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容止故事

1、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译: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威慑远方国家,便叫崔琰(字季珪)代替自己,曹操却握着刀站在坐床边。接见完毕,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风雅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这才是英雄啊。”曹操听说后,派人追杀了匈奴使节。

2、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译:何晏(字平叔)相貌很美,脸非常白。魏明帝(曹叡)怀疑他搽了粉,想检验一下,当时正好是夏天,就给他吃热汤面。何晏吃完后,大汗淋漓,自己撩起红衣擦脸,脸色反而更加明艳。

7、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译:潘岳(字安仁,即世传美男子“潘安”)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左思(字太冲,写有《三都赋》)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11、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译:有人对王戎说:“嵇绍(字延祖,嵇康之子)气度不凡,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在鸡群中一样。”王戎回答说:“您是没有见过他父亲啊!”

14、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译:骠骑将军王济(字武子)是卫玠的舅舅,容貌俊秀,精神清爽,很有风度仪表。他每见到卫玠,总是赞叹说:“珠玉在身边,就觉得我自己的形象丑陋了!”

19、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译: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这种劳累,终于因此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这是“看死卫玠”。

23、石头事故,朝廷倾覆。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于时庾在温船后闻之,忧怖无计。别日,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

译:石头城事变发生,朝廷倾覆了。温峤和庾亮投奔陶侃求救。陶侃说:“先帝的遗诏并没有提到我。再说苏峻作乱,事端都是由庾家的人挑起的,就是杀了庾家兄弟,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这时庾亮正在温峤的船后,听见这些话,既发愁,又害怕,无计可施。有一天,温峤劝庾亮去见一见陶侃,庾亮很犹豫,不敢去。温峤说:“那溪狗我很了解,你只管去见他,肯定没什么好担忧的。”见面后,庾亮那非凡的风度仪表,使得陶侃一见便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和庾亮畅谈欢宴了一整天,对庾亮的爱慕和推重一下子达到了顶点。

24、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

译:太尉庾亮在武昌的时候,正值秋夜天气凉爽、景色清幽,他的属官殷浩、王胡之一班人登上南楼吟诗咏唱。正在吟兴高昂之时,听见楼梯上传来木板鞋的声音很重,料定是庚亮来了。不久庾亮带着十来个随从走来,大家就想起身回避。庾亮慢条斯理地说道:“诸君暂且留步,老夫对这方面兴趣也不浅。”于是就坐在马扎上,和大家一起吟咏谈笑,满座的人都尽情欢乐。后来王羲之(字逸少)东下建康,和丞相王导谈到这件事。王导说:“庾亮(字元规)那时候的仪表风姿,一定稍差一些吧。”王羲之(曾领右军将军)回答说:“只剩下了高雅的品格。”

26、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时人有称王长史形者,蔡公曰:“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

译:右军将军王羲之见到杜弘治,赞叹说:“脸像凝脂一样白嫩,眼睛像点上漆一样黑亮,这是神仙里头的人。”当时有人称赞长史王濛的相貌,司徒蔡谟说:“可惜这些人没有见过杜弘治啊!”

31、王长史尝病,亲疏不通。林公来,守门人遽启之曰:“一异人在门,不敢不启。”王笑曰:“此必林公。”

译:长史王濛有一次生了病,无论亲疏来探病,都不给传达。一天支道林和尚来了,守门人立刻去禀报王濛说:“有一个相貌特别的人来到门口,我不敢不禀报。”王濛笑道:“这一定是林公。”

32、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

译:有人拿别人来比谢尚(字仁祖,谢安的叔父),不怎么看重他。大司马桓温说:“诸位不要轻易评论,仁祖跷起脚在北窗下弹琵琶的时候,的确是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34、简文作相王时,与谢公共诣桓宣武。王珣先在内,桓语王:“卿尝欲见相王,可住帐里。”二客既去,桓谓王曰:“定何如?”王曰:“相王作辅,自然湛若神君,公亦万夫之望。不然,仆射何得自没?”

译:简文帝之前当相王时,和谢安一起去看望桓温。这时王珣已经先在桓温那里,桓温对王珣说:“你过去想看看相王,现在可以留在帷幔后面。”两位客人走了以后,桓温问王珣说:“相王究竟怎么样?”王珣说:“相王任丞相,自然像神灵一样清澈,您也是万民的希望。不然,谢安(曾任尚书仆射)怎么会自甘藏拙呢!”

38、庾长仁与诸弟入吴,欲住亭中宿。诸弟先上,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长仁曰:“我试观之。”乃策杖将一小儿,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

译:庾统(字长仁,庾亮的侄子)和弟弟们过江到吴地,途中想在驿亭里住宿。几个弟弟先进去,看见满屋都是平民百姓,这些人一点回避的意思也没有。长仁说:“我试着进去看看。”于是就拄着拐杖,扶着一个小孩,刚进门,原先那些平民百姓望见他的神采,一下子都躲开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