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奇案:姑嫂二人被害,县令擒拿真凶,四百多年往事,古坟犹存

明朝万历年间,山东省武城县郊有一个叫祝官屯的村子,村中有一英俊男子名叫陈立河。陈立河原名陈柯,少年时便已长得俊美过人。他站立河上时,河中鱼儿目睹其俊美,竟忘记了游动。士绅见状,美其名曰:立河沉鱼。陈柯由此改名为陈立河,其名字由来传为佳话。

陈立河俊美,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家中有50多岁的老母和14岁的妹妹。陈立河没有条件读书考功名,乡里人见美玉不得其所,深深为他感到叹息。若他能考取功名,被皇帝点为驸马也是有可能的。陈立河有过人的容貌,却没有那个平步青云的命。他整日耕作在田间地头,农作物丰收时便挑去集镇上卖。在外人眼里,他是一个英俊的农夫。

转眼到了而立之年,陈立河家的大门塞满了进进出出的媒人,有官宦人家的小姐,也有经商买卖人家的千金,也有读书识字开馆教书的先生女儿,这些人家的女子都慕其俊美前来提亲。主动上门提亲的人家,家境都相当好,每一户人家的女儿也都不错。但陈立河都拒绝了这些媒人,因为在他的心中早有了人。

陈立河喜欢的人在村南,她的名字叫孙淑姬,孙淑姬也是一个平民之家的女儿。她性格温柔贤惠,长得貌美如花,与陈立河很般配。家中人原本以为女儿能嫁个好人家,享尽荣华富贵,但最后发现她却爱上了陈立河。两家人都为此发愁,但奈何二人早已经彼此倾心,孙淑姬几次上吊自杀,家人不敢再继续阻拦她,只得答应她嫁给陈立河。

孙淑姬与陈立河成亲之后,乡里人都羡慕不已,二人皆是本地的俊男靓女,两家的家境虽然不好,但好在有情人终成眷属,夫妻二人夫唱妇随,耕作在田间地头,早晚服侍年迈婆婆和照顾小姑子,一家人其乐融融,虽贫穷而令人称羡不已。

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命令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朝鲜守军兵败如山倒,乞援明军出兵救援。万历皇帝下令征招士兵入朝作战,随着第一次战役的失败,明军再度征招士兵入朝。此时,在北方又爆发了宁夏之役,朝廷四处调兵遣将,长年累月作战,兵员渐渐紧张,于是便向民间大力征招士兵。这一系列的战争,史称“万历三大征”

陈立河与孙淑姬成亲不到半年,官府便将陈立河强制拉去当兵打仗。当时原本是三丁抽一,一户人家三个男子必须出一个人去打仗。地方官府为早日完成征招任务,几乎不执行三丁抽一的规定,直接挨家挨户拉壮丁。陈立河被拉去当兵打仗,此去必是九死一生,家中妻子老母万分不舍,但奈何身不由己,草民之命如草芥。陈立河被拉走的那天,孙淑姬告诉他,他一定要活着回来。夫妻二人抱头痛哭,最后不得不分离。

陈立河被抓走后,家中的顶梁柱没有了,陈家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孙淑姬与妹妹陈媛媛二人主动担起了家中的担子,两个年轻的女人要耕地播种,又要织布养猪,男人们做的事情都落到了她们身上。在村子里,每家每户几乎都是如此。时局不好,这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一年又一年过去,陈立河起初还能隔三差五写信回来,孙淑姬从信中得知他们已经到了辽东前线,有一次他们还进了王京。但是后来便没有了音讯,也不见陈立河有家信写来。陈立河生死不明,有人传言说他在撤退时死在了辽东,却不见官府通报。孙淑姬心如刀绞一般,但还是静静等待着希望奇迹会发生。

几年时间过去,小姑子陈媛媛长成了一个大姑娘。陈立河之母见儿媳妇尽心尽力为这个家操劳,原本貌美如花的脸上渐渐起了皱纹,青丝也渐渐有了白头发。尤其是每到秋季来临,当一队队的返乡兵丁回来时,孙淑姬站在村口发呆的样子,陈立河之母非常痛心。

陈立河之母告诉孙淑姬,陈立河可能回不来了,孙淑姬还年轻,人生的路还有很长。陈家不该束缚她一辈子,她应该早点寻个好人家嫁了,陈立河他日若能回来,也绝对不会怪罪她的。孙淑姬见婆婆流着泪恳求自己改嫁,她却坚定了决心要等着陈立河回来。她说她已经是陈家的人,陈立河走前把婆婆和小姑子托付给她,她一定不会让他失望,她一定会等他回来。

孙淑姬的话刺痛了婆婆的心,婆婆被这个孝顺、懂事的儿媳妇所感动。小姑子陈媛媛也当即表示终生不嫁,要永远和母亲、嫂子过一辈子。孙淑姬听了小姑子的话,觉得又心酸又感动,但还是忍不住笑着对她说:“傻瓜,你还年轻,早晚给你找个好人家。”

时光飞逝,转眼又过了二年,婆婆由于过度思念儿子,又加上身体不好与世长辞。婆婆死后,姑嫂二人将她安葬在了村外最高的一处土山包上,那样陈立河一旦回家,她便能第一时间看到他了。

婆婆去世之后,家中只剩下了孙淑姬和陈媛媛姑嫂二人相依为命。小姑子年轻貌美,孙淑姬多次劝她答应上门提亲的人家,结果小姑子就是不答应。如此下去也不是办法,孙淑姬于是打算给小姑子招婿上门,最后选了邻村的一户李姓人家,准备来年成婚。

万历二十六年秋(1598年),一位邻居早早起床挑水,发现陈家大门虚掩,好像一整夜都没关门的样子。陈家姑嫂二人相依为命,一向谨慎小心,为何会一整夜不关门呢?邻居心生好奇,放下水桶进了陈家去看个究竟。当邻居走进里屋时,却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在内室的地上,陈家姑嫂二人倒在血泊之中,一把锋利的匕首插在小姑子陈媛媛胸口,鲜血染红了她胸前的衣服,地上的血液已经发黑凝固。嫂子孙淑姬倒在一边,脖子被利刃切断气管,早已经气绝身亡。姑嫂二人死在家中,而且死相如此凄惨。邻居见到这一幕,吓得脸色发白、浑身颤抖,赶紧跑出门去大喊出人命了。邻居们听到喊叫之声纷纷前来查看,见到姑嫂二人惨状,无不纷纷落泪,感叹命运之无常,好人之短命。

邻居和里正去县衙报官,县令陆成礼来到现场查验了姑嫂二人的尸体,又传讯了邻居数人后,依据姑嫂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艰苦难熬便自行了断为由,草草结案。邻居们对陆县令这样判决表示不满,姑嫂二人很明显是被人所杀,陆县令完全是在敷衍了事。

当时陆县令已经接到调任公函,因此对姑嫂被杀一事不想再管,于是他大笔一挥将此案了解,自己收拾行李赴任去了。邻居们见县令不作为,也没有任何办法,只得将姑嫂二人的遗体装殓后抬到村子西北角的一块麦地里合葬在一起,并垒起了一个坟包。这个坟包,人们称之为“姑嫂坟”。

三个月后,新科进士高富星调任武城县令,衙役们抬着轿子来到城郊,路过了姑嫂坟。高县令将轿帘拉起,看着外面的一草一木。突然一阵怪风吹来,吹翻了高大人的伞盖。衙役立刻将此事报告给高县令,高县令让停下轿来看个究竟。

高县令走出轿子,发现怪风卷着伞盖吹到姑嫂坟上,随后伞盖铺在了坟墓上像一个花圈一般。高县令走近一瞧,墓碑之上写着“姑嫂坟”三个字。高县令惊讶不已,世上竟有姑嫂合葬的怪事?怪风卷走伞盖落在坟墓之上,莫不是有什么暗示?高县令心中暗忖:伞盖落入姑嫂坟,此中必然有冤情。

高县令返回县衙之后,立刻找来前任县令判决的案子,又找来陈家的邻居询问,结果不出所料,这姑嫂坟的确有故事。高县令看了卷宗之后,又听了邻居们的描述,更加确定此案是一桩冤案,陈家姑嫂定然是被人所害。为搞清案件真相,高县令决定开棺验尸。

开棺当日,周围百姓纷纷前来围观。衙役们将姑嫂坟挖开之后,打开棺材时发现姑嫂二人虽然已经下葬三个多月,二人尸体竟然没有腐烂,姑嫂二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姑嫂二人死不瞑目,这让高县令更加觉得此案可疑。

在检查孙淑姬的尸体时,仵作李山阳从她的嘴巴里取出了一块人的舌头。李山阳把舌头交给高县令,高县令顿时明白了过来。于是便叫来捕头王忠,对他耳语了一番。王忠听了之后连连点头,带着几个人迅速离去。高县令把伞盖捡起,盖在姑嫂二人尸体之上,告诉她们一定会为她们的死查清真相,雪洗冤屈。随后,高县令让人把坟墓重新葬回去。

第三天清晨,捕头王忠抓来了一个和尚,高县令当即升堂审案。王忠把那块舌头与和尚进行比对,发现舌头就是和尚的,又比对了当初命案现场留下的脚印,也与和尚的一致。在铁的证据面前,和尚无法辩驳,只得承认了杀人罪行。

和尚叫长志,乃隔壁村一个小庙中的住持。有一次,和尚长志来村中化缘时,见到了貌美如花、心地善良的孙淑姬。孙淑姬给了和尚长志不少斋饭,并让他进家门坐着吃饭。和尚长志进了陈家的门,一边吃饭一边观察,他发现陈家姑嫂二人长得都很美,而且家中并无男子,只有两个女儿相依为命。和尚长志于是便起了歹意,准备谋害姑嫂二人。

姑嫂坟

一天夜里,和尚长志乔装打扮一番后,从围墙下的狗洞钻进了陈家。姑嫂二人白天在地里收了很多粮食,早已经劳累得沉沉睡去,丝毫没有察觉到和尚潜入了家中。和尚长志自以为得计,很快就摸到了孙淑姬的房间中来。和尚长志进入孙淑姬的房中,伸舌头去亲吻孙淑姬,孙淑姬突然醒来一下子咬住了和尚长志的舌头,再一用力将他的舌头咬断了半截。

和尚长志舌头被咬断,满嘴是血,剧痛让他发了疯一般乱叫。孙淑姬趁机起身下床往门外跑去,和尚长志暴怒之下追过去,一刀切断了孙淑姬的咽喉,孙淑姬当场倒地身亡。孙淑姬死后,和尚长志不甘心就此罢手,于是便跑去隔壁房间想要糟蹋小姑子陈媛媛。陈媛媛奋起反抗,和尚长志见好事难成,于是便逃出了陈家。

和尚长志逃走之后,小姑子陈媛媛想起了孙淑姬,于是赶紧跑到孙淑姬的房中找她。结果却发现孙淑姬已死,一把锋利的匕首丢在一边。陈媛媛见嫂子死去,心灰意冷之下捡起匕首刺入了自己的胸膛,死在了孙淑姬的身边。

姑嫂坟墓碑

案情真相大白,和尚长志罪大恶极,被判斩首示众。高县令感念孙淑姬与陈媛媛的姑嫂之情,将她们二人申请嘉奖为“贞节烈女”。姑嫂二人的冤屈得以洗,仇人也已经伏法。对于前任县令陆成礼的草率,高县令弹劾之后被革职查办。高县令还专门找人去查陈立河的下落,结果也是没有结果。

四百多年过去了,姑嫂的事迹还在当地流传。姑嫂坟还立在村子的麦地里头,每年都会有很多人给姑嫂坟上香,给姑嫂坟送去石碑。姑嫂坟已经成了村子文化的一部分,记录着四百年前那一对命苦却坚贞的姑嫂情谊。今天再去祝官屯,你还能看到姑嫂坟。

姑嫂坟现状

自此,明代姑嫂坟奇案,宣告结案。

参考文献:《明朝奇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