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到底能不能吃?这9种食物最好不吃!(十五)
肿瘤患者到底能不能吃写到今天已经是第15期了,以往给觅友们介绍的食物大部分都是能吃,提倡营养均衡,今天是肿瘤患者到底能不能吃的最后一期,我们打算给觅友们讲讲,哪些食物最好不吃。

最好不吃。
2017年11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把咸鱼纳入致癌物清单,还被特别命名为“中国式咸鱼”。虽然致癌物不一定会产生癌症,但是对于已经确诊的肿瘤患者来说,还是最好不吃!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石汉平教授建议少吃咸鱼,咸鱼中含有三个不健康因素:一是高盐;二是其发酵过程中易产生霉菌;三是其发酵过程中会出现亚硝酸盐。如果想吃,记得多喝点水、多吃点蔬菜,因为水和蔬果可以稀释盐的浓度、促进肠道蠕动,尽快将它们排出去。

最好不吃。
2015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分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调查报告,将加工肉列为1类致癌物。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约一只热狗)可使人患结肠癌的相对风险增加18%。
加工肉是指经过盐渍、风干、烟熏或其他处理用以提升口感或延长保存时间的任何肉类,包括热狗、午餐肉、腊肠等。
此外,一项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两万多名健康的女性患者,通过7年的随访发现,食用任何加工肉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高于不吃加工肉的女性,每天摄入4g加工肉的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15%。
食用加工肉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也提到,肿瘤患者应避免加工肉的摄入。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吃火锅时千万不要贪恋午餐肉的美味哦。

最好不吃。
腊肉也处于加工肉的一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室副主任指出的是,不是加工的肉类有毒,而是火腿、培根等的加工方式会产生致癌物质,有致癌的风险。
虽然我国传统的加工肉比西方的加工肉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少很多,但腊肉毕竟是腌制品,含有大量的盐和脂肪,且腌制过程中出现营养流失,肉中很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几乎丧失殆尽,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等含量均为零。可以说,腊肉是一种“双重营养失衡”的食物。对于这类风险高于受益的食物,觅友们还是最好不吃哦。

正常情况下能吃,但服用靶向药期间不能吃。
有一种说法是一颗药与西柚同服,等同于连吃20颗药,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研究表明,西柚与多种抗癌药物都会发生交互作用。追本溯源,其实是西柚中的呋喃香豆素及其化合物对CYP3A4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干扰抗癌药物的代谢,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疗效。
CYP3A是细胞色素P450家族酶类中的一员,是身体中的一种重要的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和小肠。CYP3A几乎参与了现今使用的近半数药物的代谢,药物经过它的钝化作用,直接或间接得促进药物从机体的排泄作用。
一旦西柚中的呋喃香豆素及其化合物抑制了CYP3A以后,人体对药物的代谢就会变慢甚至停止。简而言之,吃进去的药物在体内抑制反复作用,等同于连吃了20颗药。可想而知,药物停滞于体内无法排除的危害多么可怕。
不仅西柚的果实有这种强大的威力,连它的果汁、复合饮料同样具备抑制CYP3A的能力。所以,服药(不只是靶向药物)治疗期间,是绝对不能吃的。

吸烟的患者最好不吃。
胡萝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其中有一种叫β-胡萝卜素。它具有最强大的氧自由基,吃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可以防止体内氧自由基的破坏。大量的内部和外部科学数据也证实,从日常饮食中摄入足够的β-胡萝卜素可以减少两种慢性疾病,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
但是,β-胡萝卜素跟吸烟导致的肺癌关系很密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健康专家委员会认为,过量摄入胡萝卜素会增加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由于香烟中的氧化剂会氧化β-胡萝卜素,在缺乏其他维生素C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危害,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28%。
所以,吸烟的患者最好不要吃胡萝卜。但是,在不能吃胡萝卜和戒烟之间,建议戒烟!

能吃,尽量少吃。
香菜,又叫胡荽,常被用作提味之品,内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铁、磷等。一般食用7~10克的香菜叶就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其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要比西红柿、菜豆和黄瓜高出10倍。
香菜因含有许多挥发油,其特殊的香味就是挥发油散发出来的。它能去除肉类的腥膻味,促进胃肠蠕动,具有开胃醒脾的作用。
不过,对皮疹、风团、荨麻疹的肿瘤患者应该禁食。对患有胃肠疾病、虚弱疲乏的肿瘤患者应该少吃。

最好不喝。
中国人过年难免遇到酒席,一旦熟人落座互相敬酒也是常事。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罗荣城教授建,癌症患者可以适当饮酒,但千万不能酗酒,也不能醉酒。白酒、洋酒等烈酒千万不要碰,如果身体状态好,少量的红酒可以喝。
对于由肝病或肝硬化引发的肝癌病人,尽量不要喝酒。这边也得特别提醒肺癌的患者,在肺癌治疗的过程中,部分靶向药本来就对肝肾功能有所损害,所以还是尽量避免酒精,保护肝脏为重。

少吃或不吃。
薯片是将马铃薯去皮后切成薄片后,在高温条件下经油炸至脆口并加以调味而成的零食,一般含有30%~40%的脂肪,部分薯片还含有较高的盐分。虽然薯片吃起来香脆可口,但美味背后却藏着意想不到的健康隐患。
薯片在制作过程中,油炸的温度达到180℃~190℃,可能存在一种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后,可生成活性环氧丙酰胺,容易导致遗传物质损伤和基因突变。此外,薯片的浓郁香味源于加工时加入的盐、鸡精、糖以及各种调味品,患有肾脏疾病、高血压的患者不宜将薯片作为零食,也不宜经常食用。
以马铃薯为原材料的薯片,每100克就能产生600~700千卡的热量,相当于一顿饭所需要摄入的热量。香脆的口干容易诱导人们在短时间内吃进大量的薯片,体内的热量迅速升高,再以脂肪的形式在人体贮存,造成肥胖。
因此,建议肿瘤患者少吃或者不吃薯片。

少吃,如果要吃,建议吃黑巧克力。
巧克力是以可可豆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一种高热量、高脂肪的甜食。根据巧克力制作时加入的成分不同,可分为黑巧克力、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等等。可可豆含量越高,巧克力的味道就越苦,颜色也就越黑。
有研究表明,原花青素是巧克力中主要发挥生物活性的物质,而原花青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烷醇、黄酮、异黄酮、花青素及原花青素等物质。原花青素能够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这一发现,使得巧克力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缓解压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学者在研究巧克力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时发现,巧克力中的原花青素抑制细胞的恶性转化,是通过抑制促有丝分裂激酶活性,抑制激活蛋白-1和核因子-KB的活性来抗肿瘤的。
不过巧克力毕竟是一款高脂肪、高热量的甜品,肿瘤患者可以适当地吃一些,不宜多吃。如果要吃,尽量选择可可豆含量高的黑巧克力。很多商家为了降低成本,通常会在巧克力中加入一种“代可可脂”的人造饱和脂肪来替代,而代可可脂可能会产生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反式脂肪酸,所以肿瘤患者在购买时要看清楚配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