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鸡蛋生生在扯淡
外地某技校校长主持了一项实验,实验的内容是,将熟鸡蛋变成生鸡蛋,最后,生鸡蛋孵出了小鸡。
这看似扯淡的事,事实上不是,因为实验“成果”被某学术期刊登出来了,相对于一般人的结论,学术期刊还是要权威一些,可最后,熟鸡蛋变生鸡蛋的事还是被专业的人解密,这是扯淡的事。
这件事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央视的新闻1+1给她还做了一档免费节目,以还原校长将熟鸡蛋变成生鸡蛋的经过,那个校长也比较有意思,开始还一直在辩解,她们通过实验孵化出40多只小鸡,且有十几个证人见证的,见证者中,还有大学教授。
世界原本很简单,就是因为这样自以为是的傻子太多,所以世界被搞复杂了。大名鼎鼎的央视都开始行动了,你想想事搞得有多大,可这些人怎么就那么顶死不知死呢?
虽然事后被揭露了,很多人开始笑话骗子的无知,可在事前和事中呢,情况完全不一样。
年轻一点的人,估计都不知道当年的气功大师张洪宝。他当年以耳朵识字的“特异功能”被专家认可。某著名科学家在科学院里给这些气功大师建了一个“研究所”,张洪宝在某重量级人物重病期间,被请去协助治病,尽管那个领导人还是早早地走了,可这一点没有影响到张洪宝的地位,他被当成特殊人才享受了高级专家的待遇,直到气功被他们玩坏了。当年迷恋张洪宝的气功迷估计都不知道,张洪宝只活了58岁。
一个张洪宝,其实他的能量是有限的,他能迅速地爆红,主要还是因为有高干和大科学家给他站台,也许张洪宝表演的时候,有人知道他的骗子,可架不住他后面站着那么有势力的人,这就像童话故事里面的狐狸,有动物不害怕他,可动物们害怕狐狸后面的老虎啊。
那个职业学校的校长,她拿喇叭喊破喉咙,估计也没有几个人相信她能用意念,将熟鸡蛋变成生鸡蛋,再孵化出小鸡,可她的“成果”一旦通过专业学术期刊放大,她的影响力就出来了。
在被剥掉骗子的外衣之后,校长承认,她的论文是杂志收了她几百块钱给她发的,这样的事对于很多圈子外的人来说,一定感到震惊,几百块钱,一家学术期刊就敢等一篇子虚乌有的文章?
其实,这是圈子里的“暗规则”,杂志靠什么生存?总编和编辑们靠什么过活?当山大王的可以劫道,当编辑的干什么?自然是劫版面了,他们向发表文章的人收版面费,借以充实自己的腰包。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编辑和主编们基本的职业道德,以及应有的职业谨慎都没有吗?其实不是这样的,主编和编辑们敢将这样的文章发出来,那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杂志现在都没人看了,即使有人看到,谁会跟这样的垃圾文字较真呢。
没想到的是,真有较真的人,这就像,几年前有个研究员,在更加专业的期刊上写论文,文中夸导师威武,师娘漂亮,当然了,那篇文章最多只能说是作者给导师拍马屁,其具体内容还是学术和专业的,不像这个,他们胡编乱造的能力比当年的气功大师,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多人可能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想清楚,那个技校的校长,为什么会花钱发这么一篇糊弄鬼的文章呢?
因为没有直接接触那个校长,我也不知道她的真实目的,我只说明一个现象,在文学界,现在有很多杂志和很多社团搞笔会、采风、交流会、颁奖会等,参加活动的人员,不仅可以带着获奖证书或者荣誉回来(如跟名人合影),而且还在会后可以在指定期刊上发表文章,其中有什么道道?
问了几个懂行的人,大家说出心照不宣的秘密,因为这是一项共赢的活动,参与者获得了荣誉,名人拿了出场费,组织者看似又出证书,又得付给名人出场费,其实,这些开支相对于会务费来说,这都是九牛一毛。我都知道有几家杂志,现在基本靠评奖会活着。其实,这也是公开的秘密,现在还有几家杂志或者报纸,不靠资源交换而发稿?他们接收稿件都是有关系的,这些关系,不是经济的,就是社会的,不是明的,就是暗的。
这篇论文被发现,主要还是因为熟鸡蛋扯出来的是标准的坏鸡蛋,如贾浅浅的“屎尿体”等,还有很多没有完全坏的,或者刚要开始变坏的蛋,这都是不容易被发现的。
举例说明,某得鲁迅文学奖的女作家,她的获奖小说内容差不多是抄袭《我的叔叔于勒》,更要命的是,她能写出,在三十晚上的月光下,她爸爸送别叔叔。那些圈子里的大佬敢把那么大的奖给这么一个人,也许是因为,这个女作家通过交版面费、审稿费、会务费等形式给自己攒够了人气而已。现在,那个女作家到处发稿子,谁还敢怀疑她的文学专业水平及基础的社会认知水平呢。
不跟着扯这些蛋了,事出异常,必有妖孽。假如社会上的每个人多一些主见,多一些冷眼看世界的能力,这样的扯淡就没有市场,不然,这样的笑料一定会层出不穷。
我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熟鸡蛋变生鸡蛋,生鸡蛋变毛鸡蛋,我一概认为是在扯淡。
