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课程
如果是自学,建议如下顺序:
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院的教材)。先对于中医的有个大概的了解。(不建议直接去读《黄帝内经》)。
2,《临床中药学讲稿》,张廷模老师的,对每味药的临床实际疗效和作用强度有自己的见解和对比,不是照本宣科,难能可贵!
3,邓中甲老师《方剂学讲稿》,基本包含了《中医诊断学》大部分内容和方剂学,对于方剂临床疗效有客观评价,也有很多“异病同治”的精彩案例,难能可贵!可以和《中医诊断学》互为参看。中医主干桥梁课程,需要不断的重复温习!
4,《伤寒论杂病论》,辅助类很多,对于初学者也最为难啃,也需要花费很大精力。不建议直接看原著,或中医学院的教材。个人认为比较不错的参考有:
A:日本大碂敬节的,中西医结合,并对每个方剂临床疗效和应用有评价。
B:胡希恕老师的,实战派,对于六经的理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牵涉太多经络脏腑理论,一般人都能看懂。
C:刘渡舟老师的,学院派,有一定的中医经络脏腑理论知识才可以。
还有郝万山老师,黄煌老师等,也不错。
5:孟尌江老师的《温病学讲稿》,温病学第一版教材的主编。绝对的大家!
6:《中医内科学》135版的。串联前几门课程,同病异治,(个人感觉,不如自己进一步理解方剂学和历代大家的医案,真正理解历代大家遣方用药的思路和规律,自己去总结,然后参考内科学对比,尽量形成自己的临床特点)。
7:吴谦《医宗金鉴》,清代的中医教材,其中,删补名医方论(只是汇集柯琴,赵献可等著名方论,自己不加评价,比较可贵。可以和方剂学互相参考),妇科门,幼科门,也很精彩!备按头日常翻看最为合适!
针灸,骨伤一定要去拜师或去大学学习,自己很难自学。
有古文功底,或想进一步精进,《傅青主内科》,《医林改错》,金元四大家的,叶天时医案,张锡纯的原著比不可少。
对于自学着,如果只是把中医做为一种哲学类的书籍阅读,那就去看原本的《黄帝内经》,参看清代大家黄元御的书籍。中医理论的瓶颈或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