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愈是不幸的人,词写得愈好丨陈曾寿、韦庄、冯延巳

在晚唐五代之间,是我们中国战乱频仍的一个时代,所以是五代。几年就换个朝代,那么国家就分裂,分裂成十个小国。北方是那个朝廷的篡夺,很短的时间就五代,那么南方就分裂成了十国。
无论是温庭筠,无论是韦庄,无论是冯延巳,所有的这些个诗人、词人都是在战乱忧患之间生活过来的人。所以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就是表面都是享乐的,听歌看舞,可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经过忧患战乱的这种悲哀和感慨,这是非常妙的一件事情。
所以在中国的文学的体式里边,像诗是言志的,文是载道的,这个目的分明, 这说的道理内容也清楚,只有词是很微妙。词为什么微妙呢?都是写美女爱情。因为里边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忧患乱离的悲哀和感慨。而愈是不幸的人,愈是他的痛苦说不出来的人,他的词就写得越好。

陈曾寿《浣溪沙》:如雷峰塔般粉碎的国

修到南屏数晚钟,目成朝暮一雷峰。纁黄深浅画难工。
千古苍凉天水碧,一生缱绻夕阳红。为谁粉碎到虚空?
陈曾寿的小词为什么写得好?
陈曾寿是汉人,他在满州的满清,他们祖先就一直做官,他也忠于小朝廷,忠于小皇帝,他还做了这个溥仪的妻子的老师。他是汉人,他跟这个满清结合了这么密切的关系,还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可是)满清灭亡了。
所以陈曾寿的词为什么写得好?我刚刚说的陈曾寿,他自己内心也矛盾痛苦,他难以言说不能自白,所以他写的这个词,“修到南屏数晚钟”这句写得好。
他晚年在西湖附近买了个房子,就住在西湖附近。他说我这是几辈子念佛才修来的,我能够住在南屏山下,每天听到南屏的晚钟。我一个孤独寂寞的老人,我一声一声地听这个钟声,所以不只是数,是南屏数晚钟,我这种生活真是我修来的。他其实是悲哀的是寂寞的是痛苦的,他说“修到南屏数晚钟”。
那么南屏就是西湖的景色,南屏晚钟是一个风景,然后雷峰西照是西湖又一个风景了。所以他说我在我这西湖的别墅里边住,耳朵就“修到南屏数晚钟”,“目成朝暮是一雷峰”。我眼睛所看的,这个词用字真是用得好。“目成”就不只是说我看见它,“目成”出于《楚辞》“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满堂都是漂亮的女子,可是他就单单跟我一眼就看上了。目成我们约会就不用说话,我们的目成心许,眼睛一对我的内心就许给他了。
所以,他每一个字都有这么深厚的意思,本来是寂寞的生活跟南屏山上晚钟的声音,他说我真是几辈子才修到了南屏数,一声一声地听。所以他不是听晚钟,我的全心所爱的,“目成”,我从早到晚都看它的,“目成朝暮一雷峰”。原来山上的一个雷峰塔,所以“修到南屏数晚钟,目成朝暮一雷峰”。
这个“纁黄深浅画难工”,他是形容雷峰塔后面的夕阳西照,有黄颜色的深黄、浅黄、杏黄,深红浅红,这是晚霞嘛,西天的晚霞,画都画不出来这么美的颜色。
“千古苍凉天水碧,一生缱绻夕阳红。” 这个就很妙了,这个词里有很深的意思。
天是蓝色的,水也是蓝色的,西湖。这个颜色是天水碧,可是天水碧里有一个传说的典故,说当年李后主他们南唐的国家,南唐的国家都是重视歌舞嘛,给那些歌儿酒女做一些漂亮的衣服,就买来了这个丝绸,然后染了颜色。说有一次他们就把这个丝绸啊晾在外边,忘记收回来,就经过一夜的露水打湿了。这颜色就变比平常更漂亮了,他们就把这种蓝颜色叫做天水碧。
 中国每个县都有一个郡望,你姓赵的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姓黄的什么地方的人,姓李的什么地方的人。宋朝不是姓赵吗?是天水的赵氏。
南唐亡给谁了?南唐就是被宋给灭亡了。所以他们就说这中国的历史上,就有很多一个无心的名词,就变成一个历史上的预言。
就是说南唐的时候,还没有亡国,偶然染出来丝绸,偶然被露水打湿了,偶然把它叫做天水碧的颜色,可是这个碧绿的碧是个入声字,跟逼迫的逼读音是一样的,都是bi,天水bi。所以就说了这里边就暗含了一个预言,就是天水的赵氏赵宋要把南唐灭亡。这有这么一个故事。
“千古苍凉天水碧”,天水碧是南唐灭亡,在他来说,清朝灭亡。
“一生缱绻夕阳红”,缱绻就是你心里边有解不开的缠绵悱恻的感情。他说我这个缱绻的、说不清道不明、永远也解脱不了的感情是什么呢?目成朝暮,千古苍凉,一生缱绻,我的缱绻、我的留恋、我的感情,都在哪里?就在那个雷峰塔的夕照,纁黄深浅的西天的晚霞,衬着一个孤塔。
我就是每天听着南屏晚钟的声音,看着雷峰夕照的塔影,我就是这样度过我的寂寞的余年,亡国后的生活。我以为,这个晚钟的声音,那个雷峰塔的夕照的颜色,就是给我这个悲哀的人的一个安慰。可是有一天,雷峰塔倒了。
所以他最后说,你“为谁粉碎到虚空”?连这点,我唯一这一点留恋的感情,唯一的一点安慰都没有留给我,你为什么?为什么就是我所留恋的纁黄深浅的,我所留恋的这个雷峰塔,一夕之间就化为乌有,“为谁粉碎到虚空”?
这小词真是写的好,说了亡国了吗?没有,说的完全是西湖的风景,这是陈曾寿的词。小词之所以微妙我说的就是,歌筵酒席给歌女酒女唱的歌词,怎么能够预料得到,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居然有那些个诗人、文士,那些个词人们,把他们内心这种最幽隐的最说不出来的感情,那种亡国的,那种对于过去的、逝去的王朝的流乱,那种失落,就用这样的小词表现出来。
词是一个不吉祥的东西,就是你一定要有最难以言说的痛苦,才能写出最好的词来。

韦庄《菩萨蛮》:前朝的君王啊,忆君君不知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那么像韦庄,韦庄本来是北方人这个流落到南方,经过了战乱,被西蜀留在那里,他不能再回到他的故乡北方去了,所以他写了《菩萨蛮》。
所以第一章,就是第一首词,他说的是离别,是在一个小红楼里边,我们那个离别的夜晚,“红楼别夜”,我们当时真是内心充满了惆怅,这种要离别的感情。
“香灯半卷流苏帐”,那晚上天还没亮呢,灯点起来了,(帐子卷起来了,)他准备行李要走了,他要上路了。所以“残月出门时”,月亮残月西斜,破晓的时候,他就走了,跟美人含着眼泪告别了。所以跟美人离别以后他就走了嘛,所以这写的是美女,是爱情。
他一共五首《菩萨蛮》,他最后一首《菩萨蛮》的这个小词,说是“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我是洛阳人,我记得洛阳城的美丽,春天的时候到处的繁花,“洛阳城里是春光好”,我洛阳才子现在留在四川,在他乡终老。因为我回不去了,因为唐朝已经灭亡了,所以“洛阳才子他乡老”。
所以他后边是写这个“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宿。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他说我现在留在四川,四川的风景也很好,有池塘有春水。我看那春水里边一对一对的鸳鸯,难道我不怀念?我不怀念我当年的所爱的女子吗?所以他说这个是西蜀的春天。
“凝恨对残晖”,我满怀着离愁别恨面对着日落斜晖,我不是不怀念你啊,“忆君君不知”。我倒是怀念,我没办法跟你说了,我们现在完全阻隔了,音信断绝了。
而且很妙的一点,按照中国传统来说,这个日是代表太阳,代表朝廷,所以你也可以说我满怀着亡国的悲恨,因为唐朝灭亡了。
他留在前蜀,做了前蜀开国的宰相,他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忆君”这个“君”,“君”可以就是你,“君”也可以就是原来的国君,“旧的君主”。但我再怀念你,“忆君君不知”,我没有办法告诉你。我没有办法对你诉说,我没有办法对你证明了。
所以这个小词就是很妙,他写的都是美女跟爱情,可是呢这些个作者内心之中都有破国亡家战乱流离的悲哀。

冯延巳《鹊踏枝》:另一种鞠躬尽瘁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我们再说冯延巳,冯延巳写了很多首《鹊踏枝》。
温庭筠和韦庄所写的是美女,是爱情,温庭筠说得新帖绣罗襦,照花前后镜,是美女。韦庄也是说,这个香灯半卷流苏帐,美人和泪辞。他们是用男女的爱情,可是有另外的含意,冯延巳所写的并没有写美女,是写一个人的内心的感情,所以他说,“谁道闲情抛掷久?”。
“闲情”,什么叫闲情?就说你这个人有事情忙了,你就忘了你内心的一种悲哀,一种惆怅,可一闲下来,你内心的那种空洞,那种寻觅,那种感情就出来了。
他说不喜欢要这种闲情,为什么一个人这么多愁善感?我要把这闲情抛掷。而且我作了很久的努力,“抛掷久”,我再也不要这个闲愁了。可是头两个字就把他打回来了:我以为把它抛弃了,我也努力把它抛弃了,可是谁说我真它抛弃了?所以“谁道”闲情抛掷久。
 我为什么知道我没有真的抛弃呢?“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每一年当春天来的时候,当生命萌发的时候,就把我内心的感情引起来了。
这个寄托不一定要美女,人家冯延巳现在没有说美女。冯延巳是说我有一种闲愁抛弃了,现在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那我心里面有这种惆怅,所以我就可以饮酒消愁,所以“日日花前常病酒”,每天喝酒喝到病酒,喝到沉醉。
“不辞镜里朱颜瘦”,因为我每天病酒,所以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瘦弱。我为这种感情而憔悴而消瘦。“不辞”,我不推辞我不躲避,我甘心地承受,“不辞镜里朱颜瘦”。
本来就是写一个人伤春,这个饶宗颐先生说了,他说冯延巳的“不辞镜里朱颜瘦”相当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什么是这样呢?你不只要懂得词,你要懂得历史,你要懂得作者的身份和背景。
冯延巳的父亲是冯令頵,冯令頵是南唐开国的君主李昪的左右的最重要的大臣。李昪有了儿子,就是李璟,就是南唐中主,冯令頵有了儿子,就是冯延巳,他们两个人是从小一同长大的,感情非常地密切。而且两个人都喜欢写词,所以等到这个中主做了君主,冯延巳就做了他的宰相。所以冯延巳跟国家、跟君主结合了这么密切的关系。 
可是南唐这个国家当时的形势是进不可以攻,退不可守。你是要战还是要守?你还是要和还是降?冯延巳作为一个宰相,朝廷里面满朝的党争,所有的批评指责都集中在他那里,他这种痛苦、这种悲哀,对于国家的这种职责跟他的这个迷惘,他都没有办法言说,所以他就写了伤春的小词,他把他所有的内心的说不出来的痛苦都用词表现出来。
所以小词我就说,是double gender,double context(双重性别,双重环境。因为冯延巳那个时候,南唐还没有灭亡,所以他们还是现场之中还是可以唱歌词的,他们小国里边都是饮宴欢乐,但是大的环境他们是危亡在旦夕。
总而言之就是说,所以这个小词里边,就可以有很多这种寓托的这种感情。而这个其实就是五代的《花间集》,一个歌舞宴乐给歌女写的歌词,谁知道它后来居然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