继承人。当时为促成这样一个决断所提出的理由是因为这位年龄较幼的太子,在髫龄时已出过天花,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而那位年龄较长的皇子,却尚未曾出过天花,与其父皇一样时时都得小心着这种可怖的病症。汤若望的理由使顺治帝折服,自己即将被天花夺去生命,还有什么能比这个理由更能打动他呢?就这样清朝入关后最高权力的第一次移交,竟是因一位皇帝死于天花,一个不会再得天花的、本不受父皇关注的皇子立即身价百倍。少年玄烨脸上的麻点顷刻间竟成了他得为帝王的资本,这是福气呢?还是祸患?

天花帮助康熙当上了皇帝,但康熙对天花并不存多少感激,相反天花留给他更多的是噩梦与仇恨。

天花在中医中称“痘疮”。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它很早就已开始为害人类。据考古发现,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公元前1160年)木乃伊上就已经出现了天花病菌。在中国,有明确的痘疹病理记载是从晋朝开始的。直到清初,天花依然被视为不治之症,令人谈痘色变。实际上,有清一代,天花曾多次泛滥,因此清史上曾有多起宫廷疑案与它有关。

康熙早年的生活就一直笼罩在天花的一挥爸拢錾挥卸嗑茫仙咸旎ù罅餍小2坏靡阎拢善淙槟副С鲎辖牵淖≡谖骰磐獾囊蛔(雍正时改为福佑寺)中“避痘”,可以说长期得不到父母之爱。两岁那年,他仍然没有躲过痘魔的侵害。好在,有乳母——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之妻孙氏的悉心照料,康熙硬是从天花的魔掌挣脱出来,只是脸上留下了不甚雅观的点点痕迹。这次与痘魔的“亲密接触”,给康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永远无法消除的一挥啊>荨妒プ嫱⒀蹈裱浴分屑窃兀滴踉谄渫砟暝担“联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联六十年来抱歉之处。”躲过天花的灾难之后,幼年康熙搬回了紫禁城,但天花的一挥叭允笔绷衷谒闹芪АS捎谔旎瓯罟幸渤34υ谌巳嘶炭值淖纯鲋小H绻杏腥说昧怂唬富仕持蔚染突岢龉“避痘”。如果城中有水痘病人,四周则用绳子围起来,谁也不准随便接近,即使是集恩宠于一身的皇子也不得四处走动。童年的活动天地因为天花的肆虐而被禁锢在很小的范围之内,这些惊恐与动荡的灰暗记忆填满了幼年康熙的梦魔。

然而,何其幸运的是:康熙很小就已出过天花,并且有幸存活下来,而且以后永远不用担心再会得上天花。于是,天花让康熙登上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金銮宝座。康熙登基之后,幼年的惨淡经历使其深深明白天花对大清王朝的威胁。在总结了前人防痘经验的基础上,他开始由过去被动防御而转为主动出击防治天花。在康熙的倡导推动之下,清朝天花防治开始走向科学化与系统化的道路。他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立了痘诊科,并在普天之下广征名医。北京城内还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可见,康熙将这件事情是当成一件大事来抓的。

康熙皇帝十分重视对传统隔离防痘方法的继承,并在实施中不断有所创新。最著名的一例就是避暑山庄的选择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围班制度的建立。这件事得从顺治时代说起,由于天花的流行,清初很长一段时间蒙古草原各部入觐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由于蒙古首领多为“生身”(即没有患过天花),,为避免传染起见,顺治消极地多年不接见来京的外藩首领,后来又规定没有出痘的蒙古王公也不许入京觐见皇上。康熙初年,这个规定仍然存在。据史书记载:康熙对于一些元旦来朝的外藩蒙古首领们自称已出过痘一事,表示担忧。康熙十年(1671)十二月二十七日,他降谕理藩院:“凡元旦来朝外藩王等,虽云已经出痘,联犹虑之。伊等所云出痘,信耶?疑耶?”

康熙十六年(1677)出巡塞北的途中,在热河发现了一个理想的避暑地方,决定在此建立一个避暑避痘的行宫。随即,康熙皇帝规定:以后凡是没有出过痘的蒙、藏、回、维等上层贵族,想要觐见皇帝,可以在每年七月到热河,九月随皇帝入围场秋狩,同时觐见皇上。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办法,因为天高气爽的秋天入觐,既避开了痘疫发作期,同时也达到了亲合少数民族各藩的目的。

幸运的是,康熙继位以后,多年的休养生息,使得北方连续性的天花爆发已开始减弱,而南方传统的种痘疫苗法也传到了北方。这种民间种痘法,最早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16世纪下半叶),被称为吹鼻种痘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方法叫旱苗法,即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细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入种痘者鼻中;另一种方法叫水苗法,就是将患者的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的鼻中。两种方法的原理事实上都是让种痘者轻度感染天花,发烧出疹,再经过一一精一一心护理,待病症消失,就具有了免疫力。

清初推广的传统的种痘疫苗法,是当时世界上最为领先的预防天花的方法。据记载,康熙时期,俄罗斯曾派人专门到中国学习种痘法。后来这种方法经土耳其传入欧洲。1786年,在此基础上英国人詹纳发明了“詹纳法”,也就是后来的牛痘疫苗法。

(0)

相关推荐

  • 由康熙种痘看清初对天花疫病的防治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病毒使全国笼罩了一层阴霾.当下,疫情防控成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回顾历史上,其实也有一些传染疾病发生疫情,比如天花.天花流行曾造成清初人丁大量死亡,由于当时医疗水平很低,得了天花无 ...

  • 当欧洲六千万人死于天花时,康熙大胆种痘避免儿子遭殃

    清朝皇帝的爹味儿 完整视频 文 | 毛立平 上一期专题中我们给大家讲了乾隆皇帝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是他的母亲和原配妻子,我们借此讲了皇帝作为儿子和丈夫与母亲与妻子之间的关系.那么在接下来的专题中, ...

  • 清朝对天花的防与治

    "清朝早期,天花流行的时候,确实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困扰.因为没有预防措施,人们都很惧怕染上天花,可以说达到谈虎色变的程度."(李寅<清十二帝疑案>)因为满人常年生活于 ...

  • 清朝历代皇帝,为什么康熙帝能够善待兄弟,而雍正帝却大肆打压?

    兄弟都封为亲王,全部予以善待,为什么清朝只有康熙帝这样做?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清军入关到宣统退位,共历时二百六十八年,共传十二帝. 在这么多皇帝里面,真正做到跟兄弟们亲密相处,且刚刚 ...

  • 她14岁进宫,15岁生子,24岁去世,一生不得宠,儿子却成千古一帝

    一入后宫深似海,从此自由是路人,古代社会等级观戒律森严,女人的命运往往从一出生就被注定了,尤其是帝王的后宫佳丽,表面上风光无限的其实只有寥寥数人,她们中的大多数基本结局是独守空房孤寂一生. 今天我们来 ...

  • 大清王朝之谜--南怀仁见宠于康熙之谜

    南怀仁生前是清朝的工部右侍郎.二品大员.死后康熙亲自为他撰写了条文和碑文,赐谥号为"勤敏",并派国舅佟国纲等大臣至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个外国传教士,怎么成了康熙朝廷的高官显 ...

  • 大清王朝之谜--石达开大渡河畔遗物之谜

    翼王石达开可谓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后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遭猜忌被迫分兵出走,被困大渡河,英勇就义,成为历史悲剧.然而,石达开也在大渡河畔留下了让人至今未 ...

  • 大清王朝之谜--石达开出走之谜

    石达开回京辅政,军事节节取胜,稳定了形势,极大地鼓舞了太平军的士气,安定了人心,使天国转危为安.然而,天国的形势稍微有了转机,洪秀全又开始把斗争的目光转向内部.石达开被迫出走.然而,他的出走是&quo ...

  • 大清王朝之谜--李秀成投降之谜

    同治三年(1864),清军攻破太平天国的京城,,忠王李秀成保护幼天王洪天贵富突破重围,不久不幸被湘军俘虏,叛变投敌.忠王是真心投敌,还是另有别情? 同治三年(1864),清军攻破太平天国的京城,李秀成 ...

  • 大清王朝之谜--郑板桥“难得糊涂”含义之谜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望文生义的:有作词语解释的:也有就其深邃的内涵进行探讨的,诸说不一.看来后人难知前人心态和处世的复杂文化环境,有时也难以自圆其说了. ...

  • 大清王朝之谜--谭嗣同《狱中题壁》诗之谜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皇帝于南海瀛台,宣布自己临朝训政.同时,命荣禄派兵搜捕维新党人.谭嗣同等人被捕,被关进刑部北监.狱中,谭嗣同曾题诗一首,史称<狱中题壁>.然而,这一首诗的真伪至今 ...

  • 大清王朝之谜--翁同开缺之谜

    维新变法酝酿期间,刚毅.荣禄.怀塔布等,抱定"祖宗成法不可变",接连上书慈禧,弹勤翁同"结党私政"."揽权误国",攻击维新运动.随后,慈禧下 ...

  • 大清王朝之谜--左宗棠“谋位”之谜

    长时间控制军权和地方大权的湘淮大将,诡秘地谋取皇帝之位,既鲜为人知又颇令人费解.而湘淮大将左宗棠虽然未有谋位的大举,却实有"问鼎"的隐情. 清廷上层为互谋皇位而生死拼杀,可以说是常 ...

  • 大清王朝之谜--曾国藩与左宗棠谁厉害

    咸丰二年(1852),曾国藩在湖南举办湘军,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其后在镇压太平军过程中,两人更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但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两人为了各自的名利而交恶,乃至绝交.曾国藩与左宗棠交恶是确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